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要有个过程

1980-08-20 04:03陈为邦
中国青年 1980年2期
关键词:住房问题住宅建设住宅

陈为邦

近来听到不少青年朋友对城市住房紧张很有意见。他们有的因为住房过于拥挤,影响学习和休息;有的因为没有房子不能结婚;有的三代同室,多年得不到改善;……他们感到不可理解的是,粉碎“四人帮”已经三年多了,为什么城市群众住房还这么紧张?青年们希望尽快改善居住条件的要求是正当的,可以理解的。由于他们对国家建设的情况和解决住房问题的复杂性缺乏了解,不明白解决住房问题同解决任何问题一样,要有一个过程,因而产生一些急躁情绪也并不奇怪。要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使青年了解客观实际,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正确地看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城市群众住房还这样紧张?首先应该看到我们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粉碎“四人帮”后,经过两年的努力,到一九七八年底,全国城市按人口平均居住面积才达到3.6平方米,一九七六年的数字当然比这还低,而且缺房户、无房户多,危房、棚户多。这就是说,我们“欠账”很多,起点很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问题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有多方面的原因。林彪、“四人帮”的十年浩劫,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推行极左路线,把为人民建设住宅和生活福利设施,诬蔑为“修正主义”、“福利主义”。他们破坏生产,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的边缘,使住宅建设失去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我们在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失误,主要是安排建设住宅的投资偏少。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职工住宅建设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9.1%,第二、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则下降为4%左右,第四个五年计划和第五个五年计划前三年虽稍有回升,也仅为5.7—7%。投资少,新建的住房也就少,加上城市原有旧房的淘汰,使住房更跟不上需要。第三,城市住房的发展远远赶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建国以来到一九七八年底,全国城镇共建住宅5亿3千万平方米,这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在同一时期,城镇人口由5千多万增加到1亿1千多万,致使居住水平下降。此外,在住宅分配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也加剧了住房的紧张。

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十分关怀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华主席指出:要“有步骤地解决职工宿舍问题”。邓副主席也指出:“城市居民住宅的‘欠账不能再拖了。要加快住宅建设,不能慢慢腾腾地搞。”一九七八年,国家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城市住宅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加快住宅建设的措施,制定建设的规划。三年来,各级领导都重视住宅建设,提高了投资比例,加快了建设进度。一九七七年,全国城镇竣工住宅面积为2800多万平方米,一九七八年为3700多万平方米。特别是去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把加快住宅建设作为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年竣工的职工住宅面积达到5640万平方米,是建国三十年来最多的一年,有400万职工欢天喜地迁入了新居。国家在短短三年内就修建了1亿2千多万平方米住宅,占三十年全国城镇住宅建设总量的五分之一。特别应该看到,这些成绩是在经历了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我们面前困难成山,百废待兴,目前经济还带有恢复性质的条件下取得的。这个成绩得

来不易。

有的青年同志解决问题心切,想很快地根本改善居住条件。他们的愿望很好。但是要知道,人们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既定的物质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在一定时期内,解决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能不受到这种历史条件的限制。尽管中央下了很大决心,国家花了很大力量来解决城市住宅问题,但是因为“欠账”太多,国家目前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因而缺少根本解决住房问题的物质基础。这种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根本改善居住条件。

解决城市住宅问题与多方面的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首先,住宅建设的规模取决于国家投资的规模。盖房子要花钱。目前,建设一套25平方米居住面积的住房,加上走廊、厨房、厕所、楼梯间、壁橱、内外墙等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总建筑面积一般为5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00元平均造价计算,需要投资5000元。如果考虑到配套建设、旧房拆迁等多种因素,投资还要增加不少。仅按此计算,全国城镇1亿1千万人口若每人增加1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就需要投资220亿元。这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住房问题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光顾这一个方面。人民的衣、食、住、行都需要改善。为了长远利益,我们还必须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卫生、国防等各项事业。现在我们要办的事很多,但国家的财力有限,因此,住房问题就只能从全局出发,根据客观经济条件的许可逐步予以解决。

其次,住宅建设的发展有赖于材料工业的发展。没有材料,建不成房屋。盖房子需要钢材、木材、水泥、砖、瓦、灰、砂、石,以及玻璃、卫生陶瓷等多种材料。据计算,我国多数地区建1平方米住宅,平均需要钢材20公斤,水泥120公斤,木材0.05立方米。如果全国城镇每人增加1平方米建筑面积,就需要钢材220万吨,水泥1320万吨,木材550万立方米。可见,住宅建设需要的材料是非常多的。单拿水泥一项来说,提供1320万吨水泥,需要年产50万吨的大水泥厂26个,相当于一九七八年全国水泥产量的五分之一。这些年来,建筑材料工业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比如去年城镇和工矿区住宅建设需要的水泥,缺口就达三分之一以上。因此,住宅建设的发展,不能离开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建材工业、钢铁工业、森林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

再次,住宅建设还应当按照城市规划配套进行。建设住宅的目的是供人居住。光建了楼房,并不能住人,还需要相当的配套设施。除了供水、供电、供暖、下水、道路以外,还要有许多福利设施。比如说,1—2万人的居住小区,每1千人就需要修建80—150平方米的托儿所、幼儿园,175—270平方米的小学,37—45平方米的粮店,75平方米的基层商店,45—55平方米的副食店,30—50平方米的菜店等。这些设施又需要相当的资金和材料。

有了住房,还有待于合理的分配。在住房缺少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有一些单位,在住房分配上存在着不正之风,群众是很有意见的。我们必须在住房分配工作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建立和健全有关住房分配制度,以保证合理地分配住房。

此外,城市住宅建设还与城市人口的控制、建筑工业的发展、现有房屋的维修、征地、拆迁以及房产政策的执行有很大关系,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住宅建设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经济建设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环扣一环。住宅建设要上去,必须得到各方面的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有赖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有的青年会说,照这样讲,解决城市住房紧张的问题不是遥遥无期了吗?不会的。我们已经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普遍重视了城市住宅建设,增加了投资,建设速度会逐步加快。今后,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和

建筑工业的现代化,城市住宅建设的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安得广厦千万间,男女老少皆欢颜的美好理想,一定会实现。

当然,我们强调解决问题要有一个过程,丝毫也不意味着可以放松主观努力。恰恰相反,我们正是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我们的信心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缩短这个过程而努力。这一点,党和国家同广大青年的愿望是一致的。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早日解决好城市住房问题而努力。

猜你喜欢
住房问题住宅建设住宅
住宅建设中暖通工程问题与解决方法分析
Jaffa住宅
BIM技术在工业化住宅建设中的应用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商品房去库存压力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思考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后续期法律问题研究
青年人住房问题及国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