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
再过两个月,一九五五年度全国高等学校招收新生工作将要在各地开始进行了。现在摆在全国十余万高中和工农速成中学应届毕业生、机关团休在职干部和社会知识青年面前有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升学问题。我们仅根据近几年来高等学校招考新生情况和大家谈谈对这个问题应有的认识,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材
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各种各样的人材,高等学校的各种专业都是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高等学校各专业所培养的人材,对国家来说都是重要的。迫一点,不少青年已有了清楚的认识,但也还有一些青年在考虑自己升学志愿的时候。主观地认为某些专业重要,某些专业不重要,这种看法就不对了。
大家知道,根据党和国家总路线的要求,要想逐步地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其决定的环节就是首先要集中力量来发展重工业。要想发展重工业,首先就要摸清楚祖国地下的资源,知道那里有多少万吨铁哪、煤哪、石油哪、铜哪、铝哪、锌哪等等贵重的资源,为此就要培养一定的地质学家和大批的地质勘探的工程师。找到了矿藏资源并不能就解决问题,这就接着要进行修建铁路公路和厂矿建筑,为此就要培养大量的土木建筑方面的工程师;同时就要培养大批的矿藏开采类和冶金类的工程师;冶炼出来的钢铁要制造各种机器,这就要培养大批的机器制造和工具制造方面的工程师;有了机器制造工业——工业的心脏,就可以发展纺织工业化学工业和一般的轻工业,这就要培养大批的纺织工业和化学工艺学方面的工程师;无论是何种工业部需要一定的动力,这就要培养电机制造和动力(电力)方面的工程师;总之,高等工业学校约有一百三十余种专业,就是要培养工业建设中各个部门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员。
那末,培养了大批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就能够全部满足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呢?显然是不行的。原因就是工业建设绝对不能孤立地来进行,比如工业建设首先就需要农业生产供应工矿地区大量的粮食(工人有饭吃才能进行生产)和经济作物(轻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假如说工业生产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首脑的话,农业生产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要发展工业同时就要相应地发展农业生产;而要发展农业生产,就要培养大批的农学家、农业机械化工程师、森林采伐工程师、园艺学家、畜牧兽医学家、土壤农化学家、养蚕专家和茶叶专家、森林学家、水产加工专家、生物学家、气象学家、水利土壤改良专家……。
为着提高我国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苏联正在帮助我国和平运用原子能,科学研究工作就更加重要了,这就要培养大批的理科人材,同时理科又是一般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培养大批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人员。
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都需要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交通运输事业有力的配合。正如同人身上离开了血管血液就无法循环一样,离开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就很难运进原料和运出产品,工农业生产就会停顿起来。要发展交通运输业,这就要培养大批的铁路、公路、河运、海运、空运等方面工程技术人材和运输管理干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不仅仅需要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面且也需要国外贸易和国内商业的发展,因为只有通过商业活动才能实现城乡互助和内外交流,随着商业的发展,金融、税收财政工作也应相应地发展,同时只有通过国民经济计划和统计等工作,才能逐步地实现国营经济对其他经济成份的领导作用,才能有效地控制市场和稳定物价;为着适应商业、金融、税收财政和国民经济计划、统计、经济核算和经济学方面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要求,这就要培养一定数量的经济工作人员。
国民经济建设事业还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巩固的革命秩序,这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政法工作,随之就要培养国防方面(包括国防工业和军事)各种人材和政法以及外交工作人员。我国发展工农业生产的目的就在于不断地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为此就要相应地发展医药、保健、体育、文化教育事业;同时,也只有相应地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才能为工农业生产培养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材和管理干部,才能增进工农劳动人民的体质和健康;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替国民经济高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着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这就要培养大批的教师、医生、体育工作者和文化艺术工作人员。
