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风
党在号召我们读书,报纸上、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谈读书的文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著作是我们必须首先加以认真阅读的。
最近,共青团三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也指出:“在目前,加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主席的著作,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对于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共青团干部应该尽量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和唯物辩证法把我们的头脑武装起来,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但是,怎样培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兴趣,怎样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呢?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这里,我想就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问题,和同志们谈点个人的体会。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
要培养学习理论的兴趣,养成学习理论的习惯,唯一的推动力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如果没有这种推动力,换一句话说,如果没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毅力,那就不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感到兴趣,当然也就谈不上经常养成阅读理论书籍的习惯。
大凡不愿读书的人,理由一定会有十条、百条,甚至一千条,比如工作太忙呀,身体不好呀,孩子太多呀,这几天搞突击呀,出差呀,等等。但是愿意读书的人,理由只有一条,就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只要有了这一条,十条、百条、千条的困难都会退避三舍,被革命意志和革命毅力顶回去。
我们说的这个革命实践的需要,可以指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范围以内的事情,也可以指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事情。让我们先澄清一个不对头的思想。或许有人会以为我并不担负领导工作,我只是一个小螺丝钉,我哪管得了那许多国家大事。要知道,我们是革命青年,在我们的国家里,历史正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哪里有权不管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呢?无论是在工业战线上,是在农业战线上,是在交通运输岗位上,是在商业部门工作,是在机关里工作或是在学校里学习,你总会发现一些有待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或矛盾;或者也会碰到一些有待正确解释的事物;对于周围以及自己的思想要加以分析,肯定正确的部分,批判错误的部分,以指引群众(包括自己)共同前进。所有这些,无论是在进行工作总结的时候,或者是在平常的时候,我们都需要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你的理论水平越高,你所能解决的问题就越透彻。我们青年同志要对理论发生兴趣,最主要的也是唯一的推动力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
当你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
当我们需要依靠理论的指导去解决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其一是你已经具备了某种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十分愉快;其二是你并不具备某种理论知识,于是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十分苦恼。苦恼苦恼就算了,这当然不能算是大有出息的办法。在尝到一点苦恼滋味的时候,你会羡慕那些曾经钻研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同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没有别的办法,下定决心钻进去就是了。
同志们还记得两年前的情形吧。右派分子放出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谬论,我们的向志们感到十分气愤。他们激于义愤,挺身出来反驳,但是,当遇到一些必须从理论上去彻底进行批驳的问题,而自己的理论知识深感不足的时候,他们便去请教马、恩、列、斯,经过充分准备和集体讨论,就终于把右派分子驳得体无完肤,使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在这个斗争过程中,我们的同志们就得到了锻炼,提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
这个反右派斗争是属于大是大非的问题。其实,在所有的是非问题上,道理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感到要解决问题,我们便会去请教马、恩、列、斯,阅读毛主席的著作,依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我们一定会十分愉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理论的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从辩证过程来看待“豁然贯通”
我在上面说的是碰到问题去请教马、恩、列、斯。我们会经常在这种过程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而更重要的办法是要靠平常的努力钻研,这是一条最牢靠的办法。
有些同志常常在读了几本书以后,就心急起来了。他们说:“怎么不见效呢?”是的,这的确是不能“立见奇效”的。然而你又何必心急呢?这好比是登山运动,平坦的大道是没有的。只要肯付出坚强的努力,经过长期钻研之后,你总会有一天登上科学的顶峰。
所谓见效或不见效的问题,绝不能在十天半个月内便见分晓。理论著作并不是技术指导一类的书。甚至就是学一种什么技术,你只看书,而不去实习,你还是学不会这种技术的。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时候,抱着一种学技术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它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革命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在一切国家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像这样完备而又丰富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绝不是在短期间就能够钻通的。当然,我也不是说一直要等到全部钻通之后才能够拿来应用。只要你能坚持不断地认真地学习,那么,有时候,我们对于某一个问题就会提出正确的看法;有时候,我们就会此较容易地判断二个问题的是非:有时候,我们就会作出一次较前深入的调查研究,如此等等。这就是在应用。看来,这种应用是不知不觉的。其实,这正是自觉的应用。所以我说,在见效不见效的问题上,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心急,不必总想“立见奇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承认在钻研科学理论的长过程中,实际上是经常都在见效的。如果不是经常见效,也就不会有最后的终见大效。所谓“豁然贯通”,绝不是指某一刹那,这是形而上学。我们只能从量变到质变这个辩证过程来看待“豁然贯通”。而当你在对哪一个理论问题,由于一步一步的钻研学习,认识逐步深入的时候,你就会对理论学习发生越来越大的兴趣。
从“不求甚解”到“求甚解”
读一本书或学一种技术,如果老是读不懂,学不会,有时也会影响了对它的兴趣的;但是如果你能再加努力,闯过这一关,读懂了,学会了,你就又会对它发生很大的兴趣。阅读经典著作,不那么容易,有些完全能够看懂,有些不大能够看懂,有些就简直看不懂。我们是会遇到这种不同的情况的。原因呢?在客观上,经典著作的确有难易的不同。在主观上,原因也可能是人各不同的。有人是缺乏实践知识,有人是理论基础较差,也有人是因为在文化、科学、历史、社会、政治等等的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缺乏基本知识。怎么办呢?打退堂鼓吗?当然不行,我们还要登上科学的顶峰呢!
