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我的眼睛轻度近视,刚发觉时很恐慌,不知会不会变好。后来,有个同学告诉我,只要注意眼睛卫生,就不会发展为高度近视,并说“按照用眼卫生守则规定,读写时与书本要保持一市尺的距离”,我现在已经这样做了,但对它的道理还不太清楚。为什么读写距离要保持一尺呢?请给予科学的解释。
河南潢川解文玉
当人极目远眺的时候,眼内肌完全处于放松休息状态。转眼咫尺之内时,眼内肌起调节作用,睫状肌由放松而紧张(收缩)起来,连系一圈的悬韧带相应变松,可塑性的扁平形态的晶状体随着向前突出,象凸透镜一样起折光作用,把5米以内的近处分散的光线集中,使物体的影象反映在视网膜上面。看得越近,调节就越厉害,晶状体越向前凸出,同时为看清楚字迹,视线集中,两眼内直肌内转,瞳孔缩小。因此看近处眼睛是吃力的。过久的阅读,往往会感到眼花、头胀,这是眼睛高度疲劳的现象。如果长时间看近处,晶状体经常保持向前凸出,不能回复原来的扁平状态,就会看近清楚,看远模糊不清了,形成了近视。
人眼的调节范围是眼休息时的屈折力与眼使用时最大调节的屈折力之差,通常以度数(D)计算。正视眼的调节限的计算方法,是以其近点距离的厘米数除100。如近点距离为33厘米,则其调节限的度数为100÷33≈3度,符合人眼的生理调节机能的要求。调节力随年龄增大而递减,年龄愈小调节力愈强,年龄愈大调节力也相应减弱。人在40岁时,眼的调节限度数为4.5度,若在33厘米距离读写尚能适应,因使用3度调节力,尚有1.5度储存(剩余)的调节力未用,不觉疲劳,当45岁时,其眼调节限度数为3.5度,若在33厘米距离读写,则几乎将所有的调节力用完,因此感到视力疲劳,出现眼胀、流泪、字迹不清等症状。有时会不自觉地将书本推远,但放得太远,小字又看不清楚,因而阅读发生困难,就需要戴适度凸透镜(老光镜),以补偿其调节力的不足。
儿童少年眼的调节限度数很强,一般10~20岁的青少年其调节力为14度~10度,如读写时看的很近,视距仅有7~8厘米,则调节限度数为100÷7或100÷8,即等于14度或12度,这样就把全部调节力消耗尽了,尚嫌不够,这是青少年经常拿书本碰到鼻头阅读造成近视的原因。
因此,用眼卫生守则规定:读写与书本距离保持一市尺(33厘米),使用调节力为3度。这样青少年可以经常有储存(剩余)的调节力,不致发生眼睛疲劳,也就可以预防发生近视。钟润先
(摘自1982年9月26日《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