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

1982-01-01 04:39狄国孚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2年6期
关键词:周亚夫细柳文帝

狄国孚

周亚夫传(节录)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

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只用了二百七十九个字,就塑造出一个个性鲜明、神采飞扬的人物形象,可谓一文记一事,一事传千古。篇幅短,人物活,“寥寥几笔,而神情毕肖”,是此文显著特点。

选材出奇制胜

《孙子兵法》上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主张出奇制胜。写文章何尝不是如此,石破天惊就是这个意思。何为奇?孙膑说:“以异为奇。”因此,文章脱离常规,打破窠臼,写“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写“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必能制胜。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可居然出现了士卒把劳军的皇帝拒之营外,将军见天子而不拜这样的事情,真堪称奇迹。司马迁以卓异的目光,在周亚夫倥偬一生中摄取到这“骇人之事”,采撷人史。这件事本身就无比雄辩,只要忠实地记录下来,细柳营戒备之森严,军纪之严明,周亚夫治军之有方,为人之刚正,就尽在不言之中了,周亚夫一个“持威重,执坚刃”的将军,就突兀而立。

司马迁慧眼视“奇”材,写人所不曾写,言人所不能言。尚奇,正是司马迁文笔的特点。苏辙称他“为文疏宕,颇有奇气”。陆游在诗中说司马迁“感慨发奇书”。《史记》之所以被誉为“史家之绝唱”,“绝”,很多地方来源于“奇”。

情节一波三折

司马迁在这篇短文中,不仅写了矛盾,而且写得充分,迭宕起伏,情节一波三折,读起来畅快淋漓。

《周亚夫传》的开头,以简洁的文字交代了皇帝劳军的背景后,立即触及矛盾:“天子先驱至,不得入。”接下去,先驱言明天子将至,仍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好家伙,一上来就是令人吃惊的三个“不得入”,如狂澜骤起,顿时把人物推人矛盾斗争的漩涡。这些士卒和将军的结局将怎样?这些悬念逼着读者看下去。以后,皇帝直接昭示将军,方得入营。突然,又冒出一个士吏,公然以命令的口吻声称:“军中不得驱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天子将如何动作?当读者屏息读到,“天子乃按辔徐行”时,才稍出了一口气。在此之前,作者笔下铸起一座拦河大坝,并竭力在坝内推波助澜,已成波涛翻滚之势。尔后,写周亚夫见皇帝持兵而揖,一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掷地有声,吐语惊人。有如突然提起大坝的闸门,激流奔腾而泄。人们对周亚夫的敬意油然而生,全文达到高潮。

这时,作者又猛地将目光从宽阔的劳军现场,一下子集中到文帝身上。把受到震惊的文帝“为动”、“改容”、“式车”这一细节,展示得历历在目,强烈渲染了周亚夫话语的分量。一个凛然可敬、威武不屈的将军,呼之欲出。

最后,写皇帝“成礼而去”,文章可顺势而收。作者却横出一笔,再生波澜,用“群臣皆惊”及文帝的感慨,烘云托月,突出周亚夫。全文在新的高潮中戛然而止,言尽意深。

语言绘声绘色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周亚夫被写得栩栩如生,无疑属于“立”在纸上的。奥秘何在?恐怕不可小看巧妙地运用了对话。

篇幅长,插入人物对话容易;篇幅短,写对话难,往往陷入抽象的、梗概的叙述。司马迁力避这一点,匠心独运,竟大段大段写了人物对话。全文二百多个字,对话占了一百三十个字。这样,读起来,犹如听在劳军现场采制的“录音新闻”,令读者感到音容宛在,笑貌若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人物对话,增添了文章的立体感、现场感。

用极少的对话把人物写活的一个关键,是人物必须说着独自的与其性格、身分相符合的语言;而不能说着相同、死板、生硬的话。文中先后写了五个人,风姿各异,语言富有个性特征,如,“天子且至”,只听此四字,就可想象出皇帝先驱骄横、傲慢的神态。而一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使那忠于职守、理直气壮的军门都尉动于纸上。天子号称“口含天宪”,他的话给人以威压、居高临下的感觉;然而小小的军门竟敢“不闻天子之诏”。全文中,周亚夫只一句话,但严正而刚直,表现出大将风度。总之,每人一吐语,便给人声貌口吻各不相同的感觉。故有人评价说,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已经理会到人物语言必须体现出人物社会特征和心理特征这一艺术原则,这是毫不过分的。这正是司马迁驾驭语言的功力所在。

(摘自《解放军报》通讯1982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周亚夫细柳文帝
贾生与文帝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聊斋志异》中的“虎妈”
品悟张释之为政之道
止谤妙招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因能力他拯救了汉室江山,又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迷离
《美人心计》剧外周亚夫
最意想不到的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