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羽君
人像摄影,贵在传神。因此,必须十分重视调动一切富有表现力的外在的有形因素,来传达那不可见的内心感情和精神境界,筑起观众通向人物心灵的桥梁,开启窥见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那么,人像摄影应当重视哪些因素呢?
一、神情: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即使是十分内向和善于隐藏感情的人,喜、怒、哀、乐也会从眼神中表现出来。人的一顾一盼,一凝一动,都有其内心的韵律。所以,拍好人像首先要善于抓取那流露人物内心感情的眼神。人物画家最重视的也是眼神。擅长人物画的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说过:“四体妍媸,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阿堵”是东晋人的口头语,原意是“这个”,这里指的就是眼睛。一般说来,人物视线伸向远方,视点较高的瞬间,容易表露出一种喜悦、振奋、乐观的情绪,人物性格显得开朗活泼;眼光朝近处下视则易给人以深沉思索的印象;双睫微合,视而不见的眼神,看来是陷入复杂内心斗争的情绪之中;低头而眼神向上微起,表现出少女的羞态;注目凝视又是老人目光锐利的特征……摄影者要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准确地抓取各种不同的眼神来刻画人物。例如《妮子》(见封二),低头微起的眼神,把朴实的山村姑娘端庄中又含羞涩的神情表现得真挚动人。老摄影家郑景康拍摄的《画家齐白石》(见封二),那清澈深邃直视观众的目光,刻画出了齐翁对生活体验入微的特征。在近景人像中,除眼神外,面部的各种线条也都是表现人物神情的重要因素。嘴角眉梢的开合起伏,头部的转向,头发的线型,都与人物的神情性格有关,通过它们,能将人物的内心见诸于外形,做到神形兼备。
二,手势:手势是人像摄影中重要的形象语言,尤其是用中景拍摄人像时,手势几乎和神情同等重要,它能帮助表达人物的职业特征和性格特征,微妙地传达出人物某种特定的情绪,所以人们常说:“手能语。”“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摄影者要表现好人物,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富有表现力的手势特征,以便细微地刻画人物。有一幅老农人像,作者抓拍了老农民在麦克风前讲话的近景,他的手向上张开,象是托起千斤重负,配合那开朗自信的表情,把老农民当家作主的精神气质生动地体现出来了。《画家石鲁》(见封二),这幅人像除了很好地抓取了画家硬直的头发、苍老中显出刚毅的神情外,还将那枯瘦的松枝般的手组织在画面中,很能传达这位历尽劫难的老画家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
手势还在人像画面的形式上起作用,在中景及有些近景的人像摄影中,手和手臂所形成的线条形成画面的主要结构线。一般来说,人物要避免双手下垂,那样,不但人物呆板,而且双臂线条会与竖边平行,画面有割裂之感。所以,不是特殊的情绪要求,总是避免双手下垂。弯曲地富有动作的手势则会给画面带来活泼流动的韵律感。《苏联少女》(见封二)这幅人像的手势,帮助显示出少女柔和优美的体态和活泼欢快的情绪,而且给画面带来椭圆形的线条组合,形成画面特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姿态:在人像摄影中,不能忽视姿态,尤其在以中景、全景来表现人物时,姿态就和神情、手势一样成为重要的形象语言。姿态表现一个人的风度、气质是十分有力的。美国人像摄影家纽曼就很重视姿态的表现力,他常常用中景全景的景别,将人物处于富有特征的环境之中,并把人物的姿态作为有力的表情因素。如他拍摄的《建筑师——坎恩》中,建筑师坐着的姿态沉着有力,帮助表达了人物坚定的意志力和事业心。他拍摄的《芭蕾舞演员》,是这位演员站在练功杠旁伫立暂歇的静态姿势,静中寓动,传达了这位女演员柔中带刚的气度。
四、环境: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典型的环境背景中,对刻画人物是有利的。一些优秀的人像摄影者,常常有意地选择一些与人物性格特征、职业特征有关的景物来烘托人物的神韵。一位青年摄影者在画家蒋兆和先生的画室里拍摄了这幅肖像《画家蒋兆和》(附照片),画室的环境和画家的作品对人物作了有力的烘托,画家交叉手臂低头沉思的神情,和谐地表现了画家的内在气质。
五、细节:人像摄影中的细节包括服饰、劳动工具、生活用品等。细节安排得当,会使人物增色,有助于传神。比如少数民族的富有民族传统的服饰,表现出他们特有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情趣,给人像带来独特的风采。又如矿工头上的矿灯、建筑工人的安全帽、医生的听诊器、牧民的牧鞭……这些细节保留在画面中,使人物富有生活气息。职业特征鲜明,也能丰富观众对人物的联想。《画家蒋兆和》的中式长袍,有些杂乱的直立的头发、手中的毛笔,这些细节帮助表现出这位不修边幅的国画家的风度。
以上几点是人像摄影者用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语言,是人像摄影的传神之笔。“刻画人物”一词,不但适用于文学、戏剧、电影,同样适用于绘画、摄影等表现瞬间的艺术,所不同的只是运用形象语言的方式和手段。拍好人像要发挥摄影艺术自己的特长,以真实自然的瞬间传达出人物内在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