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明 宋文郁
还有一些基层组织干部,现在已经在那里实行所谓“五同”,就是同青年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这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作风有很大的好处。我们应该在所有干部中大力地加以提倡。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会向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近两个月来,在河南信阳专区的许多中等学校里,出现了一番新的气象:许多学校的团委书记,纷纷走出办公室,到学生课室去听课,到学生食堂去吃饭,和学生一起活动,晚上同学生睡在一起。他们这种深入群众、与学生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迅速地改进了工作,许多学校几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伙食问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学生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和学校的关系大大地改善了,见了团委书记还亲匿地称他们为“老大哥”“老大姐”。学校里充满了生气勃勃、团结友爱的空气。
“二校长”
就在不久以前,不少学校团的专职干部还是整天坐在办公室内,不是听汇报发指示,就是开会布置任务,根据汇报找团员个别谈话,进行“批评”。学生见了团委书记都叫老师,许多学校团委办公室,好像军队的司令部一样,团员先要在门外喊“报告”,经允许才能进屋,进屋后还要敬礼,然后毕直地站立一旁,聆听团委书记的指示或训话,末了,题要敬礼才能出去。这样,弄得许多同学不敢登团委的大门。信阳市有个同学因自己恋爱问题要找团委书记,他曾在团委办公室门外徘徊了三次,始终未能鼓起勇气进去。罗山县有个中学学生会主席有事要找团委书记时,事先总要写个草稿或提纲,生怕在团委书记的威严之下,把想说的话忘掉,而遭到冷眼和难堪。信阳市有个学校团委书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学生没有向他敬礼,他就给学生敬一个礼,弄得这个学生十分惶恐,这件事情传开以后,该校学生十分紧强,一遇到团委书记,远远地就立正敬礼。潢川县有个中学团干部,在讲团课时,团总支委员(学生)向同学介绍时,称他同志,而没叫老师。事后他就对这个同学说,你大概有点骄傲情绪吧!上行下效,许多团的分支干部(学生)也学会了这一套。罗山县有个中学分支组织委员,找申请入团的青年谈话时,也要让人家立正站着,自己却悠闲地坐在一边问话。同学们看了说:团干(同学)与老师(团专职干部)差不多,只是不要敬礼而已。有些教师,特别是职员,对团的专职干部也有二分畏惧,有的学校称团委书记是“二校长”,学生团干部,也似乎有特权,有的教师不敢批评他们。
不少团的专职干部,不仅不认识自己学校的团员,就连分支书记都认不清。潢川有个学校团委书记,从一九五二年到校,五年来,竟连十八个班的支部书记的名字和具体人都对不起来,甚至有个别总支委员也认不得。这样,怎么谈得上熟悉青年、了解青年,关心青年的疾苦呢?团员,青年与团干部怎么会没有隔阂呢?随便举一个例子:今年年初,提出要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劳动教育,不少学校布置下去,却一直听不到真实思想的反映。信阳有个中学总支书记问班分支干部,同学对参加劳勃生产究竟抱什么态度?拥护呢还是反对?得到的答复是:他们都在“认真地”学习文件,尚未提出什么问题。其实同学们想法很多,私下议论纷纷,就是不敢向干部吐露真情。至于团干部由于不掌握下情,捕凰捉影,乱批评,错举例的笑话更是俯拾即是。
究竟怎样才能把工作深入到学生们的思想里去呢?青年团组织又怎样才能做到既代表青年利益,又协助学校搞好各种工作呢?在今年二月末团地委召开的学校工作会议上,给大家我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提出了“四同”的口号
二月二十二日,团信阳地委召开了学校工作会议,针对上面所谈到的情况,会议着重解决团干部的作风问题。
要深深群众,克服官僚主义,谁也不能说反对。但是,如何才能深入群众呢?就感到有些束手无策。党地
