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韧劲的青年人

1964-08-29 02:54胡万春
中国青年 1964年12期
关键词:老师傅车刀车床

胡万春

朱兆金是上海彭浦机器厂的青年工人。厂里的工人说他是一个有韧劲的青年人。他的特点是:谦虚,不说空话,也从来不说大话,在行动上是实干、苦干。自从一九五九年进彭浦机器厂以来,他在党的培养和老师傅的帮助下,在刀具和工夹具上搞了一百多项革新,编制了三册《定型刀具》和一册《专用刀具》的资料,在生产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化水平很低,只念到小学六年级,而他工作的结果,甚至使厂里有经验的总工程师也为之感到惊奇。究竟是什么力量击破了这个青年人内心中的“原子核”,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来?

不能忘怀的启示

全国解放那一年,朱兆金还只有十一岁。那时候,他在浙江余姚县一所小学里念书。每天早晨,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总要走过一家小小的铜匠店。店里,一个老师傅正在车床旁边工作;只见他一摇摇手柄,车刀碰着飞快地旋转着的加工件,“刹”地一声,钢铁就像刨花似地一截一截削了下来。这使小小的朱兆金很惊讶:“这位工人伯伯本领真大,钢铁像豆腐一样可以削下来。”有时,他悄悄地伸手到门槛里,拾起一把铁屑,看了又看。十三岁,朱兆金在学校里参加了少先队。入队宣誓时,他在心里暗暗加了一句话:“时刻准备着……将来当一个工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一九五三年,朱兆金十五岁的时候,就到一家私营的小厂去当学徒。这家小厂只有四部车床,几张钳桌。朱兆金在这家小厂学了一年多,还捞不到在车床上学技术。直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这家小厂并入了中华铁工厂,他才被分配在一部十四公尺的大机床上工作。刚入团不久的朱兆金,心里高兴得热乎乎的:自己居然能在这么好的车床上干活,条件这么好,不好好做出成绩来怎么行?

朱兆金急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他真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用出来。可是机床好像不很听话,刚开始工作,就把一只紧圈的眼子车大了些,报废了。这使朱兆金非常伤心……

头发已经灰白的张定泉老师傅,是生产组长,他不仅没有责备朱兆金,反而安慰他说:“兆金!不要急,要冷静,好好找一找毛病出在哪里!”

朱兆金难过地点点头,“嗯”了一声。

“今后不懂多问问人家,不要不懂装懂。”

张师傅接着说,“你年纪轻,要多注意打基础。”

经过张师傅耐心的帮助、启发,朱兆金明白了自己技术底子还很差。他下定决心,要像小学徒一样从头学起。时间长了,朱兆金从张师傅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这里有思想上的,也有技术上的。而更重要的是:朱兆金开始懂得,革命的理想不是用空话去实现的,是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来实现的。不掌握技术,不掌握科学,尽管自己满怀雄心壮志,一切就等于“零”,什么也做不好。以后他牢牢记住一条:不说大话,埋头苦干。

一九五七年夏天,厂里出现了一件轰动全厂的事情——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海机床厂的“车刀大王”盛利到中华铁工厂来作高速切削表演。朱兆金听到消息,也赶来观看。十九岁的朱兆金,个子小,他使劲往里钻,好不容易才钻到人堆里面。他看见车床旁站着一个壮壮实实的老师傅,正在往车床上装刀。

接着车头开动,只见一刀吃上去,“刹——”地一下,一根精光铮亮的轴就车好了。人群里迸发出一阵惊叹声。朱兆金心里充满了羡慕的感情。

有人问盛利:“这把‘宝刀是你自己搞出来的吗?”

“有向别人学来的,也有自己改进的。”盛利谦虚地说,“不吸收别人先进经验,个人力量总是有限的。”

“是啊,科学技术是硬碰硬的,一定要善于总结别人和自己的经验。”

朱兆金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他挤出人堆回到自己车床边,内心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和盛利比起来,为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实在太小了。

生活给了朱兆金难以忘怀的启示,以后他一有空就到有经验的老师傅车床边细细观察,吸收经验。有时走过老师傅车床边,总要在地下抓一把铁屑看看,如果铁屑是发白的,证明车刀一定磨得很好,他就去学习成功的经验。要是铁屑是篮的,可能车刀有问题,他就去学习反面经验。这样勤奋学习的结果,朱兆金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一九五九年,中华铁工厂又和其他几个厂合并,成立了彭浦机器厂。也就在这一年里,朱兆金接连搞出了多刀多刃等二十多项刀具革新,一年完成了二年多工作量。不久,朱兆金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生产者。

