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年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一生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表现“兼济天下”抱负的“讽谕诗”和表现“独善其身”思想的“闲适诗”两方面。“讽渝诗”大部分创作于他在朝廷当“谏官”的时期,体现了他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而“闲适诗”则大多是在他政治上失意被贬之后所写,以身边琐事为题材,虽然技巧圆熟,但失却了诗的战斗锋芒。
《买花》是组诗《秦中吟》(共10首,是白居易的“讽谕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的一首。《秦中吟》大约创作于公元800—810年,白居易在京城长安出任左拾遗期间,经常耳闻目睹种种“足悲”之事,就“直歌其事”。《买花》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畸形的生活画面:豪门贵族侵占了大量钱财,又无所事事,因此,观赏牡丹花就逐渐成为他们排遣心怀,消磨时间的一种习俗。但是,买花者随意挥霍的每一文钱,都无不是残酷盘剥农民得来的。诗的结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一方面写出了花价之昂贵,谴责了买花者们的豪华奢侈,另一方面也揭示花钱的昂贵,其实正是劳动人民的赋税,从而表达了白居易对人间不平现象的强烈痛惜之情。
《买花》前半篇极写买花盛况和对花的精心养护,到后面却让田舍翁偶来此处,发出痛心的叹息,两者形成的对比气氛,揭示了全诗的主旨,使读者从中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以对比手法描写社会不平,抒发作者情感,是白居易的“讽谕诗”的一个显著特色。这一点,希望青年朋友在阅读时细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