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维利耶夫
十一月,在高加索的群山上,已经是寒冷的冬天了。从几十公里以外,你就可以看到我们的雄伟的高架长桥,由西向东,一直舒展到白雪皑皑的卡兹别克山巅。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星际飞行起飞站。
为什么要在这原先是荒无人烟的山地里来建设星际飞行起飞站呢?
大家知道,耗费最少的燃料,获得巨大的速度,是星际飞行的主要困难。起飞站应该在这方面给“月球一号”以最大的帮助。为此,第一,应该利用地球的自转。就好像顺水行舟比逆水行舟快一样,星际飞艇如果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即自西向东起飞,就能获得更大的速度。而且,由于地球自转而在地面产生的线速度,在两极等于零,在赤道上每秒四六五米,所以我们的起飞站选择了我国的极南地区——中央高加索地区,这里是北纬四十三度,地面线速度是每秒三四○米。第二,地面上浓密的大气层将给星际飞艇很大阻力。因此最好在高山起飞,在卡兹别克山顶,高出海面五○○○公尺,气压比海岸低一倍。第三,如果我们在起飞桥上用尽可能大的速度把飞艇发射出去,就可以让飞艇少载些燃料,减轻重量。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建筑了庞大的、雄伟的、一直伸到卡兹别克山顶的高架长桥。
十一月二十五日十时,“月球一号”飞艇艇长将按动电钮,载负着飞艇的台架上的四个发动机将立刻发动,在二十五秒钟内把台架和台架上的沉重的飞艇沿着高架桥送上山顶。到山顶,台架将顺着轨道向下跑,而飞艇则离开台架向上飞去,这时它的速度是每秒六00米。从离开台架起,飞艇上的发动机才开始工作。
“月球一号”就要从我们的站上起飞了。我们希望,随着“月球一号”之后,还会有“火星一号”、“金星一号”在我们的站上起飞。
编者按:在一九五四年十月份的苏联“知识即力量”杂志中,编写了一本二十年以后即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份的一期“知识即力量”。这一期未来的刊物,是“飞到月球上去”的特辑。发表在这期特辑里的科学幻想小品充满了丰富的、有兴趣的科学知识,使我们可以预见二十年以后科学的巨大成就。现在编译出来在本刊发表。
苏联科学院关于星际飞艇“月球一号”起飞的通报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上午十时○○分,第一只苏联星际飞艇在高加索卡兹别克山区起飞,飞往月球去了。人类许多年来的理想实现了,人们第一次离开了地球飞往邻近的星球。此刻在星际空间有四位苏联科学家正在飞:飞艇艇长——技术科学博士谢多夫、领航员——苏联英雄索科洛夫、飞艇主任设计师——工程师塔玛林和随艇医师——医学硕士阿科平。这次飞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月球,并调查是否可能在月球上设立经常性的科举研究所。飞艇上的旅行者和地上保持着有规律的联系。探险的消息将每隔两小时用无线电广播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