把共产主义大业创下去

一九六○年四月。一天,朱兆金正在车床上干活,工长走来通知他:领导上决定调他到刀具组去工作。

朱兆金感到很突然。

工长接着说:“厂子新近合并,工人来自四面八方,大家用的刀具五花八门,比并厂前更复杂了。而现在刀具组弄出来的刀子,数量质量统统满足不了车间要求,直接影响到厂子里的生产。你去以后,要关心全组工作,攻破这个薄弱环节……”

工长走后,朱兆金用棉纱轻轻地揩抹着车床,他绕着车床揩了一遍又一遍,走了一圈又一圈,心里实在舍不得离开它。但是,当他一想到党的教导,他就控制了自己对机床的感情。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颗革命种子,播种在哪里就应该在哪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他想:既然是党需要自己到刀具组去,自己就应该无条件地去干,把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全厂每一把刀具联系起来,使每一把刀具为革命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到了刀具组,朱兆金担任了副组长。他把加工好的刀子送到车间去,站在车床边的老师傅向着他埋怨:“等你这把刀送来,我的任务都快完成了。”“你们做出来的刀子,根本不合用,我们说不好,你们偏说好。”有的老师傅即使勉强接受了,仍然自己还要重新磨过。可是,回到刀具组,朱兆金又不断听见磨刀师傅在发牢骚:“一个车床老师傅要用好几种刀,全厂二百几十台车床就有上千种刀,一把刀一个样,一个老师傅一种要求,你要这样磨,他要那样磨,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还是跟不上,鼻子给别人牵着走!”

朱兆金深深感到:刀具组的工作和车间里的生产,用刀的老师傅和磨刀的老师傅之间的确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

每天下班以后,朱兆金总是还捧着一把把刀细细分析,又经常到车床边去看刀具切削情况,终于发现毛病主要出在刀具规格不统一,许多刀具的角度不合理、不先进上面。他十分清楚,要使产品车得好,首先要一把好刀。而目前的刀具情况,和厂里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形势,的确是太不适应了。于是,他就产生了一个迫切的愿望,想把刀具的现状改变一下。他想:如果把全厂上千种不同规格的车刀选用最合理、最先进的规格,把它们分门别类地统一起来,编成一份完整的定型刀具资料,刀具组可以按照统一的规格来制造刀具,车床上也使用统一规格的刀具,该有多好啊!

朱兆金的这个设想很大胆,有一次他偶然露一点口风,就有人说:“不要瞎想了,这是工程师、技术员的事,人家还搞不出来呢,凭你肚子里这几滴墨水能搞成?”怎么办呢?打退堂鼓吗?被困难吓倒了吗?这时,他想起了头发灰白的张定泉老师傅来了。张师傅在不久前退休了,临走时他拉着朱兆金的手说:“兆金!我在车床上做了几十年,现在我要退休了,今后的担子要你们青年人来挑了,你要练好本领,把担子挑好呀!”

此刻朱兆金自己问自己:“我要做个怎么样的接班人呢?我是把老一辈工人阶级的担子现现成成地接过来呢?还是在老一辈创业的基础上,再继续披荆斩棘,把共产主义大业创下去?”他觉得自己应该迎着困难向前走。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困难

攀登科学知识的高峰是不能抄近路的。朱兆金知道自己还缺乏磨各种刀具的经验,既不懂刀具理论知识,又不会计算、制图。要搞定型刀具困难是很大的。但他决心像小孩子学走路那样,一步一步走出去。每天他做完日常工作,就站在砂轮旁边练磨刀。因为没有掌握复杂的磨刀技术,有时一不当心手指就磨破了。他长块布头缠一缠,仍然继续磨下去。为了

研究刀具的角度,往往一把刀要磨半天。三个月后,他终于掌握了磨各种刀具的基本功。

为了攻破刀具理论知识这一关,朱兆金又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钻研书本资料和埋头读书。他数学基础差,学理论甚至比掌握磨刀技术还难。有一次为了研究冷铸辊打深孔钻的问题,他跑了整整一个礼拜天,没有找到需要的资料。第二个星期天,朱兆金清早七点就出门,接连跑了四家书店,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本有关的外文杂志。外文他看不懂,但上面的设计图样却把他吸引住了。他就站在书架旁,从上午一直琢磨到下午三点钟,终于慢慢地把图样看懂。这时,他开始感到饿了——原来只管看书,把吃饭也忘了。

朱兆金平时生活很节俭,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但为了学习刀具方面的理论知识,他前前后后一共买了二百多元钱工具书。每夜在宿舍里用心钻研,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同宿舍的工人或技术员请教。

和朱兆金要好的青年工人,看到他业余时间只顾学习,星期天就来找他出去散散心。他却说:“趁现在年纪轻,要不趁早长一点知识,多积蓄一些力量,多作一些准备,将来要我们挑更重的担子,那怎么办呢?”

