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劳动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1962-08-16 03:35张健
中国青年 1962年9期
关键词:功课升学志愿

张健

目前各地学校正在向今年暑假要毕业的中小学学生,进行升学和劳动就业的思想教育。怎样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升学和劳动就业;怎样使学生的升学志愿基本上适应国家招生计划的需要,使个人的劳动就业的打算比较符合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要求;怎样把组织上的安排和个人自学、自找工作相结合等,这些都是升学和劳动就业思想教育中应当着重说明的问题。

要用正确的态度作好两种思想准备

学校首先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升学和劳动就业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升学或者参加生产劳动,同样是国家需要的。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需要有些同学继续升学,培养一批高、中级建设人材;一方面需要有大批的青年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有些中小学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有些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劳动,都是适应着国家发展生产的需要。无论是升学的或者是劳动就业的,他们都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都是为了想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状况,把祖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而都是光荣的。以为升学是光荣的,劳动是丢人的,这是受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以为劳动是光荣的,升学是“追求个人名利的个人主义”,这也是片面的看法。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

既然升学和劳动就业都是国家需要的,那末,每不同学都应当努力学习,作好升学和参加劳动的两种思想准备:考取学校就升学,考不取学校就参加劳动。当然,有的同学原来的功课学得不好,自己考虑到升学的可能性很少,他就偏重于准备参加生产劳动;有的同学功课学得很好,家里也希望他升学,他就偏重于作升学的准备;有的同学虽然功课学得很好,但家中缺乏劳动力或者需要他参加生产帮助家中生活,也还可以偏重于作好参加劳动的准备。不论是偏重于升学的或者偏重于参加生产劳动的,都应该安心学习,认真复习,作好毕业考试,使自己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升学的人固然需要学好功课打好基础,就是参加生产劳动的人,多学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对生产也会有很大的益处。那种识为升学的人可以认真读书,不升学的人可以马马虎虎的看法,是不对的。俗话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对于将要毕业的同学尤其重耍。毕业班的同学,应该利用这有限的宝置的学习时间,把几年来学习的功课,系统地复习和巩固一下。这对于升学或者参加生产劳动,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升学的志愿要适应国家招生计划的需要

根据周恩来总理在二届三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调整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卫生等事业,并且提高它们的工作质量”的要求,今年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也要着重提高新生的质量。提高新生质量的基本措施之一,就是要严格掌握录取新生的标准,宁缺勿滥,保证质量。我们希望学习成绩好政治觉悟高身体健康的毕业生,积极报考科学水平较高的全国著名的高等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师资、校舍、设备条件较好,招生名额较多(如占全国高等学校总数七分之一的著名高等学校,招生名额约占全国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设置的专业不少,要求新生选择余地更耍大些。保证优秀的学生升入著名的高等学校,这是国家培养建设人材的要求,同时,这也符合优秀学生升学的志愿。过去大部分地区教育部门的同志都是这样来指导学生选择报考的学校的。但是,也有个别地区的少数同志,怕好的学生报考全国著名的高等学校,将来要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外地,不如让他们升入本省的高等学校,可以供本省多分到一些优秀的人材;而有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为了容易破录取,有时也不报考条件较好的学校,一当发现别人成绩不如自己反而被录取到好学校,又有点后悔。这虽然是局部

的现象,在今年全国招生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下,也应当加以必要的纠正。

一般地说,学生的升学志愿和国家招生计划之间,基本的方面是一致的,例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功课学得好的学生,比较愿意报考理工科;语文、历史等功课学得好的学生比较愿意报考文科、财经和政治;生物、化学等功课学得好的,比较愿意报考农林、医药;对于教育工作有兴趣的人,比较愿意报考师范;体育爱好者此较愿意报考体育;艺术爱好者比较愿意报考艺术院校等等。但是,个人的升学志愿和国家招生计划之间又会有不一致的地方。这种不一致,往往是由于不少学生对高等学校各科各类专业的培弄目标还不大了解。也有不少学生对学什么专业一时拿不定主意,有时听到同学、家长或者亲戚朋友某一方面的建议,就暂且选了一个专业,听到另一个建议,又选另一个专业,时而想学工,时而想学文,时而想学农,到报考时,仓促填了好几个志愿,这也造成不少的盲目性。因此,对于这些同学,学校教师就要及时地向他们介绍各类高等学校的具体培养的目标,组织他们参观附近地区的高等学校,请高等学校的教师作一些必要的介绍,阅读一些著名高等学校的有关材料等等,逐步地引导他们选择比较合适的志愿。

