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第4期,总第13期-海外书讯

1980-07-15 05:54
读书 1980年4期
关键词:奥登茅盾

《河上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志》,河上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执行委员会编刊,1979年,77页。

去年秋季,日本学界人士组织纪念河上肇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活动执行委员会,著文纪念这位日本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这本小册子就是这次纪念活动中发表的几篇文章汇编,内有井上清先生、小野信尔先生以及我国经济学家王学文同志等人的文章。

河上肇先生生于1879年,1902年毕业于帝国大学。他于1915年已升任教授,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步,沦为一名资产阶级的御用文人,而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接触马克思主义。1916年他发表《贫乏物语》(中文译名为《救贫论丛》),论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给工人带来贫穷的现象,但他把社会贫穷的原因归结到分配的不公平,要求改造社会组织。可见,这时河上先生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不过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1919年,他以个人名义创办了《社会问题研究》杂志,不断发表他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论文。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日本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洪流中,他逐步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1922年底,他出版了《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中译本由郭沫若翻译),研究俄国十月革命,阐述马克思和列宁的革命思想,表明他已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由于他的理论研究造成了社会影响,因此日本反动政府把他列入“最危险的思想家”之列。河上先生在反动派的压力下并未屈服,坚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先后又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资本论入门》等著作,并于1932年在他53岁的时候加入了日本共产党,积极为党工作。这时日本反动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实行文化专制,因此于1933年7月终于把他逮捕入狱。在狱中反动政府多次诱他自首,但他严词拒绝,保持了无产阶级的忠节。刑满出狱后由于身体遭到摧残,加上生活困难,最后于1946年1月30日以66岁的一生结束了他光辉的生涯。

河上先生的论著曾对我国理论界发生过积极的影响。李大钊同志曾留学日本,通过河上先生的著作接受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同志早年也曾读过河上先生的论著。郭老亲自译过河上先生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并说此书的翻译竟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把他从半睡眠状态中唤醒过来。1954年郭老曾为河上肇先生逝世八周年写的题词中说:“东方的先觉者、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的斗士河上肇先生永垂不朽!”王学文同志也曾留日,在河上肇先生的亲自指导下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他在《回忆河上肇先生》一文中写道:先生不仅在与资产阶级学者展开论战中宣传和保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点,而且培育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我们年轻一代。

的确,河上肇先生的光辉一生不仅在日本,也在东方马列主义传播史上应占据一定的地位,值得我们研究和纪念的。(益民)

《黎明的文学;中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松井博光著,东方书店1979年出版,281页。

这是日本学者松井博光教授写的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传记。作者说,他自读完《子夜》以后一直想写一部茅盾先生的传记介绍给日本广大读者。但由于缺乏资料,又因茅盾先生是一位大作家,因此他和别人都一直没能写得出来。这次虽然应东方书店之约作了一次尝试,但很难说全面地刻画了茅盾先生的形象。

此书只从大革命时期写到解放前,重点放在抗战以前。第一章是“雾、虹与红叶——在京都的茅盾”;第二章:“文学研究会和大革命”;第三章:“一九三○年代的茅盾——左联、《子夜》和《自由谈》”;第四章:“流浪的茅盾——抗战时期和国内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弥补本书的缺陷,作者在卷末附茅盾简历表。

至于茅盾先生的作品,在日本并不陌生,主要作品都已翻译出版,如《蚀》(小田夫译,1938年出版)、《子夜》(尾坂德司译,1951年出版;另有竹内好译本和小野忍、高田昭二合译本)、《腐蚀》(小野忍译,1954年出版;另有市川宏译本)、《霜叶红似二月花》(奥野信太郎译,1958年出版),还有《林家铺子》等短篇小说、报告文学和评论集。关于这些情况,作者在卷末也附清单作了介绍。

作者在后记中提到,在此书写作过程中曾受到茅盾先生和《人民中国》编辑部的帮助,深表感谢。也听到茅盾先生正在写《回忆录》,恳切希望它早日成书。(民)