在初步掌握了刀具理论知识后,究竟怎样着手搞全厂的刀具定型工作呢?记得一九五九年刀具组也有人搞过统一刀具规格的工作,一位技术员到外厂学来了先进车刀的经验后,就依样画葫芦,制图磨刀,在车间里推广。结果由于脱离实际,车床老师傅都不愿使用,失败了。朱兆金从这件事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他反复地阅读毛主席的《实践论》。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说:“人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这就教导自己:一切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他知道,车间里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傅,都会磨几把切削效率较高的车刀。要做好刀具定型,就应该把大家的先进经验总结起来,定下一把一把比较理想的刀具。这就要做非常艰巨的收集资料工作和调查研究工作。朱兆金决定从一台台机床,一把把刀具,一个个老师傅身上做起。方向找对头了,他就开始了工作。

但是,这项工作是不容易做的。二机车间有一台大型卧式车床,老师傅叫陈德仁,是个七级工,有丰富的使用刀具的经验。朱兆金就去观察他使用刀具的情况,经常在他车床旁看看,摸摸弄弄。起先,陈德仁理也没有理朱兆金,只管自己干活。有时,朱兆金问他:“陈师傅!你觉得自己的刀具用起来有什么问题吗?”

陈德仁不响,肚子里却在做文章。他想:“以前你们刀具组弄来的刀子,我说不能用,你们偏说能用,跟你们说也说不清楚。算了吧,和你多说也没意思。”

朱兆金碰了个软钉子,并不灰心,还是在他车床旁边看。有一次陈德仁实在忍不住了,问:“你究竟要干什么?”

“我想了解你的经验。”朱兆金诚恳地说,“你有些啥经验,给我们总结总结,使刀具能够更完善些。”

陈德仁见他这样谦虚诚恳,根本没有一点副组长的架子,倒像自己的艺徒一样,那一向积存心里的对刀具组的意见消除了。于是,他把那一把车冷铸辊的平刀递给朱兆金说:“这把刀阻力重,吃刀量浅,耐磨性不强,你能帮助改进改进吗?”

朱兆金见陈师傅要自己解决问题,知道这是他对自己的信任。立刻拿了平刀,就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参考了《上海市先进刀具集》里有关资料,就将平刀的角度改成倾斜角正十二度;磨好刀,陈德仁装上车刀一试,不行,负荷更重了。

旁边一个工人看到了说:“嗨!还是我们自己磨的好。”

朱兆金并不气馁,仔细地观察,研究了车刀切削时的情况,就和陈德仁一起讨论改进办法。又把这把刀作了第二次改进,这一次装上车刀一试,情况很好。不仅吃刀量深、负荷轻了,而且耐磨力也加强了。计算下来,使用这把车刀车冷铸辊,提高工作效率一倍多,光洁度好,并且可以减少车刀耗损率百分之五十。通过这次事实,陈师傅很受感动,他就把自己多年来使用刀具的体会统统告诉了朱兆金,并且把放在工具箱里的十六把刀子一齐捧了出来,说:“兆金!你都拿去参考参考吧。”

这些来自实际,来自群众的数据、情况、意见、经验成了朱兆金搞刀具定型的最宝贵的依据。

就是这样,朱兆金前后化了半年时间,调查了三个加工车间,二十一种类型的二百六十台机床,包括每台机床的功率、负荷、尺寸、刀具切削、实际操作等等,一共堂握了上千个数据。这项艰巨的工作,终于被这个韧性的青年人完成了。

一切必须经过试验

掌握了第一性的资料以后,朱兆金并不满足。他想起了江南造船厂袁章根的强力切削,上海锅炉厂李福祥的梅花钻头,他们一下子把切削效率提高了几倍,几十倍。他决心也要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学来,融化到本厂定型的刀具中去,力争达到更先进的水平。

他就开始寻资料,翻记录,从各方面收集了袁章根、李福祥、彭大生、朱大仙、了杏清等五位先进生产者的四十多种刀具,还利用了领导上派他到江南造船厂去取经的机会,向袁章根老师傅当面讨教。在学习先进刀具经验的基础上,又从本厂实际情况出发,参考了理论知识,加上自己的革新和改进,对全厂每一台机床都先后设计出了一种或几种高效率的刀具。

但是这些刀具在实践中能否达到预定的要求呢?这一关通不过,刀具定型还只是一种设想。朱兆金就把二百多种设计好的刀具,先后磨成了实样,再进行机床切削试验,来选择和鉴定。为了掌握第一手试验情况,他又亲自参加每一种刀具的试验,不论白班还是夜班,老师傅什么时候做试验,他就在车间里等到什么时候。试验的时候,老师傅操作,他就当助手,在一旁观察记录。有些试验一次得不出结果,就几次、几十次地做下去,边试验边改进,直到得出可靠的结论,满意的效果为止。