有些经典著作确实是一下子看不懂的。对于较深的经典著作,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无妨只了解一个概貌。这叫做粗读。当然不能停止在这个阶段。下一次阅读就不能再采取这个办法。下一次你要多用些心思,也就是改用精读的办法。所谓精读主要的是要多想。当然在此以前,也要解决一些“拦路虎”的问题。你要查查书,翻翻辞典,把某些历史背景弄弄清楚,这会帮助你理解某些段落。可以翻看一些解释性的著作,但是,无论如何,你应该以经典著作为中心。千万不要抛开经典著作,抱住一本第二手著作(即解释性的著作)以为这就是某一本经典著作的内容提要,以为掌握了这个内容提要就算是掌握了一本经典著作。这种学习方法是错误的。
在第二遍或第三遍阅读经典著作的时候,一定要多多运用思考,对于难懂的段落或句子应该翻来复去地用自己的语言去思索几遍,也就是要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求解答。有时候,像的理解是对的,有时候,你对于自己的由解把握不大,你可以按照你目己的理解记录在笔记本子上。往后,你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帮助你作出判断。有时候,你懂得了绝大部分,并且还会觉得遗留下一些问题。这不要紧,以后还有解决的机会。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一些体会:每阅读一遍总会有一些新的体会,或者加深了巳经理解的内容。有时候又会在阅读另外一本著作的时候,了解了前一本著作的某些内容。有时候,又会发现从前的理解根本不对,你要重新作一番思考。如此作一番艰苦的努力,每当你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自然会大大增加学习理论的兴趣。
对待科学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态度
记不住,怎么办,很简单,我们并不要求背诵公式或定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永远不要求死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理论。对待科学一定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在于运用理解力,而不是单纯地运用记忆力。只要是读书,记忆力是必要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记忆力还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反对的是单纯地运用记忆力,即书呆子式部死背硬记。只要你运用了理解力,某些词句背诵不过来是无关大体的。只要你运用了理解力,你一定有可能在革命实践中加以应用。理论学习的成绩绝不在于你背下了多少条条,而在于会不会应用。关于这一点,毛主席有极精辟的说法:“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注一)
要学理论,首先要解决学习理论的目的。除此之外,学习方法不对头也会减低兴趣。所谓学习方法,并不是指某些技术性的方法,如怎样作眉批、画红蓝道道,怎样作笔记,自学占几小时,讨论又占几小时等等。
所谓学习方法,就是思想方法,也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去读书,去钻研经典著作。
读书是一个认识过程,尤其是读经典著作,是一个追求革命真理的认识过程。从不知到知,是对立物转化的过程。不知是一个方面,知又是一个方面。从不知到知,正是认识客观事物深刻化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粗浅的知到深刻的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都是一样的。说了这些,同志们可以再想一想我在前面提到的见效不见效问题、太深读不懂的问题、单纯运用记忆力的问题,都该有些解决的苗头了。学习方法是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是继续钻进去呢,还是退缩下来。
如果学习目的对头,学习大法也对头,学习起来就合十分有兴趣。或者最初兴趣不大,而在几次“豁然贯通”之后,兴趣就会培养起来。在逐步解决困堆之后,兴趣也就会越益得到巩固,你就会从不自觉的学习转北到自觉的学习上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毛主席说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还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毛主席还指出,我们的学习,“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注二)
我们阅读经典著作碰到某一个观点,经过反复推敲之后,还是似懂非懂。我在前面说过,这要靠往后的继续学习。然而,归根到底是要靠在实践中学习。在书本子上似懂非懂的东西,往往会在实际生活中一下子“迎刃而解”。这种可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本身所提供的。实际生活往往比书本子生动活泼。当然,我们也不能对实际生活采取经验主义的态度,因而贬低了理论的意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从生产斗争的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对实践的科学总结。我们拿这个科学总结来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凡是在实际行动中经得起考验的,就是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
在书本子上似懂非懂,会在实际生活中“迎刃而解”。对于这种情形不应该仅仅了解为一个读书从“不求甚解”到“求甚解”的过程,应该把它了解为一个革命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为读书而读书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为革命实践而读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谓实践,指的是革命实践,包括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的种种方面。所有的实践,最终都是为了在认识世界之后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而在改造世界这个实践中的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
要培养学习理论的兴趣就必须和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以及我们自己的思想紧密结合起来。社会是在前进,人们的思想是在前进。在我们的理论学习中不断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我们便会获得极大的效果。孤立地静止地学习会把生动活泼的理论变成死水一潭。孤立地、静止地学习会把客观存在的对立面消磨掉,因而完全不能解决问题。
死水一潭是不能引人入胜的。我们应该在大风浪中学习,也就是在对立面的斗争中,在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反复过程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
注一:整顿党的作风
注二:实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