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连才在信中说:“我觉得人生在世上,应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像我这样,成天像过去做生意人家的帐房先生一样,记记账,打打算盘。当一辈子普通的会计员,无声无息地生活下去,实在太没意思了。”
不错,“人生在世上,应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年轻人对于个人应当有的期望。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所生活的国家也确实给年轻人创造了为实现他们这种宏大理想的前提。大家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们的伟大祖国已开始向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过渡。我们现在所进行的革命事业,就是要把一个拥有人口五亿以上的大国家,推向人类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这当然是空前伟大的轰轰烈烈的事业。青年人在这个空前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要想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无疑是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史连才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却认为独有自己干的这一门“倒霉”工作,太“平凡”、“琐碎”、“不能轰轰烈烈地做出一番事业来”,感到“国家前途万丈光芒,个人前途黯淡无光”。我认为这样想就大错而特错了。
第一,轰轰烈烈的整个革命事业是千百万“平凡”、“琐碎”的革命工作的总和。这犹如庞大复杂的机器转动起来,是千百万个零件的简单运动的总和一样。每个人在革命事专业中祗可能做极其微小
的一部分工作。当然这不是说每个人所做的“一部分”工作都是一模一样的大小。列宁、斯大林所做的这“一部分”自然比一个普通干部的“一部分”要大得无比,但终究都是“一部分”。这也犹如机器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零件,不论是金钢钻还是螺丝钉。
第二、革命事业中不存在那一门现成的轰轰烈烈的岗位。就拿“鞍钢”来说,也是多少万人的“平庸无奇”、“无声无息”的劳动的有机结合。譬如有成天爬在高空架上焊接钢架的焊工,有水泥工、木工、车工、钻工、汽车司机……当然也有天天记账、打算盘的会计员。今天全国闻名的鞍钢特等劳动模范王崇伦,不也是从这“无声无息”的劳动中成长起来的吗?可见要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关键不在于“岗位”,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第三、我们期望自己能在革命事业中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其目的只能是使革命事业更加“轰轰烈烈”,社会主义早日到来。任何抱有个人目的的人,对于革命事业都是有害的。只有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早日到来。
(北京海关总署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