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 乐维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追求。陈喜德,他只想要一轮太阳,而且是太阳的精华——太阳能。
有人担心他的学问,有人嘲笑他异想天开,有人讥讽他多管闲事,也有人嗤之以鼻: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工人,头上还扣着顶“反革命分子”帽子,哼!
陈喜德是那场横扫一切的“大革命”的牺牲品。一个二十出头的纯真憨厚的年轻人,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扣上了“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但,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他问心无愧。他陶醉在自己的追求中,忘却了不幸和烦恼,
每天傍晚,图书馆靠东的一张椅子成了他的专座。在这里,陈喜德的模样是引人注目的,除了鼻梁上那副旧的黑框眼镜,他身上似乎没有一点书生的斯文气,五大三粗的身材,一头刷子似的短发,更使他增添了几分粗犷之气。他的那双不大的眼睛,却在镜片后面闪着睿智的光。这目光是深沉的,充满着信心和毅力。《太阳辐射能》《太阳能利用》《太阳能论文集》……一本一本叠起来,把他淹没了。宇宙、空间、太阳、地球,广袤的世界里奥秘无穷,陈喜德没有心思去采集美妙的传说和神奇的梦幻,他需要的是数字、公式、定义、推导,一条条硬是吞下肚去……
太阳离地球实在太遥远了!然而它每天都在用火辣辣的光芒呼唤着这位太阳能迷。
奇怪的“全家福”
陈喜德的妻子张丽莉,是个文静柔弱的女子。丈夫戴上了“反革命分子”帽子,她却一如既往,把自己最纯真最炽热的爱情献给了他。
有一天,陈喜德从图书馆里走出来,用身边仅有的一元钱到一家百货商店里买了十块小圆镜。他想做阳光的反射光斑重迭试验,为制作太阳能高温炉做准备。回到家里,他搓着手,不安地向妻子谈了自己的打算。
“行,你上天摘太阳,我帮你扶云梯。这一辈子,我反正跟定你了!”
他抱来了一架木梯子,小俩口上了屋顶。太阳容光焕发地挂在中天,夫妻俩分站在屋脊的两头,当陈喜德手中第一块镜子的反射光斑照到妻子手上的温度计时,妻子的声音是脆生生的:“二十六度!”第二点光斑覆上来,声音便愈加清脆:“三十五度!”第三块:“四十二度!”第四块:“四十七度!”第五块:“五十度!”第六块以后,每块使温度计上升两度!陈喜德只觉得一阵欢悦——一千块,只要一千块镜子聚焦反射,就可以达到摄氏两千度的高温!
为了研制太阳炉,陈喜德几乎把家搬到厂里去了。每天黄昏,在工厂的一堆废料边,便会出现一幅奇怪的“全家福”:
小陈、小张,还有刚满四岁的女儿小维维。陈喜德把一块块剪好的铁皮给妻子,然后教她把铁片敲成一块块扇形底板,小维维在一旁帮着整理。妈妈敲一下,女儿数一个数,数到后来数不清了:镜片底板一共1096块,锤起锤落,每块底板要敲一千次以上。把1096乘上一千,形成了一长串的闪着太阳光的数字,四岁的孩子怎么能记得住呢……
陈喜德一家人,围着那一轮可望而不可即的太阳转,仿佛只要有了太阳,他们就满足了,就其乐无穷了。
他没有熔点
亭子间门口七曲八弯的木板楼梯上,响起陈喜德越来越显得沉重的脚步声。人们的白眼、冷言冷语,他都能忍受。由他们说去吧,我干我的,只要不来剥夺我的事业,剥夺我的最后一点自由!但,现实比他想的更为严酷。他的一位忠实的朋友无意中听到一个消息:厂里要抓阶级斗争,准备把陈喜德当活靶子,并且和公安局联系好了,要斗他,抓他。倔强的陈喜德怎么甘心被斗被抓,怎么忍心眼看自己心爱的太阳能研究半途而废!陈喜德“出逃”了,他撇下妻子女儿,却带走了一大迭太阳能研究资料。
多么难熬的日日夜夜呵!
陈喜德有什么罪?他没有一丝奢望,他只想太太平平地搞太阳能研究,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可是,为什么把他撵得身无立锥之地呢?陈喜德抬头看天空,太阳还是那么明亮,那么炽热。哦,太阳呵太阳,为了追求你,探索你,人类历史上有过多少牺牲者呵,从《山海经》中那个“与日逐走”,最终“道渴而死”的夸父,到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各种各样的苦难,追随着那些探求太阳奥秘的人,坐牢、幽禁、被烈火焚烧……可现在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呵!
一抹浓浓的阴影,掠过陈喜德的心头。他曾经想到死。然而即便死,他也要人们了解他的无辜,理解他的追求。他提笔给党委写了信:
“……我虽然被迫离开了工厂,离开了家庭,但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党,我的思想一直没有离开要为人民作贡献。我抱定一个宗旨,就是哪怕到我生命的最后一息,我也要为研究太阳能的接收奋斗……”
写完信,陈喜德附上了在三十九天流浪的日子里写成的两份资料:《太阳能自动钢板切割机的设计方案和试制报告》和《关于太阳能利用的几点设想》。在这些资料的第一页上,他工工整整地写了一行大字:献给敬爱的党、可爱的祖国。
接着,陈喜德又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亲爱的小维维……今天,爸爸要和你永别了,他是受人陷害的,是清白的!……爸爸给你留下一份太阳能研究资料,这是爸爸心血的结晶,希望你懂事识字以后就研究太阳能,这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的事业……”
写到这里,陈喜德眼眶湿了。可怜可怜她吧,别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撒上一把苦涩的盐。他,终于把信揉成团塞进了口袋……哦,陈喜德不能死啊,他不能离开这个世界!
