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青
在今年十一期中国妇女杂志上,读到了一个女徒工的文章,题目是“节俭永远是美德”。读后,引起不少杂乱的想法。
作者刘燕原是一个家庭妇女,在去年大跃进中,进了无线电修配厂作工,每月工资二十七元,她家的生活因此改善了许多。她看到同她一起进厂的几个青年女工,每月领了工资以后,就三五成群地下小馆,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有的人今天买了纱头巾,明天又买花绸子;有的人身上带了不少钱,看到有什么好吃的,就抢着去买,甚至有两个人把工资花完了,还借了债。
刘燕同志看不惯这种大手大脚的花钱,于是就问她们:“你们为什么花钱这么不在乎?”回答是:“咱们已经参加工作了,还不应该改善改善生活吗?”“现在自己挣钱,花钱还不该气儿粗些?”
作者是不同意她们的意见的。她讲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在生活上不应该那么浪费;
第二、乱花钱并不等于改善生活;
第三、胡花乱用,欠下钱会造成家庭不和睦;
第四、乱花钱也辜负了党培养我们就业,让我们更好地改善生活的用意;
第五、自己也应该准备一些钱支付孩子的读书以及医药等费用,过日子要有个长远打算才行。
最后她还说:“何况我们过去都是勤俭持家的能手,今天成了新工人,反倒不勤俭,这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也是不相符合的。”
这位女工的话简单而亲切,她没有讲什么大道理,她的话主要是对一些刚从家庭妇女转为工人的青年同志说的,因此她甚至没有提到节俭和储蓄对于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但是,读后,我们却不能无动于衷,请看“不要辜负党培养我们就业的用意”和“我们过去是勤俭持家能手,现在反倒不勤俭……”等等,这些话是多么动人。
问题正在这里,过去是勤俭持家的能手,一增加了收入,反倒不会过日子了,有的人反而还要去借债。穷日于会过,富日子反倒不会过了。
刘燕同志谈的只是几个青年女工,但我认为,这现象绝不只是在青年女工中存在,我手边也就有这样一些零星材料:有一个工人,过去全家只靠他的60元工资生活。今年年初他爱人就业了,他的母亲也参加了机关的服务性工作,收入增加到每月95元。但是每月钱都花光,月底还感到紧张。原因是他家每月要多买一些并非必要的东西。有人劝他储蓄,他不愿意,说是“不如装在兜里用起来方便。”
有个作保育员的每月工资30元,后来又利用别的工作,增加到每月收人42元,她单身一人,但也是月月光。她穿绸衫、凡尔丁裤子,吃高级点心,她总是市场上新货色的最早的顾客。
有个干部,过去每年买60元公债,今年没有买公债,但钱也早花光了,却又觉得并没有多买了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再注意一下,大概总可以发现这样一些人,每个月他最少要纳两次闷。一次是领到薪金以后不久,他要地到商店里去纳闷,总想买这样买那样的最新最好的货色。一次是下半月的时候,他要坐在自己屋子里纳闷,纳闷他的钱完得何其快?它飞向了哪里?它为什么如此无情,不能像过去那样陪伴他度完一个蜜月?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有许多人的确还不会过富日子。
我们的确是比以前富了,去年有一个大跃进,财富增加了,就业的人那么多,人们的收入增多了。有人便以为我们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富家翁、大财主。于是放开口吃,放开手用。他们并没有想想,物资增加的再多,终归还是有限的。人的生活习惯总是这样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种大手大脚的习惯一开端,收殓起来就要加倍地费力气。我们怎能不及早醒悟。“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辈子穷”。穷日子要精打细算,富日子更要精打细算,因为过穷日子人们还时常提心吊胆,不至于一下就亏空很多,而过富日于是腰粗气壮,胆大心宽,等到看到囤底了才注意,往往就容易弄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有人不节省,处处都想依赖国家撑腰,其实,人人都靠国家的话,岂不知国家还是要靠大家,如果人们都把东西用光,国家又拿什么东西来保证大家呢?这几年,市场上为什么某些商品供不应求?这主要由于大家富了,收人增多了,需要的增长超过生产的增长引起的。自然,个别安排不够的地方也是有的。人们生活的需要量增长了应该设法满足,个别安排不妥的,需要安排好,但这都需要时间。这时,正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那位女工刘燕同志一样(当然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但还不是大家都是这样的),更多地发挥一下克勤克俭的精种。
过富日子也还要有长远打算。国家有国家的打算,比如有基本建设,要扩大再生产,储备基金和各种物资,要准备应付突然的事件等等。家庭应该有家庭的打算,个人不能把一切都依赖到国家和集体身上去,而是要自己作好安排。应该有一些必要的储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是一句名言,也是真理。有长远打算和储蓄,不仅可以应付各种不时之需,而且也表现了个人维护集体利益,决不打算在任何情况下去损害集体利益的崇高精神。更何况,储蓄到银行去的钱,还能发挥比它装在自己口袋里大得不知多少倍的作用,它能为国家建设带来好处,从而又为个人增加福利,这决不是一个人的小算盘可以计算得清楚的。
总之,过富日子也还要像过穷日子那样,要识大体,有打算,还要力求俭朴,多多储蓄。生活一定会逐步提高,但提高中一定要有节制。较之过去,我们的确是富了,但还不能得意忘形。不能舍弃勤俭。有了勤俭,可以由穷致富,失去勤俭,更可以由富变穷。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路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样我们才能脚踏实地步步登高,生活一天好似一天。只要我们常用节俭的精神回顾生活,我们便会看清楚,我们的生活的确是在一天一天地改善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