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
读者现在在报纸杂志上,各种各样的意见都“争鸣”起来了;学校里面也展开了辩论。我觉得这是好事,可以锻炼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可是这时人民日报社论又提出了立场问题,我不大搞得通。我觉得我们看问题应该尽量客观,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现在来强调立场问题,会束缚思想,妨碍我们用客观的态度去求真理。
作者这个问题是很值得讨论的。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有了立场,就不可能很客观;既要客观,就不应该有什么立场?
读者我觉得是这样。如果一定要说立场的话,我只能说我是站在真理的立场上。比如二加二等于四,这是真理,无论谁都否认不了的。这跟无产阶级立场有什么关系呢?
作者像二加二等于四这样的问题,当然没有什么可争论的。可是我们说立场问题,通常是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对于同一个社会现象,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有不同的看法,这就反映了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读者我觉得一有了立场,看问题就会偏在一边,老想到什么对自己有利,什么对自己不利。这样,就会过于考虑利害得失,而不能客观地认识真理了。我主张看问题应该完全客观,只计较是非,不计较利害。
作者这里又发生了一个问题。照你看来,“是非”跟“利害”是矛盾的:要辩明是非,就要抛开利害问题;要计较利害,就会妨碍辨明是非。
读者我是这样想的。
作者那末,你刚才的谈话,已经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立场”和“客观”的矛盾,一是“利害”和“是非”的矛盾。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来讨论一下,这个矛盾是不是能够统一。
“利害”和“是非”
作者你刚才说,在求真理时,应该抛开利害的考虑。这里我有一点不明白:你说的“利害”是指个人的利害呢,还是人民的利害呢?
读者这一点我倒没有很好想过。……我想,应该抛弃的是个人的利害。
作者这很对。那么,如果是人民的利害,就不应该不顾,是不是?
读者这个当然。
作者但是如果人民的利益和真理发生了矛盾,那怎么办呢?
读者这倒是难题。一边是真理,一边是人民的利益,放在天秤上,到底哪一边重呢?科学家会把真理看得更重要一些,革命家会把人民的利益看得更重要一些。至于我,我不知道选择哪一边。我想,真理和人民的利益,可能不会发生冲突吧。
作者对了,我们现在正要搞通这一点。你读过刘少奇同志的“论党”吧,那上面说过: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真理的标准。人民的利益和真理本来是完全一致的。
读者我觉得这种说法还不能使我心服。这是把两个问题混淆在一起了,一是真理问题,一是道德问题。道德的标准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至于真理的标准,那是实践,这是“实践论”讲过的。所谓“是非”这个字眼,原来就可以包含两个意义,一是指真假,——真的是“是”,假的是“非”;一是指好坏,——好的是“是”,坏的是“非”。前者是科学上的是非,后者是道德上的是非。比如:二加二等于四还是等于五?等于四是事实,等于五不是事实,这是真假问题。再如:拥护社会主义还是反对社会主义?拥护社会主义是好的,反对社会主义是坏的,这是好坏问题。如果你说人民的利益是好坏的标准或者善恶的标准,那我同意;如果你说人民的利益是真假的标准,那我就不同意。
作者你刚才的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现在可以使问题深入一步了。你刚才说的可以归结为这样的意思:科学上的是非是真假问题,道德上或者政治上的是非是好坏问题。你说这两者有区别,这是可以承认的。但是还应该看出两者的一致。我现在提一个问题:在目前的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是什么?
读者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的。
作者那末,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东西,善的东西了?
读者这个当然。
作者但是,社会主义的理想又是谁提出来的?你当然会说:是马克思。马克思怎么能够提出这个理想来呢?你也会说,那是由于他研究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那末我再问你:全人类都要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一个科学真理呢,还是仅仅是一个道德上的善良愿望?
读者这是一个社会科学真理。
作者对了!你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从我们的眼光看来,是野蛮的,残酷的,不人道的。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就宣布奴隶社会“不应该”出现。奴隶社会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规律。至于社会主义的理想,你知道在马克思以前,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这些人也提出过。可是他们只是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如何不道德,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合理,并没有从科学理论上证明资本主义制度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胜利的必然性,所以他们只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其实好坏善恶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客观历史条件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把社会推向前进的,因此是好的,但如果现在来提倡资本主义,那就是把历史拉向后退,就是坏的了。现在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又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条客观规律,是真理;我们认识了这条规律,依照这条规律去行动,就是对人民有利的,就是“善”的,“好”的;如果违背这条规律去行动,就是对人民不利的,就是“恶”的,“坏”的。你看,在这里,是非好坏的问题和人民的利害是分不开的。同时,我们要为人民谋福利,也必须认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否则,就会失败。所以,任何真理都是对人民有利的,任何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刘少奇同志说:“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即是我们党员一切行动的最高标准。”这是完全正确的,这里所说的真理标准,就是指政治上的是非标准。毛主席最近提出的争鸣的六项标准,也是判别政治上的是非的标准,而这些标准总起来都是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这样,你所提出的那个“是非”和“利害”的矛盾,就可以解决了。“利害”如果是指人民的利害,那末和是非是没有冲突的。
读者你这样说,我是可以同意的。
“立场”和“客观”
作者可是,我们这里说的是非,也必须是从人民的立场上来看的。
读者我想这就牵涉“立场”和“客观”的矛盾了。我总觉得“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为什么非要站在一定立场呢?
作者我们刚才说过了,是非是要有一个标准的,对我们来说,这个标准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也就是毛主席提出的那六项标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拿这个作为是非的标准的。有的人是把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就留恋资本主义,不喜欢社会主义,这种人的是非标准就和我们的不同。我们认为一切有利于融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是”,不利于社会主义的言论行动是“非”;他们就相反,认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是“是”,不利于资产阶级的是“非”。这就是立场的不同。立场一不同,对待许多具体事情的态度也不同。我们认为大多数党员是好的,王德周却认为百分之九十几的党员是“无恶不作”;我们认为统购统销是好的,葛佩琦却认为“搞槽了”;我们认为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储安平却认为这是“党天下”;我们认为成绩应该肯定,有些人却认为这种说法是八股,是歌功颂德。……这些看法的分歧,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立场的不同。
读者这样说来,有不同的立场,就有不同的真理标准,就有不同的是非,那么是非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了?
作者不,这样看法当然也不对。虽然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有不同的是非标准,但是正确的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真正的是非标准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人民的利益。
读者为什么不说“人民的立场”而说“无严阶级的立场”呢?
作者立场问题就是维护谁的利益的问题。我们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所以我们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但是人民内部还有阶级的区分,只有无产阶级最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只有无产阶级是最坚决的社会主义战士,所以无产阶级的立场也就代表了人民的立场。要问“立场”和“客观”有没有矛盾,首先要弄清这个“立场”是什么立场。
读者你这样一说,我慢慢明白了。你听我说一下,看看我了解得对不对。我想,“立场”和“容观”可以有矛盾,也可以没有矛盾。如果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看问题,那末这种立场和客观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如果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看问题,那么,就不能够很客观,就会歪曲客观事物的真相。对不对?
作者对极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就是最客观的立场。无产阶级要改造世界,就必须如实地认识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完全一致,所以无产阶级欢迎真理。至于资产阶级就不同了,他们的阶级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抵触的,所以他们害怕真理,因而也不能客观地认识真理。资产阶级分子只有放弃自己的阶级立场,他们看问题时才不致受到阶级偏见的妨碍。
读者我想,人民日报提出立场问题,就是要我们站稳无产阶级立场,这样才能明辨是非,才是真正的客观,才不会在阶级斗争中迷失方向。是不是这样?
作者正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