正因为个人的升学志愿和国家招生计划的需耍之间既有一致的方面,又有不一致的方面,因此,教师就要教育学生一当被录取到不是个人志愿报考的学校时,应该很好地服从国家的需要。青年同学应该有志愿,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国家建设的全面需要的情况了解不够,不能很好地把个人志愿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加强指导和帮助,使同学们懂得,只有根据国家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志愿,必要时也要适当地改变自己的志愿,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大家知道,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在青年时代就曾经适应着国家和时代的耍求,改变过自己的升学志愿。起初他抱着富国强兵的思想,到南京水师学堂学海军5后来又立志要增强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的祖国人民的体质,到日本去改学医;当他看到一九0四年日俄战争的时事影片上,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外国侵略者当作杀头示众的材料而不心疼时,深感“国亡莫过于心死”,为着从精神上来唤醒垂危的中华民族,他又立志用文艺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现在新中国的情况和鲁迅所生活的旧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了,但是,鲁迅先生那种使个人的,志愿自觉地去适应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的精神,还是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好好学习的。

农村是知识青年献身祖国的广阔天地

今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工作要继续贯彻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周总理在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项任务中,第一项任务就是“争取农业增产,首先是争取粮食、棉花、油料的增产。”第四项任务是:“适当地减少城镇人口和职工,首先是动员从农村来的职工,回到农村参加生产,加强农血战线。”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任务告诉我们:今年中小学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主要是到农村。原来是农村来的学生固然要回到农村,即使城市的学生,假如年龄较大又有可能下乡的话,还是以加强农业战线为好。

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这不仅对于克服由于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当前的国民经济的困难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党和政府,已经根据三年来的丰富经验,为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贯彻执行这些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既需要反复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又要有必需的组织措施。例如为了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政策,生产队就要配备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的会计、记工员,还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材。中小学毕业生回到农村,经过培养和训练,就可以满足公社在这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大批的知识青年。他们不但有劳动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只要虚心地向老农学习,就能够很好地继承我国农民几千年来异常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革和推广新的科学技术,把老经验和新技术结合起来,这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将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生产,直接地有利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祖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巩固。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毛泽东同志曾经再三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首先使农业生产大发展了,向城市提供更多的商品粮食、工业原料、资金和劳动力,我国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才能较快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随着也才能得到发展。因此,知识青年回乡生产,不仅是为改进我国农村工作所必需,而且也是从根本上推翻至今还压在我国人民头上的经济贫困和文化落后两座大山的出发点。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任务。

要把组织上的安排和个人想办法结合起来

党和政府对于中小学毕业生的升学和劳动就业问题,向来是很关心的。今年对于中小学毕业生的升学和劳动就业问题,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共青团组织,也要尽可能地作一些必要的组织安排。但是,组织上的安排是有一定限度的,也不可能都照顾到每个人的各种具体要求,这就要求家长和毕业生本人,也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特别是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逐步普及了,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小学毕业生的数量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升学的毕业生,就应当自动参加劳动生产,或寻找其它出路,乃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其它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也是这样,除了大学毕业生一般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外,中小学毕业生的劳动就业,不少是自行安排的。可见,对中小学毕业生的出路,采取组织安排和个人自行安排相结合的办法,是正常的现象。

中小学毕业生的安排是多方面的,有些人升学;有些人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有些人当小学教师或者做其它工作;有些人今年升不了学,想留在家里补习功源,明年再报考学校;有些人想入伍服兵役等等,这一些安排都是可以的。

我们希望,各地学校在进行升学和劳动就业的教育时,还要适当地组织学生阅读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1957年4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问题》等有关文件,阅读介绍徐建春、吕根泽、邢燕子等人的事迹的文章,把这项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深入细致一些。使青年同学全面地认识到,不论是学习或者参加生产劳动,不论是组织安排还是自行安排,都应该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出发,努力学习,积极劳动,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英勇奋斗。

猜你喜欢
功课升学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有思想的评课:做足四项功课
我国古代女子出嫁之前的功课
我本想把功课做完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人生有门功课叫不辜负自己
别让熬夜毁了升学梦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升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