由此可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环扣着一环,少了一环也不行,这就要求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材;这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需要人。因此,今年全国高等学校二百多种专业都要招收新生。每一个专业都是不可缺少的。
学习哪一种专业都有光明的前途
有时我们曾听到一些人说:我可不准那种没有出息的专业。似乎高等学校各种专业可以分为有出息的和没有出息的两种。例如去年北京有一位青年团员(高中毕业生),当他第一次写信告诉他的哥哥,说他要报考高等工业学校,他的哥哥就来信百般地加以鼓励,告诉他考取工科将来前途远大,但是当这位团员听到国家为培养建设人材要大力发展高中和工农速成中学,需要中等师资时,他就告诉哥哥说准备改学师范。他哥哥却回信批评他说这是没有月息的想法。显然,青年同志立志学工科,是完全应当受到鼓励的。因为国家建设的中心问题——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恰恰需要很多工业干部。但另一方面,把学师范看做是没有出息,那就是陈腐的看法。我们教师工作是在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这就与国家当前的建设、日后的长远利益有十分重大的关系,这项工作与工业建设一样是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切的;它同样是一个光荣的岗位。至于有人说,当教师每天拿着粉笔教学,太平凡了。不如工业建设岗位部么轰轰烈烈,为人注目,也不如搞科学研究那样可以一鸣惊人。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我们所谓有出息,绝不是意味着显示个人。出风头,而是说要在建设事业中以创造性的劳动,为人民做出很大的贡献。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不会限制我们做出创造性的贡献的。教育工作看起来好像只是上课教书,平淡无奇。其实,要把学生教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则是一种困难的艺术,需要我们好好去钻研,不断地改进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如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那是不会胜任人民教师的光荣任务的。
我们也曾经听到有人说:“男学工、女学医、成绩差的学政法。”或是说:“学财经的最容易,只是学会摇摇计算机记记账,没有出息的人才去考财经呢!”这种轻视政法和财经工作的看法也同样是不对的。大家知道,列宁和斯大林都再三告诉我们,革命根本的问题就是政权问题,资产阶级革命往往以夺取政权而告终,无产阶级在夺取了政权以后还应当利用政权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离开了革命政权,就连人民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都难于保持得住,更谈不上有什么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由此可知,政法工作是如何的重要啊!至于说到财经工作,它的任务决不只限于摇计算机和记记账,最主要的是要使我国国民经济都能够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把各种经济成分都纳入按比例地发展的计划经济轨道上来,使它朝着社会主义社会方向发展;这工作很复杂,具有很重大的政治意义,“没有出息”的人怎么能学呢?
有的人不愿意学俄文,认为“学了俄文,至多只能当一个留声机。”这种看法是非常浮浅的。要知道,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就需要一批精通俄文的翻译干部。要搞好翻译工作,不仅需要很好的语言文学修养,而且更需要有关方面的专门知识。翻译工作本身就是一门专门学问。何况学好了俄文,只要自已努力钻研,在苏联专家和其他同志的帮助下,还可以精通有关方面的业务,成为某方面的专家。
还有人说:学习什么都行,就是别让我去学体育。有这种说法是在于不了解:国家建设不论是发展生产或是巩固国防,都需要人民有坚强的体质。在旧中国,人民因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压迫剥削,体质就日愈恶化,被人家嘲笑为“东亚病夫”。建国以来,由于人民生活逐步地获得改善,人民的健康有很大的增进;但是,我国的体育事业今天仍是很落后的,人民的健康仍不能令人满意,要继续增强人民的体质从而促进我国工农业生产,加强国防建设,那就座该进一步地来发展人民体育事业。为此,就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体育工作者。同时,休育也是一门很有趣味、内容丰富的科学,很值得我们去钻研。记得去年北京有一位同学,最初他不大愿意学体育,当他进一步了解到人民体育事业的重要性和体育教学内容不只是打打球跳跳高,而要学习十几种科学知识课程后,他就决定报考体育。这位同学的认识是对的。
似乎学习工科的人是很多的,再用不着什么解释了。其实不然,有些想学工科的人也都要挑选学机械和电机(当然这两类专业是很重要的),而不大愿意学习地质和探矿。例如有位不愿学地质的人说:“人家都在城市里过社会主义生活,而搞地质勘探的人却在荒山僻野里去过原始共产社会生活。”这种片面的看法也是不对的。要知道地质勘探,开采矿石虽然很艰苦,但是离开了这些工作,祖国就不易发现和发掘地下资源,就很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我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一点,但是光荣的,因面是幸福的。何况社会主义建设本身就是一件艰苦的事业。即使在城市和其他岗位上的人,也同样要进行艰苦的劳动。新中国的青年不应该作避难就易、贪图安乐的俗人,而要充当克服困难,到最艰苦的环境去锻炼自己的英雄好汉。
总之,高等学校任何一种专业的设置和招生,都是依据了国家各种建设事业的实际需要。凡是国家建设需要的就是不可缺少的,而不是“没有出息”的。学习任何一种专业,只要肯努力钻研,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那就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如何正确地来选择自己的分学志愿?
