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业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我虽然学过,但怎样才能辅导别人学好,心里还是没有底。我想,要对别人讲明白,自己必须先把这篇文章弄明白。所以,在辅导前,我就逐字逐句地又把这篇文章学了一遍,弄清它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并且参考了报刊上发表过的有关《愚公移山》的介绍文章和学习体会,看看人家是怎样分析这篇文章的,用什么方法学的,学了以后有那些收获等,加深自己的理解。
但是,这样还不够。引导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是一般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为了改造思想,指导行动。因此,必须有的放矢。所以,我又对我们大队里的青年思想进行了摸底和分析,归纳出几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从这些思想实际出发,确定这篇文章的学习重点。这样作了准备之后,又在中心学习小组中进行讨论,征求意见,然后才拿出去讲。
讲课的时候,我先把愚公移山的故事大意介绍一下,说明这个故事反映出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远大理想,不怕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强意志。随后,我又讲讲毛主席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教育全党全民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号召革命的先锋队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发动群众,去争取胜利。至于当时的一些详细背景材料,我都没有多讲。因为讲得太多,一些文化较低的青年就会抓不住要领,越听越糊涂;对有些文化较高的青年,又会助长他单纯去追求了解历史情况,模糊了学习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我把重点放在联系青年的思想实际上,并且用本村本队的事例加以说明。这样,大家容易领会,能解决思想问题,,行动起来就自觉了。
我们大队有些青年害怕困难,有时对完成生产任务没有信心;不少还乡和下乡的知识青年,有改变农村面貌的决心,干劲很大,但有急躁情绪;有的青年搞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时,遇到一点困难或者听到一些风凉话,就不能坚持了;还有的团干部和团员,工作中不相信群众,认为别人落后,不去主动地组织青年,发挥他们的作用。针对这些情况,我就着重说明,愚公首先下定决心,要搬走门前的两座大山,这就是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愚公没有幻想一镐刨倒大山,而是一锹一锹地挖,一担一担地挑,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愚公不怕别人的冷嘲热讽,坚决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这种坚持斗争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还提出,要使先锋队首先觉悟,并和人民群众一道去争取胜利,因此,团的干部和团员,应该起带头作用,并且要相信和依靠群众。我还用我们大队的实例,说明我们这一带,解放前小麦亩产平均只有八九十斤,最高也不过百十来斤,可是解放后,逐年上升,现在亩产最高的已达六百斤。这样的成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提出增产指标,落实计划,切切实实地改进管理技术,发动群众,鼓足干劲,不断斗争得来的。这样一讲,大家感到更有说服力了。
经过不断地学习宣传,愚公移山的故事已家喻户晓了,但是,《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愚公精神是要不断发扬的。以后我辅导大家学习这篇文章时,有关《愚公移山》的故事和背景材料就不讲了,而着重启发大家联系当时自己的思想和任务,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搞好生产。
我在辅导大家学习《愚公移山》中,深深感到,要让别人学愚公精神,自己必须首先以愚公精神来要求自己。这样,自己言行一致,你讲的别人才信服,才能使别人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