《鲁迅小说词汇索引》,上野惠司编,龙溪书店1979年出版,547页。

此书是一部研究现代汉语的资料。上野惠司先生在六名助手的协助下,对鲁迅的三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均用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中的三十三篇作品做了调查和统计并编订了这部索引。每一条词汇后注明了作品、页数和行数,颇为详细。

索引前附了编者写的一篇论文,题目是“鲁迅小说的语法与词汇”。文中指出,鲁迅的作品是五·四白话文学的代表作,因此研究鲁迅作品中的词汇对研究现代汉语具有重大意义。鲁迅先生的创作过程也是对现代汉语的探索过程。他广泛地吸收方言、明清白话文和文言中的词汇,甚至还吸收外国语言(如日语和英语)的表达方法,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汉语。作者还把鲁迅作品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和词汇同现代汉语作了比较,指出一些特殊的现象和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

此书的编订颇费功夫,对研究鲁迅作品中的语言以及现代汉语均有参考价值。(民)

《一个流放艺术家的肖像》(Por-raitsoftheArtistinExile),维拉德·普兹(WillardPotts)著,美国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12.95美元。

詹姆斯·乔依斯是现代派的大师,开辟了一代文风,但过去一些有关他生平的传记中,每每出现夸大和谬误,现在经过新的观察,不得不刊出更正再更正的文章。例如他出生的陋屋,不象一些作家笔下所说的那样破败,而传说他幼年受洗礼的教堂,当时却根本不存在。问题是许多关于他传说中的事迹,至今无法予以证实。正如他的巨作之一《芬内根们的苏醒》(1939)中的故事一样,如痴如梦,一切都似逼真如生,却又难以信之如实。

本书作者维拉德·普兹收集了六个不同国家的十三位作家,写了十七篇有关乔依斯的传记性的叙述文章。这些叙述都是有根有据的,但最后看来都染上乔依斯式的狂热,包括严肃的法兰西学院院士路易斯·吉莱也不例外。

乔依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不修边幅,衣不称身。四顾若失,永远是充满着内疚和洋溢着歉意的神情。行路象在雾里,上讲坛时低垂着脑袋。清瘦的脸上,绵羊似的双眸……”故乡爱尔兰的邻居们见到他按钟点一家又一家依次去教授英语。“工作带劲,一丝不苟,对妻儿家属无不诚挚周到,他的审慎自制是无与伦比的。”但在回忆中,人们又不得不婉惜他“日益陷入的处境,只听他在饮酒高歌,在酒徒中比谁都喊得响亮。”

这些相互矛盾的形象,出人意料竟来自同一个人对乔依斯同一时期的不同观察面。只要细看本文所选的四幅乔依斯素描,就可以了解乔依斯其人其文的多面性。

又如若克·玛肯顿用另一种腔调来描绘乔依斯一九三六年接近暮年的神情:“每当乔依斯坐下时便把那根黑色手杖夹在两腿之间,久久沉思默想,象一只静栖在枝头的鸟儿,目光四向转动,但并不集中于任何一物。谁也说不上来他究竟在注视着什么,沉思些什么。”他还记下了乔依斯夫人的回忆,他俩一生形影不离,伉俪之间不分彼此,但乔依斯夫人却找不到一句中肯的话来概括乔依斯的形象,她只能说:“他虽然老了,却什么也没有变。从许多方面说,他简直是个孩子。”

乔依斯侨居瑞士时,每日必读四五份报纸,就缺一份爱尔兰的报纸,后来玛肯顿给他找到了一份家乡的日报,乔依斯高兴异常,把报纸一折,塞进外衣的背部,同时认真地说:“你看这份报纸对我是多么不可或缺,再没有别的东西更使你感到暖和的了!”这显示了他对故国的眷恋。但事实上他一生活了七○七个月,其中百分之三十九(二七五个月)是住在爱尔兰的,也就是说他在故国生活了三分之一的岁月,却难在本国成为民族诗人。

乔依斯自从一九一四年发表了《都柏林人》之后,似乎不想再回到故乡去。他说:“我不想冒犯老乡亲。”因为他的书中充满了真人真事,爱尔兰有严格的诽谤法,人们又爱打官司,对于一些戏剧性的报复行为,尤其不会放过的。