委王达夫副书记,也亲自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罗山县一中团总支书记简单地介绍了他们曾经深入学生课堂,帮助学生解决了作业时间的问题的情况。这个小小的经验,给大家启发很大。后来,王付书记也提出:我们是否可以像农村干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样,放下架子,到课堂去,到学生宿舍中去,到学生食堂去,和同学打成一片,也来个几同?这一下,意见可大有分歧了:“那怎么行?岂不打乱了学校的正规化吗?”“深入不深入主要看思想,不在乎同吃同住那些形式。”“地委是不是有点教条主义,把农村一套搬到我们学校来。”还有的说:“这样搞,团委还有什么时间来办公,岂不影响业务?”当时完全赞同的只有罗山县一中的团总支书记,另外有几个学校没有什么抵触,只是有一点犹豫。会议让罗山县一中再一次介绍自己的体会,并请党地委王副书记在会上作报告,说明这是一个大转变,只有不怕艰苦,放下架子才能真正深入群众。接着第二天又分组进行讨论,这才有更多的人感到前面那些论调是站不住脚的了。“团干部嘛!就是做青年团员和青年群众的工作,自己高高上,坐在办公室里又有什么公可办。和群众打成一片后,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会推动我们的工作。”“所谓工作深入的标志应该首先看他是不是放得下架子,真正和群众生活在一起”……但仍还有个别同志提出:是不是太猛了一些,先搞“一同”或“二同”,慢慢再多来“几同”不可以吗?这个说法马上遭到了反驳:改变作风应该尽量快,没有什么阶段可分。就这样反复争论了两天,总算取得了一致的看法。最后,会议根据大家的讨论,决定学校团的干部实行四同: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并具体要求在一年内,学校团委(总支)书纪要熟悉团小组长以上的基层干部,做到知名、知情。还在团的干部中提倡五比:比艰苦,比劳动,比学习,比工作,此群众关系。
生活到同学当中去
各校团的干部从团地委回去之后,立即掮着行李搬进学生的宿舍,在学生食堂入了伙。并公开向同学们说:咱们团的干部是你们的同志,是你们的朋友。过去我们作风不好,这次地委开会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今后同学们进办公室不要喊报告打敬礼,也不要再叫老师了。我们要生活在一起了,有什么说什么,不要有任何拘束。有的学校团干部自动地把宿舍门上“×××老师”的牌子也取了下来。这些虽然是小事情,但是,却充分说明团的干部,有了拆墙填沟的决心。
可是,这样“同”下去,究竟能收到多大效果呢?这在不少团干部的心目中还是个问号!有的开始还不太习惯,觉得自己先生不先生,学生不学生。也有人担心能不能和这群小孩子合得来。干部作风的突然转变,也使得部分同学莫名其妙,大家议论纷纷:“他们为什么睡到我们这里,莫非我们班里出了什么问题了吗?”“大概是来监视我们的”……。信阳二师有的学生商量互相“保密”,不要向团委书记泄露姓名,免得以后挨整。平时,从下自习到熄灯的二十多分钟里,同学们总是有说有笑地谈心开玩笑甚至发发牢骚。现在,大家却规规矩矩鸦雀无声了。信阳市第二中学团干部赵玉兰同志和同学们同睡的第一个晚上,睡在她旁边的两个同学,竟紧张得整夜不敢翻身。有些学生猜想团干部是为了省钱才到学生食堂来;有的同学还断言:“等到他们肚子里的油刮光了,就会回到小食堂去的。”同学们这些疑虑不安的情绪,深深地刺戟着团干部,他们感到在自己和同学之间有着一条多么深的鸿沟呵!这时,才真正深刻体会到党号召团干部深入群众的必要了。
深入下去,是解决问题的妙方
干饭贵,稀饭太稀,饭菜不熟、不清洁,是全专区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意见很多。如罗山县一中流行一首歌谣:“走进食堂门,稀饭两大盆,盆里看到底,底里照到人”,还有个学生在教师伙食堂写了一首打油诗:“先生吃鱼肉,学生喝稀粥,为了社会主义,所以要把你喂肥。”信阳二师的学生因为伙食问题长期未能解决,出了大字报画了漫画,还把报上介绍伙食管理经验的文章,剪下来贴在团委书记的门上,以示抗议。可是,学校行政强调实际困难,团干部认为学生要求过高,不懂得艰苦朴素。伙食究竟坏到什么程度?能不能加以改善呢?谁也没有深入地研究,因为他们教师食堂是搞得不错的。
团干部下来与同学一起吃饭,才亲身感受到伙食问题的严重,信阳二师团委书记成传荣在学生食堂吃饭,第一顿吃了生饭,第二顿又吃了稀糊饭。他才感到同学们对吃这样的饭有意见,怎么能算是要求过分呢?于是,他立即找总务主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原来他们的饭是分碗蒸的,全校八百多人,每次一千多碗饭装到一个大蒸笼里,热气达不到,下面蒸烂了,上面还熟不了。后来改用锅蒸饭,这样既能保证吃熟饭,而且还可以把每天节省的十多元煤费,用来改善副食。结果,不吃生饭了,菜里的肉油也多了,全校同学皆大欢喜。再如,罗山县一中的饭为什么太稀呢?原来总务处过分强调节约,去年一年节余了一万斤粮票(也没有上交),伙食费节余了五百元线。团干部周新生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建议把这五百元改善伙食,饭菜都充裕了。
