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心得不到“好报”?

1981-08-20 05:13育葵
中国青年 1981年10期
关键词:普遍性讲究同志

育葵

编辑同志:

有个问题我很苦恼。在工作、学习中,我看到同志有缺点总爱坦率地开展批评,效果却总是不好:或者一谈就崩,关系弄得很僵;或者是对方记恨在心,旧毛病没改又添新病。我觉得自己是一片好心,可为什么总得不到“好报”呢?

西安 邵文

邵文同志:

为了推进我们的事业,团结和帮助同志,在革命队伍内部开展批评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批评怎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你提的问题很有普遍性。我愿意谈谈自己的意见。

先从一件具体事讲起吧。有一个工厂曾相继发生这样两件事:一个青工上班时擅自离开机床跑去聊天,出了质量事故,产品报废,损失了几千元;一个女工拿了别人的两元钱的食堂菜票,被发现了。厂里研究处理这两件事时有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一个擅离职守,一个品质恶劣,二人都该开大会点名批评。一种意见认为上班聊天的不只他一个人,出了事故有偶然性;拿别人菜票的是个女同志,应该照顾面子,主张两人都不必在大会上批评。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不遵守劳动纪律是厂里一个普遍性问题,公开批评有利于使更多的人吸取教训;偷拿别人菜票当然是很错误的,但属于初犯,还是在下边个别帮助、批评为好。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第三种办法比较可取。按这种意见处理后,果然收到好的效果。

从这件事看来,批评前要作认真分析,批评时要注意场合、方式,是很重要的。后果严重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在做好本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公开提出;一般性质的或个别问题,最好在小范围内进行,对认识错误较好确有悔改之意的,还应该在一定范围内为其“保密”。总之,批评应多以个别(或小范围内)谈心为好,这样便于交流思想,提高认识。当众批评一定要慎重,要把事实核对清楚,并事先做好工作,否则很容易把事情弄僵,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另外,批评还应该区分对象,讲究方式。一般说来:年轻人火气盛,先让他冷静下来,批评时要用“温火”;女同志自尊心强,批评时要分外谨慎;对年纪大的人,要注意尊重;对性格孤僻的人,批评更要缓缓而行;对缺点较多的青年进行批评,不要“倾盆大雨”、要求过高过急,十分错误先让他努力改五分,有了改进再提出新的要求。

过去常说,批评不要留情面。对这个话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是用“情面”来掩盖是非,那是不对的;但如果说不留情就是不讲究方式方法,批评不掌握分寸,乱上纲,那就错了。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批评时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被批评者的接受程度和效果,说话要留有余地,有时还得照顾一下被批评者的“面子”,这更有利于启发他的自尊心,减少抵触情绪。说起“留情面”,有一点还值得注意:不要动不动就“翻老账”,这很容易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特别是与现实错误毫无联系的“老账”,更不宜总挂在嘴上。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很讲究这一点,在他办的教养院里,绝不提起孩子们那不光彩的旧行为,而是引导他们向前看。有的青年听了批评意见,也觉得有道理,但碍于情面,口头上还常不大服气。这种情况下,也不必“凿死铆子”,可以给他一个“台阶”下。

为什么有些同志在批评时不大注意方式方法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于被批评者往往产生两种情绪:一是厌恶,一是恨铁不成钢。厌恶的情绪很容易表现出冷淡、疏远,以至产生对立;“恨铁不成钢”虽是好心,但容易产生急躁、简单化,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我们提倡开展批评,态度一定要诚恳热情,要让被批评者感到温暖,通过个别谈心、一起活动、串门聊天等方式,使自己的感情与被批评者的感情融洽起来。批评人,不光是辩明是非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交流的过程。这样才能取得被批评者的信任,才能使批评达到好的效果。

邵文同志,“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在开展批评时,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注意态度,讲究方式方法,如同渡河时要靠船之力一样,是十分重要的。愿我们在生活实践中多多总结和交流这方面的经验!

猜你喜欢
普遍性讲究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吃火锅的这些讲究,你知道吗?
OVER THE RAINBOW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健康吃饭有讲究
严良堃同志逝世
冬季若上“火” 食“冷”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