既然是行行需要人,行行出状元,那末究竟让自己选择哪一种专业才好呢?一般的说,首先自然是要考虑国家的需要,除此以外,每个人造择自己的升学志愿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平日爱好,学科成绩或是主要工作经历(指在职干部来说),因为凡是某一方面学科学得最好,兴趣最浓基础最厚,他选择与之相近的专业,就更容易发挥学习上的积极性,把功课学得更好。例如一个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功课较好的人,他要是报考理科或是工科,日后在学习上进步一定会很快;假如他硬要去考中文历史,即使考取了,但基础很差、兴趣不高,那就比较不易学好。反之,一个中文历史等方面学科成绩很好,他要是报考文科、政法等有关专业的话,那也更容易学好。根据身休健康条件,来确定志愿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身体条件不适合,也容易妨碍到掌握专门的知识技术。例如一个说话口吃的人是不易学好语文的,一个色盲的人也不宜学工科和医科,
一个平足的人就不宜学地质。对于体格条件的限制,高等教育部和卫生部都有详细的规定,我们应该在招考前去认真地进行体格检查。
在报考之前要认真做好准备
现在离开今年高等学校招收新生的考试还有雨个月的时间,每一个要报考高等学校的人,都要认真做好下列的准备:
首先要根据高等教育部印发的“一九五五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大纲”,利用这两个月的时间进行复习、自修或补习。由于复习的时间较短和复习的课程门类较多,为着做好复习工作,每个人要注意下列的原则:(一)根据自己初步选择的升学志愿,集中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复习与所要报考的专业直接有关的几门课程,例如准备报考工科和理科的人,可着重复习数学、物理、化学;准备报考医药和农林的人,可着重复习生物、物理、化学;准备报考文史、财经、政法等类专业的人,着重复习中文、历史、政治常识;而报考上述三类的人都要同时注意先复习好中文、政治常识和数学;因为你学哪一类专业都离不开这三门功课。在复习时,还应该注意抓住各门课程的要点,领会其精神大意,而不要只注意死记公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高等学校入学新生必须具有的知识水平。(二)在复习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神经紧张或突击“开夜车”,把身体搞垮了,身体不合格,不能入学,对国家对个人都是一种损失。应该把必要的休息、体格锻炼、文化娱乐活动、工作和复习作出统一的有计划地安排,使作息时间规律化,这样既能保证学习,又能增进健康,这就为将来的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当自己升学的志愿和祖国建设的需要有了矛盾的时候
大家确定了志愿,做好了考试前的准备工作。并不等于一切问题都算得到了解决。因为别人的升学志愿和国家建设有其一致的方面(这是主要的),也有其不一致的地方虽然这是次要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些人所选择的升学志愿就可能不能如愿以偿,这时怎么办呢?一般可能都采取下列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种人采取自觉地放弃原先选择的志愿,而愉快地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他们深刻地了解到:我们国家各种建设事业都已经进入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国家各种建设事业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门人材去工作。缺少一行对国家都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各种专业只有分工的不同,而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是不能改变的,而个人升学志愿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既然不能考上这一种专业,我就改学另一种专业,不管学习哪一种专业,只要好好努力,都会有光明的前途。这是新中国青年人应访采取的正确态度。第二种人则过分地强调个人的志愿,而较少考虑到国家建设的需要,不愿意改学其他专业。这是不好的。他们还不了解,教育当局在招考新生时,固然一方面应该充分照顾学生的志愿,但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的志愿是不容易完全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的。譬如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很多青年都愿意学习某种专业,这种专业的报考人数已远远超过实际需要,而另一种专业却很需要青年去学习。这样自然需要有一些人改变自己的志愿。何况一般地说,青年时期的志愿和爱好还不是完全定型的,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例如去年在报考时,有的同学填的第一志愿是考古,第二志愿是音乐,谁都知道这两个志愿是相距很远的。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位青年同学,当他看了一部小说或是听了一位文学家的报告,深受感动以后。他就决心学文学;没有过两天,当他听到一位工业生产劳动英雄报告,他又立即想学工科;再当他参现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后,他又想学农了;由此就说明青年人的兴趣是广泛的,志愿也容易游移不定,是可以改变的。应该相信,当一个青年真正了解到某种专业是祖国的需要,努力去学习,那一定会自然增强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热爱。
假如自己没有被录取的话怎么办?