朱兆金就这样从大车床到小车床,从龙门刨床到牛头刨床,一台一台试验下去。每天试验到深夜回到宿舍,还兴奋得不想睡觉。在灯下又打开一包包铁沫子,细细分析比较,根据它的颜色、光滑度和长短来判断刀具的角度是否合理,明天应该作怎样的改进……

经过切削试验的鉴定,最后就是画刀具定型图了。早在调资研究工作之前,朱兆金就坚持自学了三个月的制图技术。因此,现在要正式制图,就有了初步的基础。这时,正是一九六二年盛夏,工厂宿舍的四层楼上:白天受了一天太阳的晒烤,晚上房间里就氮只蒸笼似地闷热。朱兆金伏在灯下画图,全身不时地冒汗,当他热得实在难受时,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接着再干下去。附近宿舍里的电灯都灭了,一群群蚊虫都向朱兆金灯下飞来,在他背上,腿上乱咬,但他一点也不理会,只顾埋头画图。有天晚上,快到十二点半了,夜班老师傅徐金兴下班回来,看到朱兆金还在灯下画图,额头上布满汗珠,身上被蚊虫咬得到处是疙瘩,实在心疼他,就劝他说:“兆金,工作了一天,晚上还喂蚊虫,你怎么就一点也不知道心疼自己!”

朱兆金感激地对徐师傅笑了笑,“嗯”了一声,又继续画图。

经过前后一年半的努力,朱兆金终于克服了一道道的难关,编成了三册《定型刀具》和一册《专用刀具》资料。一年半来,他象一只辛勤的蜜蜂似的,专心致志地从一朵朵鲜花中吸取着蜜汁,最后酿成了纯洁的蜂蜜。当丰硕的劳动成果一经宣布,简直轰动了全厂。人们都感到惊讶:“兆金啥时候搞出这么些资料来的?”认识他的老师傅也赞叹地说:“这孩子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心思用得真深!”

彭浦机器厂领导上,对朱兆金的刀具定型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厂党委十分重视,厂长亲自把四册资料送给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专门召开了有关技术部门会议,对每一分资料作出了鉴定,立刻就在全厂推广定型刀具。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定型刀具取得了实际效果。它使全厂二百六十台机床的刀具切削效率平均提高了一倍,其中外园车刀等十二种刀具提高了六倍以上。合金刀的耗损率减少了百分之五十,而刀具组的工作人员也从二十一人减少到七个人。

以后的路还长得很

朱兆金虽然获得了这样的成绩,但他始终很谦虚。他把这些成绩都归功于党的领导、老师傅的帮助和支持。他觉得自己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六岁,要学的东西,要干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今后的路还长得很。

今年四月十七日,是海市工业交通方面一九六三年五好集体、五好职工代表大会在文化广场召开。朱兆金在会上发了言。不几天,厂里传出了消息:“盛利向朱兆金取经来了。”

盛利?这不是七年前来工厂表演过高速切削的那位有名的“车刀大王”吗?朱兆金既不敢相信,又胆怯得很。当盛利到厂里来时,他躲起来了。

人们到处找朱兆金,终于把他拖了来。

朱兆金一见到盛利,满脸羞红地说:“你多提提意见吧,有什么不够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

盛利高兴地握着朱兆金的手说:“我是来向你学习的。”

在参观过程中,盛利非常激动,回去后在一次会上他说:“过去我只是从提高一把或几把刀具切削效率方面着眼,没有想到刀具定型,从普遍提高刀具切削效率着眼。朱兆金的事迹,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还诚恳地说:“朱兆金能把刀具定型得这样好,主要是多和群众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相比之下,自己做得太不够。”他表示今后在这方面也一定要好好向朱兆金学习。

现在,可以回答朱兆金内心中的“原子核”究竟是什么力量击破的了。那就是:听党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思想办事;革命的理想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踏踏实实生根于群众之中,得到老师傅的帮助。这就是击破“原子核”的关键。可以相信,朱兆金,今后还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因为他没有忘记,自己做少先队员时,在队旗面前宣誓的情景:“时刻准备着……将来做一个工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猜你喜欢
老师傅车刀车床
CW6163B车床在线铣削烧结台车操作实践
车床三爪卡盘找正组合工具
卖早餐的 小贩
卖早餐的小贩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卧式车床整机防护装置的设计
“企业可以少赚钱,但苗不可以掉价!”虾苗界20多年的老师傅告诉你一条好虾苗是如何炼成的
车床加工外圆中车刀选择及应用
盲人推拿
CM6132型卧式车床控制系统的PLC改造
探讨数控车刀与普通车刀的互换性及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