陈喜德终于没有死。这是什么缘故呢?说东道西的人很多,可谁也说不清楚。还是妻子理解他,她说:铅的熔点是680℃,黄铜的熔点是980℃,钢的熔点是1532℃……孩子他爸爸,他心里揣着一个太阳,他没有熔点!
人与人之间
下班铃打过以后,人流从工厂的大门退去,陈喜德又开始了“业余活动”。他和青年工人谢魏松和郑志铃拿着皮尺和图纸,正在厂房顶上为设计太阳能热水器忙碌着。小谢和小郑,是两位热情而又好思考的小青年,在陈喜德最困难的岁月里,他们向他伸出了友谊的手。此刻站在屋顶上,他们的心思是一样的。太阳能热水器如果成功,可以解决全厂四百工人的洗澡用水,这能省多少煤、多少人工!陈喜德正在屈指算计,突然发觉房顶下那辆卡车边有人盯着他。小谢和小郑也发觉了:“阿德师傅,是门房警卫。”陈喜德知道警卫又在监视“反革命分子”的活动了。不妨,这是他的职责,就让他盯着好了。
外厂一位热心太阳能研究的姑娘小周也来了。小周也不怕陈喜德这个“反革命”,跟他一道起劲地干起来。
陈喜德感动了,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朋友!陈喜德不觉得孤独了,他感到有人理解他,有人和他在一起,心里充实多了。
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纸送到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手里。陈喜德默默地望着工程师,他多么希望能听到一句支持的话,哪怕是看到含有同情的一瞥!
然而,工程师的话却是冷冰冰的:
“谁叫你搞啦?还是趁早收摊吧!”
这样的干部,毕竟是少数。一天,一辆黑色的小轿车,一直开到陈喜德试制的太阳炉边上。车门开处,出现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干部——呵,是建工局的陈局长!原来,他听说有人试制了一台太阳能高温炉,便兴冲冲地径自赶来了。老局长围着太阳炉转了几圈,饶有兴趣地仔细看着,然后问赶来迎接的厂领导:
“这是哪些同志设计试制的?”
“哦,是……”
“是陈喜德!陈喜德!”在一边看热闹的工人抢着回答了。
“快,陈喜德,局长找你啦!”人们找到正在车间里干活的陈喜德,他一下子懵了:局长找我!找错了人吧?人们连推带拥把陈喜德拉到太阳炉边上,局长抢上一步,紧紧握住了陈喜德那双满是油腻的手,有力地摇晃着:“好,有志气,年轻人!有什么要求?你提吧!”
陈喜德只觉得周身发热,眼睛里变得一片模糊。这些年来,他遭过多少白眼,听过多少嘲讽,现在,这位领导着十几万人的局长热情地握住了他的手,而且还亲切地问他有什么要求……陈喜德有千言万语要吐,喉咙却好象被什么哽住了,他只是呆呆地望着局长,一句话也说不出。
局长和善地笑着说:“回去考虑一下吧,三天以后到局里来,直接找我!”
三天以后,陈喜德到局里去了。
局长和陈喜德作了一次长谈。他夸奖陈喜德,鼓励陈喜德,并且满足了陈喜德关于进一步搞太阳能研究的一些具体要求。一老一少,推心置腹,谈得那么融洽,那么投机。
终于成功了
陈喜德终于成功了!
一台新颖的太阳能高温炉,奇迹般地出现在工厂的废料堆边上。它象一朵巨大的莲花,直径3.85米的花盘闪烁着缤纷的光彩,挑战似地傲然仰视着太阳。
1979年8月12日,烈日当空,太阳炉的1096块镜片第一次对准了一个焦点,在那白光耀眼的焦点上,一块黄铜顷刻被熔化了,飘出缕缕紫烟,变成了炽热通红的液体,一滴,一滴,从托盘上往下淌着……
成功!成功!太阳炉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谢、小郑和小周,还有许多兴奋的工人们,把陈喜德团团围了起来。
陈喜德,此刻他作何感想呢?在太阳炉那奇异的光彩里,凝集着他全部的心力与血汗,汇聚着他所有的痛苦和欢乐呵!且慢考证这台太阳炉在科学上的地位,或许也会有人不以为然的。然而请想想:设计它的,创造它的,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青年工人:初中毕业,头上还顶着可怕的帽子……
陈喜德政治上平反以后,他用加倍的努力,给人们开出了一张清单:
内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混凝土干燥装置
太阳能高温炉
太阳能烘箱
太阳能烘房……
这是他献给国家和人民的礼物。
陈喜德研制的太阳能高温炉搬到了新成立的能源研究所,陈喜德研制的内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经鉴定通过后投入了批量生产,陈喜德设计的太阳能烘房出现在沸腾的工地上……陈喜德也从工厂调进了能源研究所,生活和事业,都向这位倔强的年轻人展开了更为宽广的道路。但,谁能说前面就没有风浪没有曲折了呢?
太阳能高温炉伫立在研究所的院子里,陈喜德常常要走到它身边默默地看一会,想一会。那1096块镜片整齐地围了一圈又一圈,它们的目标都是那个能熔铁化钢的焦点,它们的心多齐呵!陈喜德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太阳炉上的一块镜片,和许许多多镜片一起,把目标对准了焦点……
(原载《文汇月刊》1981年10期,题为《太阳在呼唤》,转载时有删节,并改了大小标题)
(插图、题图:陈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