由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高等学校必须培养德才兼备和体格健全的专门人材,因此高等学校就座该适当地提高新生的质量。一九五四年报考高等学校仍有十三万余人。而仅录取九万余人,没有被录取的人多半是学科成绩较差和体格上不合条件。今年虽然招生要比去年多,但估计报考的人还要比去年多一些;因此,一定会有一些人没有被录取。一当发现自己没有被录取怎么办呢?根据过去几年来的情况不外乎有三种表现:第一种人知道自己因体格条件差或学科成绩不好,他们就安心养病或设法就业或是继续进修,以便争取明年再报考,他们既不抱怨又不悲观失望,这种人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第二种人就是一当知道自己没有被考取时就会垂头丧气,悲观失望,他们错误地将能否升学当作人生惟一的出路,以为这下子自己是完蛋了。这种态度是不好的。固然,考上了高等学校获得了继续学习的机会足值得高兴的,但是考不上高等学校也不是什么大丢人的事情。在新中国,青年的道路是宽广而远大的,只要自己刻苦努力,仍然是有光明的前途。第三种人(这是极少数)一当发现自已没有被录取时,他就怨天尤人,说政府不照顾自己。他不了解如果高等学校随便地降低对于新生的质量要求,结果学生入学后,就会学习跟不上,半途而废,不但对学生自己无益,而且会替国家造成很大的浪费。难道我们热爱祖国的青年,应该容忍这种现象吗?
对有关方面提出一点要求
今年的考生的升学思想教育工作,同样地要依靠各地党委宣传部门、青年团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教师同志们来进行。为着做好今年的升学思想指导工作,我们要求有关方面根据往年升学思想教育的材料和成功的经验,及时向当地今年暑假高中和工农速成中学应届毕业生进行升学的思想教育,教育时方式是可以各种各样的。在这里要着重宣传:(1)要树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全面地需要而升学的思想,既要批判忽视师范、文史、财经、政法等片面的升学思想,但更应该防止只说文史、财经、政法、师范重要,而忽视说明工业建
设和科学研究的更要性,甚至抹煞学生学理工科的志愿,把投考理工科,看做是坏事情。如果不防止这种现象,势必会使很多合乎条件的学生都不敢报考理工科,影晌国家培养工业建设人材的计划,就会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的恶果。同样,去年个别地区发生那种通过团的组织和级任教师,保证全班同学只能报考某一个专业的作法也是不妥当的;甚至像过去在有些地方,同学们一提出个人的升学志愿,就给他扣上一个“个人主义”的大帽子,这也是应该反对的,因为这样也会影响到学生按照个人条件来合理地选择专业。(二)今年除了要讲清楚一般道理外,还要说明下面新的情况:这就是旧中国的高等学校多半都集中在沿海城市和接近沿海城市,这和我国今后工业建设新的经济区划是不相适应的,为着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地区分布,因此今年内地高等学校招生任务要相应地增加一些,这就要号召同举们要相应地报考内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