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平
《他母亲的伙伴》所写争夺生意的矛盾起讫,很小,不过就如一个电影特写,说不上矛盾产生及消长的复杂过程,但作家机敏地抓取了生活的一瞬间,来表现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将极为有限的笔墨凝聚为一个“争”,让妇人的穷困、绅士的怜悯一瞬之间交碰在报童的“争”生意这一点上。这样,事件的全部社会内涵都在这火闪一般的“争”上闪现出来。
如果说一个“争”显示了小说构思集中巧妙的特点,那么,借助雄辩性的细节并加以对比运用,则形成构思上单纯、严谨的特点。这些细节如血肉一般丰满了小说中的人物。
把这细节投映在大背景上,便可以看到,激烈的生存竞争,是怎样地席卷了那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生产关系,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是怎样在辗转挣扎,等等,所概括的社会内容无疑是深广的。
小说的结局安排笔法迭宕,出人意外,造成中国相声中抖包袱那样的巧妙,而使小说的整个构思起伏多姿,引人入胜。
值得玩味的是,在“她是我母亲……谢谢!”这样细微的地方,作家尤其没有随便,而是深运匠心,用省略号代替了诸如绅士掏钱、取报等等的交代,显得干净利落,最大限度地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报童身上,以使作家的构思意图在三百字左右的篇幅里得以充分表现。
(摘自《语文教学文友》1983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