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厚
编辑同志:
我们许昌市青年在讨论共青团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时,比较普遍地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知识青年要不要学习传统农活的问题。三里桥公社张炉大队团支部在学习胡耀邦同志的工作报告中,团员胡容花就提出这问题,当时引起了他们支部全体团员的热烈讨论。他们团支部共有九个团员,在讨论中意见不一致。胡容花等六个团员认为:知识青年不应该学传统农活。理由是:第一、当代青年有文化知识,其责任是学习机械技术,如学习开拖拉机犁地、掌握脱粒机脆粒技术等,以便迎接将要实现的农业现代化;第二、传统农活(如犁地、扬场等)是老农做的事情,现在大队里的老农身体都很结实,大部分人都会这样的技术,所以青年人学了就无大用,就是将来老农去世了,那时的农活又被机械化所代替了,现在学了将来也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团支部副书记张五臣等三同志,则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说:青年人需要学习农业机械技术,但更需要学习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正如胡耀邦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的,“体力劳动永远不会消灭”。尤其目前还不可能立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也还需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青年学习传统农活,不是个单纯的学习技术问题,而是增长向大自然作斗争的知识和本领的问题。经过争论,还有四个人对这个问题没有想通。
据我所知,这个公社的赵澧、孙澧大队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中也提出同样的问题。看来,《中国青年》很需要写点文章谈谈这个问题。
本刊通讯员孟庆山
《中国青年》编辑部转来了孟庆山同志的信,我看了信以后,感到胡容花等同志的想法在一些回乡知识青年中,是较普遍的。我在一九五七年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时,也存在过类似的想法。我以为,农业发展很快,将来耕田、收割、脱粒都用机器,人只要跑跑腿,看看机器就行了,传统农活就用不着了。经过这七年来的劳动实践,我深深感到,过去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我同意张五臣等同志的意见:我们农村知识青年不仅现在应该好好学习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将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传统的农业技术,也还是需要的。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我觉得先该从我们目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十五年来,我们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我们农村中已开始用农业机器来耕作,但是对目前全国广大农村来说,使用农业机器的还是比较少,即使有一些,也主要用在耕地收割和排灌等方面,而且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拿我们大队的情况来看,我刚回乡时,还没有什么机器,经、过一九五八年农业生产大跃进,才有了抽水机和碾米机,但田间生产还是靠人工和畜力操作。在我省有些先进地区,如新沂县炮车公社,已经用机器来代替一部分体力劳动。去年这个公社百分之五十的耕地已实行机耕,百分之七十的耕地已实行排灌;但是,其他的耕地和更大量的农活,如播种、插秧、除草、积肥、施肥、田间管理、收割、脱粒、打场、运输、挖沟渠、等等,还是离不了体力劳动。也就是说,离不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当然,我们的目标是要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即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但即使将来农业生产中实现了“四化”,普遍地采用农业机器,也只能减轻和代替一部分农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而不能消灭所有农业生产中的体力劳动。
从当前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来看,也需要我们回乡知识青年去学习传统农活。拿我们生产队的情况来
说,全队一百零三人,劳力四十八人,其中青年占一半以上。目前我们队里每个劳力平均要种七八亩地。如果我们青年不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不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光靠十几个老农去搞生产,我们队里的地是种不完、也种不好的。所以,要搞好生产,不仅是老农的事,也是我们青年人的事。我们回乡知识青年虽然有些文化知识,但是,由于我们长期呆在学校里,脱离生产劳动,对农业生产还是外行。我们要想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学习和钻研农业生产技术。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很多,但对我们回乡的知识青年来说,除了要学习一些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以外,首先和最主要的还是要学习和熟悉农村已有的生产知识和技术,也就是说,要学习犁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这些传统农活。这些传统农活,是我们种田的“基本功”。我们祖祖辈辈从事农业生产,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口传身授一代一代传下来,今天主要是保存在老农身上。我们青年应该把这些经验继承下来。这样,才能谈得上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现在,趁我们一些老农身体还很结实,我们青年应该抓紧机会把他们的本事学到手。否则,等他们老了,不能劳动了,去世了,我们想学也没有机会向他们学了。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很深的。我们队里的劳力中,在生产上真正十八般武艺都通的,只有二十多人。他们年龄都在四十以上。其中有七八人因为年纪大,实际上已不能劳动了。我自己过去对抓紧时间向老农学习也注意得不够。一九五八年,我向老贫农杨利山学插秧。杨利山是我们大队里少有的好秧手。我头一年和他一起劳动,没有好好地向他学习,第二年他就死了。很多社员评论说,他的一手插秧技术没有传下来,很可惜。我自己也很后悔,但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大队还有一个老农杨安山管水车管得好,生前也没有把技术传下来。他死后,队里让一个青年管水车。这个青年平时不注意学习农业生产技术,把水车管得七零八落,不像样子。结果田里经常干旱,水浇不上,不得不用人工踏水,增加了人力和开支。社员议论这个青年说:“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这件事情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这几年的劳动,我还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农业生产,实行农业机械化的确是很重要的。但农业机械化,只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要真正提高农业生产,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做很多很多的工作,比如,改良土壤,培养优良品种,合理施用水肥,进行田间管理等等。而要进行这些工作,也必须熟悉现有的农活,有生产劳动的实践。这一点,对于我们刚走出学校门、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知识青年尤其重要。例如,我在参加生产劳动中,了解到我们队里盐碱地很多,严重地影响粮食产量。于是我想到自己应该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队里解决改良土壤的问题。在党委的支持下,我和十个社员一同进行改造盐碱地的试验。我根据学校里学的盐溶于水的道理,在三十亩田里,用耕、晒、灌水洗、放水的办法,反复地试验了四次。我们在劳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经验,结果我们的试验成功,队里一千八百亩盐碱地得到了改造,粮食增产了百分之三十。我想,如果我没有这几年的农业劳动生产的实践,不直接参加改造士壤的劳动,光靠过去学校里学的一点知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盐碱地改造好的,这样,也自然不可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再说,要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除了靠国家发展工业,供应农业机械以外,另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靠我们社员自己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技术改革,逐渐由土到洋。而搞技术改革,也必须熟悉现有的农活,有农业生产劳动的实践。比如,我在秋收中,深深感到水稻脱粒是一种很繁重的体力劳动。社员说,江南农民用脱粒机脱粒,他们要求我设计制造。脱粒机是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怎么办?我就凭一位到过江南、看见过脱粒机的社员口述,和自己平日劳动操作中的经验,和木工合作,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多次的试验,终于把脱粒机制造出来了。如果没有这几年的劳动实践,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
其实,不仅参加田间农业生产的人应该熟悉传统农活,就是使用农业机器的人,如拖拉机手、收割机手,也座该熟悉传统农活,因为农业机械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你不熟悉农业生产,又怎么服务得好呢?
还应该看到,要学习传统农活,就必须认真参加体力劳动,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知识青年劳动化,这是促进我们青年革命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学习传统农活,就必须和老贫农下中农在一起劳动,这样,也就可以从老贫农下中农那里学习到许多优秀的思想品质。如果说,我在回乡参加生产以后,思想上有一些进步,除了党的教育以外,也是和我在劳动中受到锻炼,以及和村里贫农下中农对我的教育和帮助分不开的。
我们参加农业体力劳动,学习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是几年、十几年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就是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还会有体力劳动,还需要人们去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因此,我们青年决不能回避它,害怕它;相反,应该积极地学习它,掌握它,精通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劳动中更好地改造自己,才能在现有的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农业生产,才可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