刘春亭
抗日战争期间,大学教授的薪水几至不够买薪买水,王了一先生当时也半赖卖文为活。可是他在《卖文章》一文里却提出三条“卖而不求善价”的意见:“如果有良好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我们可以贱卖;如果校对谨慎,我们可以贱卖;如果那刊物的作者群中没有我们所羞与为伍的人,同时它又拥有千万数识货的读者,我们可以将稿子双手奉送,甚至可以倒贴几文!”
了一先生在这里连用几个“我们”,足见并非“一家之言”,倒是很能代表“写而且卖的一般文人”的意见的。我尤以为三条之中,一条更比一条重要。作者羞与为伍,读者不屑一顾,落到这般地步,如欲起死为生,惟一办法就只剩彻底改组编委会,诚心宣布“咸与维新”了。殷鉴不远,希望所有书刊的编辑部门记住这个教训,善于体会了一先生上引的话。
王先生这篇文章见于《龙虫并雕斋琐语》。此书一九四九年曾由观察社编入《观察丛书》出版,当时失之交臂,未能读到。幸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去年重印,虽相见恨晚,仍喜不自胜。对出版社重印好书的功德,感激无量!所惜重印本尚远非“校对谨慎”,但愿编校同志都懂得此是颇伤作者之心的大事,不复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