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禹九 沈小蕙
编辑同志:
我有一个弟弟在本市一所中学校里念书,是个青年团员。他在学校里是个比较好的学生,学习上很用功,考试成绩总是四分五分。他是班上的学习小组长,又是团的文娱委员、对於这些社会工作他都很积极地参加。但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不愿干家庭劳动。吃饭时要他帮妈妈端端菜也不肯,吃完饭饭碗一丢就走了。甚至有几次洗脚都要妈妈给他打水。有一次我向他提出批评,但他说学生搞好学习和社会工作就行了,至於端饭、打水等家庭琐事,本来是妈妈姐姐的事,自己不做也没有关系。编辑同志:我认为弟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你们以为如何? 读者沈小惠沈小惠同志:你提出你弟弟不愿参加家庭劳动的问题,确是一些青年和少年特别在男孩子中常常发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们同意你的意见;你弟弟的说法是不对的。固然,一个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任务是学好功课,贯彻“三好”,但这并不等於说,回到家里可以丝毫不参加一些家庭劳动。
做饭、打扫清洁等事情,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青、少年们有的因为年纪比较小,不能完全独立生活,或者因为他们还要学习和娱乐,所以在生活上由爸爸妈妈或其他年长的人多照顾一些,这也是必要的。但人不能永远依赖着爸爸妈妈或其他人来过活。青、少年要成长的,他们将来总是要独立工作和学习,过着独立生活的。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年青人,在未来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各式各样不同的环境。我们将来可能成为一个革命军人、地质勘探人员、工人、工程师、技术员、农、林业工作者……。但不论我们将来做什么,我们都必须除了熟悉自己的业务外,还要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我们的解放军、志愿军战士们,他们在作战时都是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的英雄,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最会安排自己生活的。他们都能做饭、缝衣,在荒无的山沟或土壕里,建立起美丽的战士之家。而我们的基本建设人员、地质勘探人员,要把荒山变成宝山,平地上建起工厂,也同样要使自己能克服一切生活上的困难,才能顺利地进行工作。目前我们就常常看到有些青年,因为不善於适应环境、处理生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遇到一点点困难时,就叫苦连天,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弄得苦恼万分,甚至影响工作和学习。这种情况还不是个别的。所以加里宁曾对中学生这样说过:“你们中间,谁要是学会作体力劳动,那他就能更好地懂得生活,谁要是善於替自己作些至少是最必要的事情,例如洗衣服、补衣服、作饭、保持房里的整洁等等,谁要是那怕懂得一种手艺,那你们就会相信,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倒霉的。”因此,一个人在求学时候起就养成参加家庭劳动的习惯,对於锻炼自己独立生活能力方面来说,是完全必要的。
另一方面,参加家庭劳动还可以培养人的劳动观点。当然,人的劳动观点主要表现在他对待自己的业务(生产工作和学习)上。对一个学生来说,劳动观点主要表现在他是否能好好地学习和正确地对待学校中各种活动等方面。你弟弟在学习上很用功,考试成绩不错,干社会工作也很积极,这当然是好的。但他如果因此就以为家庭劳动只是“妈妈姐姐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甚至连端菜、打洗脚水等简单容易的工作都不愿作,这就不对了。要知道,经常地作出些家庭劳动,花时间并不多,但可以使人养成勤劳朴素的习惯。有些家庭劳动(如提水、劈木柴等),还可以使人的体力得到适当的锻炼。年青人决不能逃避这些看来是琐碎、粗陋,但对人有益的体力劳动。一个好学生,不仅在学校里要发奋学习、关心和帮助别人,在家庭里也应勤劳朴实,经常关心和帮助家里作些家务事情。
同时一个青、少年经常关心和帮助家里的长辈做些家务,照管一下弟妹,这样也可以培养自己团结友爱、尊敬长者、扶助幼小的优良习惯。一个青年团员,怎么好意思伸着两只脚,让母亲给你端洗脚水呢?
至於把家庭劳动当作只是“妈妈姐姐女人家的事”,这是旧社会对待妇女的一种偏见。苏联教育家,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她的“应不应该教给男孩子作‘妇女的事情?”的论文中,曾严厉地驳斥了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她热情地声称:“这种说法,即所谓女人天生只配管家务的说法,和另一种说法,即曾经老挂在奴隶主们口上的,所谓奴隶‘天生只配做奴隶的说法一样,都是一派胡说。”她认为:“不管男孩子或女孩子,都应当同样学习作家务所需要的一切工作,而不要认为自己是不值得做这些事情的。”
当然,青、少年参加家庭劳动,也应有一定限度。青年和少年(特别是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决不能因担负过重过繁的家庭劳动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同时,在要求青、少年参加家庭劳动时,也不能完全抹煞男女性别上的自然特点和差别。比如,男孩子适宜於作较笨重、要花气力的“粗活”,如提水、劈木柴、烧火等;女孩子则适宜於作
一些精确、细致、具有美感的“细活”,如作针线、烹调、照顾年幼的弟妹等。但这种分工也不是绝对的。如果需要,男孩子可以作女孩子的事情,女孩子也同样可以作男孩子的事情。 (盛禹九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