本书记载了乔依斯的一生,但在意大利的特里斯特时期的生活记载最少,巴黎时期最多,因为他是在这里成名的。都柏林时期已经广为人知,瑞士苏黎世时期的生活也如此。只有在特里斯特的生活无法弥补。本书作者尽一切努力搜集了乔依斯各个时期的活动,是一本充分表现了乔依斯形象性格的书。

(容)

《W.H.奥登。诗人的一生》(W.H.Auden,TheLifeofaPoet),查尔斯·奥斯朋(CharlesOsborne)著,美国哈考脱·裘凡诺维奇(Har-courtJovanovich)书店出版,17.95美元。

奥登是英国诗人,三十年代末期曾与名作家伊雪乌德来华,到抗日前线采访战讯,以后二人合作写了一本《一个战争的旅行》(JourneyToAWar),其中部分奥登的诗曾由诗人卞之琳等译成中文发表,散文部分则由冯亦代翻译连载于香港《星报》,颇受读者欢迎。

本书出版后,美国纽约时报每周书评专刊曾由大卫·勃隆维奇撰文评介。他说在他详读本书时,先顺序读,后又依次倒读一遍,发现为读者节省时间起见,完全可以从末章开始阅读。本书作者查尔斯·奥斯朋(国际诗歌组织主持人,曾多次主持过奥登生前举行过的诗歌朗诵会)写作本书时,看来这正是他的写作计划,而全书给人的印象,也似乎传记作者有意为突出诗人的晚年从而逐步展开他一生事迹的。

奥登生于一九○七年。父亲是个内科医生,也从事于写作科技著作。母亲曾就读于伦敦大学法语系,结婚前当过护士。奥登少年时的经历多来自书籍与音乐,尤其熟读维多利亚朝的文艺宝藏;他的母亲则教他演唱华格纳的歌剧《特列斯坦和伊素德》中的情歌对唱,并由奥登扮演女主角伊素德。奥登自幼得到了自由发展的机会,这也奠定了他一生超越前辈的性格。

奥登十七岁时就开始写诗,思想一反当时的传统,表达了他独特的鉴赏力与风格。到他进入牛津大学时,他组织了一批新的同好者,在创作诗的领域里,只有伊雪乌德才能与他匹敌。一九三○年,T.S.艾略特首次在他主编的诗刊上发表奥登的诗篇,并在《准绳》(Criterion)上发表了奥登的《两面出费》(PaidOnBothSides),诗人威廉·罗卜荪评介这部诗剧,说是从中可以看出一种足以代表整个一代人态度的完美之诗句。

从此奥登跃上诗坛,成为红极一时的诗人,简直可以与拜仑比美——作为时代的代言人,他确实倾吐了重大的语言,可是这位发言人自己倒不一定明确这些话的确实含意。他似乎对一个家族,一部历史,一种遗传的腐朽性表达了极大的恐惧。这家族就是英国,她的历史便是专制制度机器的完成,而遗传下去的则是阶级社会。他崇拜列宁,说列宁的生活“是我们时代最优秀和最有意义的完善典范”。他要把所有的斗争转入到一场“思想斗争”之中。

奥登与伊雪乌德访问中国后,在途经纽约时写道:美国是如此广大,友好和富有,当时颇有改变他生活的意图,因为美国给予他所需要的自由自在的感觉。1939年他回到英国。他在美国与作家切斯脱·卡拉曼结为终身知己,以后曾合作写过不少广播剧本并得到演出。一九四七年他和大音乐家史特拉文斯基相识,给史氏作曲的歌剧《雷克的历程》写歌词。奥登崇拜史氏,认为这是在艺术上唯一超过他的同时代人。

奥登在四十年代中,写下了使他踌躇满志的诗篇《新年书信》、《暂时》、《焦虑的年代》等等,此外,还翻译了《魔笛》、《琪奥凡尼先生》和勃里希特的《桃花心木》,改编《傲慢与偏见》等小说为广播剧。

总之,奥斯朋说,奥登的许多创作给读者的印象,是更接近于他少年时热衷的维多利亚式的诗篇的。

(容)