还有一件可笑的事:潢川师范学校过去绝大多数是女同学,所以女生厕所比男生厕所大得多,这几年来,女同学逐渐比男同学少了,因此男同学上厕所就要排成很长的队,特别是早上起床时,更是紧张。学生提了多次意见,也没人理睬,这次团干部和同学住在一起,发
现了这个问题,把厕所的牌子一换,闹了几年的纠纷,才算得到了解决。过去,就是这样举手之劳,也是大乏其人的。
比空口号召有效得多
加强劳动教育后,很多学校都规定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参加挖土种菜、修路植树等劳动。以前,团委书记只是号召同学参加劳动,自己却不动手。同学们劳动劲头不大,而且常常在背后嘀嘀咕咕发牢骚:“光叫人家艰苦朴素,勤劳动,自己为啥不干?”、“我们好像劳动改造一样。”班干部不监督,大家就不干,有的甚至溜出去逛大街。
在团干部和校提教员亲身参加劳动的以后,学生轻视体力劳动的情况大大扭转了。汝南农校党支部书记兼政治教员张万生同志带头往地里送粪,同学们看了都很感动,于是他们也不怕脏不嫌臭,也都纷纷参加送粪劳,动,并且还把学校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罗山县一中团干周新生和该校教员二十多人,利用课余时间,为附近农业生产合作社,挖了数十担塘泥(肥料),第二天,有二百多团员和青年,也自动地脱下鞋子,卷起裤脚,也挖了六百多担塘泥送到合作社去,合作社生产队是非常激动地说:“毛主席教育得真好,干部和学生觉悟这么高。要是我们社里每个社员都像你们这样,我们的合作社一定可以搞得更好。你们这几百担塘泥,使我们今年丰收有了保障。”以后,农业社经常把给水车、犁、锄等工具,借给学校,供同学开荒种地用。罗山县一中的同学就用这些工具在学校附近开垦了十二亩园地。现在,许多学校的同学,除了规定的时间外,每天吃过晚饭,只要没事,就自动地扛起锄头,到自己的那片土地上,翻土、锄草、浇水,干得很起劲。
消除了隔阂,建立了感情
团委书记和学生四同以后,学生们再也不觉得他们有什么架子,见他们也不再拘束了,心里的话也愿意向他们讲。信阳二师团委书记臧传荣同志,走到那一班,那一班的同学就围在他身边,问长问短,要他讲故事。他说:“有时我出去开会,几天不回学校,心里想同学们想得慌,同学们也很想我。”前不久,他带了一班同学出去突习,其实才一个星期,学校的同学就天天问,“臧书记怎么还不回来!”听说他回来了,大家跑到老远的事站去接他。臧传荣感染了流行性感冒,同学们川流不息地去看他,把自己的钱买水果买点心给他吃。一向被同学们认为最严肃的信阳一师团委书记张福善,大家也敢和他开玩笑了。不少学校的团外青年都有这样的反映:“过去我们以为团干部只关心团员,原来他们也同样关心我们。”有的团干部工作深入后,发现过去被认为落后的学生,其中大多数都由于对他们的关心不够,有个别的还是由于过去干部作风不深入,偏听偏信,乱批评而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的。信阳二师注意到了这一工作,现在已经有20多个同学转变积极了。更为普遍的是:现在各校团委书记认识的学生多了,积极分子队伍扩大了,一般都能熟悉分支委员以上的团干部,有的对小组长以上的团干部也能做到知名,知情;信阳二师团委书记在这两个多月中认识了150个学生,而且还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信阳二中团总支书记赵玉兰下去了半个月后,比过去一年多认识的人增加了一倍多。
工作深入后,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爱戴,干部情绪也高了,办法也多了,过去不安心工作的也安 心了。信阳高中团委书记,开始转到学校有点不痛快,现在呢?“如果谁不让我搞学校工作,我才不痛快哩!”
团委书记作风的转变,无形中也影响了团的分支干部(学生)。过去他们在班里也是被称为领导干部”的,除了找有问题的团员谈话外,就是搜集情况向上汇报。平时也很少和同学接近,同学对他们也敬而远之。他们看到团委干部深入群众,也觉得过去那种不神气点就没有威信的想法,是十分幼稚可笑,也改变了作风,主动关心同学。罗山县一中,在发生流行感冒时,一夜间就传染了十五个同学,同宿舍的人都搬了出去,而团总支委员钱国超(学生)却坚持留下来,好服侍病人吃药喝水。信阳二师很多团分支委员,也懂得找同学谈心,注意收集同学们的意见,了解同学们的要求,现在开起会来支部书记也不再唱独角戏了,团员也不打瞌睡了。在这次团的“三大”开幕以前,该校的团员还主动发起了做一件好事情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