*

《巴黎铁塔及其它神话》(TheEiff-elTowerandOtherMythologies),法国罗兰·巴塞(RolandBarthes)著,瑞都德·霍华德译,美国希尔与王(Hill&Wang)书店出版,9.95美元。

罗兰·巴塞是法国新小说派文学的理论家,美国的新小说派如苏珊·松塔格,约翰·巴斯,唐纳德·巴塞尔姆,汤玛斯·品钦等,都深受他理论的影响,并有所发展。但他的理论在我国迄无介绍,即有之,也是间接引用来的,未能窥其全豹,也不可能加以有系统地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未掌握法语的文学研究工作者,更感到困难。法国的新小说派在五十年代曾风行一时,到六十年代末期才引进到美国,而七十年代则由品钦,巴斯,巴塞尔姆等人运用于他们的作品,成为学院派作家的一时风尚,至今未见其衰。最近美国希尔与王书店,有系统地翻译出版了罗兰·巴斯的文学理论及批评文集等,共有十种之多:《一个恋人的自白》(ALoversDis-course),《形象——音乐——文章》(Image-Music-Text),《罗兰·巴塞》(RolandBarthes),《文章的乐趣》(ThePleasureoftheText),《神话》(Mythologies),《符号学基本原理》(ElementsofSemiology),《冰点作品》(WritingDegreeZero),《萨德,傅立叶,罗育罗》(sade,Fourien,Loyolo),《S/Z,一篇论文》(S/Z,AnEssay),《论拉辛》(OnRacine)。这批书有的只有精装本,有的兼有普及本,如果我国图书馆能够购备这些书,对于研究当代法国及美国的新小说派文学作品,一定是很有帮助的。

《巴黎铁塔及其它神话》一书,共辑有作者的最新文艺评论三十篇。美国作家苏珊·松塔格称作者为“当代最有创造性的,卓越的和机智的文艺批评家之一。”

(容)

《疾病解剖学》(AnatomyofAnIll-ness),诺门·柯曾斯(NormanCousins)著,美国诺顿书店(W.W.Nonton&Company)出版,9.95美元。

诺门·柯曾斯是美国文化界名人,现任《星期六评论》编委会主任,这是本权威性的评论杂志,本刊今年第二期董鼎山的纽约航讯《谈谈<星期六评论>》中曾有详细报道。柯曾斯近年来兴趣转向医学,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任教授。教的虽是文学课,但研究的却是医学。中国有些作家是从学医而改事文学工作的,柯曾斯却反其道而行之,在文艺界是较为少见的。他去年夏季曾经来过中国,曾与中国作家会面,闲谈中也提到医学方面的问题,但那次他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中美民间的文化交流工作打开道路的。

柯曾斯这本《疾病解剖学》的主旨,在于说明人体内部有一种自然的医疗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自然的医疗作用,来与严重的疾病作斗争并战胜这种疾病。

柯曾斯首次发表他的理论是在《新英格兰医药杂志》上,这篇文章今天在美国已成为医药方面的经典著作。

本书是这篇文章的充分发挥,阐述为达到全部恢复健康,在这一斗争中,患者态度的重要性。书中说明笑与求生的意志以及一切积极的情绪,可以成为战胜病魔的有力的武器。最重要的是《疾病解剖学》中,强调患者心理上合作必要,并举出许多病例来证明与病魔作战时患者心理合作的可能性。患者必须对战胜病魔有坚强的信心和责任心。

书中所述的理论,医药杂志及一般刊物中多有论列,现在许多医科大学中也以这种理论教育学生。作者曾经收到三千多封来自医生的信件表示支持他的理论,并提供同样经验和病例。

《约翰·巴克汉评论》说,“他(指柯曾斯——注)的这本著作,将会给需要这本书的人带来希望,也许因此而打开医药研究中的新天地。”

(容)

海外书讯

益民/民/容

猜你喜欢
奥登茅盾
茅盾的较真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不怕被骗
茅盾半途弃稿扶持新人
茅盾半途弃稿扶持新人
Twopoems on Brueghel’s 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
茅盾:良好家风奠定人生基础
大帝前生
迷途知返
奥登生平简述.晚期诗歌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