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怎样创造我们的幸福?

1954-08-29 02:54彭慧
中国青年 1954年6期
关键词:巴耶夫苏维埃斯大林

彭慧

一、绪言

巴夫连柯的《幸福》,发表於一九四七年四月,同年,这篇作品获得了斯大林等文学奖金。

当一九四六年,苏联作家们在联共(布)中央的领导下,和《列宁格勒》《星》杂志的错误思想作了斗争之后,这一篇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幸福》的出现,是说明着这一思想斗争的结果,更推动苏联文学向前迈进了。

苏维埃政权,从战后恢复经济建设时期起,就开始了它的新的历史任务,——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幸福》就正是从艺术形象上表达了和推动了这个任务的伟大的作品。所以它又证明苏维埃文学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成就。

作品所描写的事件的时间是在一九四四年—一九四五年间,从苏联卫国战争快结束时起,到法西斯投降之后不久止。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是庞大的、正和古典作品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一样,它包括了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的两个方面:有苏联卫国战争前方的战斗和后方的建设图书;有今天地球上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世界的生活描写;有伟大的领袖斯大林的形象——这是苏联许多有才华的作家都不敢轻易动笔描写的形象;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不同职业,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苏维埃人。作者以他的辉煌的文学的才能创造了这一连串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形象,这些生动的形象,这些生活和斗争的画面,表达出来了苏维埃人的崇高的思想意识共产主义的思想和道德。读了这个作品,不仅只是让我们认识了苏联文学在新阶段的成就,而且也使我们在这儿受了一课深刻的共产主义教育,有艺术形象的共产主义的教育。它使我们更加崇敬着苏维埃人——史无前例的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新人;它使我们更加向往着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中国人民正欢欣鼓舞向它迈进的美好的社会;并且,它还使我们更加憧憬着人类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毫无疑义地,《幸福》是最优秀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之一。

二、《幸福》的思想内容

作者巴夫连柯不仅是个杰出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他以他的坚强的党性和优秀的艺术才能,创造了好些个典型人物和生动的现实生活的场面,在这些人物和场面中,作者首先给我们解答了“什么是幸福?”以及“怎样去创造我们的幸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正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作者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呢?

小说一开始,是主角伏罗巴耶夫——在卫国战争前线受了伤,失去了一条腿还患着肺病和肝脏病的退伍的红军上校,新到南方滨海的一座小城来的时候无处安身的情景。这时伏罗巴耶夫在感情上是不安的,因为自己的残废和疾病使他结束了军队生活,新到这个城市又遭到了许多困难,因此,他就模糊地感到自己“现在再也不会有他在部队里作战时的那种幸福了”。他说:

“我从幸福里掉了出来,好像从飞机里摔下来一样。一切都留在那边——光荣、同志们、以及……一切的一切,而柯磊托夫却连找一所房子这样的事都不肯帮忙。”

“我有病,我衰弱,没有力气,谁也不需要我,我是一个累赘。”

作家形容他当时情景是这样的:

“伏罗巴耶夫被抛弃在海滩上,好像一条出了事的破船一样。”“他第一次惋惜自己还活着。”

尽管这样,但在苏维埃的国度里,到处的生活,都在诱惑着人们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何况伏罗巴耶夫还是个有锻炼的党的老干部,还是个有多方面才能的苏维埃人呢!只当他一开始和周围的人们接触之后,他就获得了无穷尽的力量,他就去掉了思想上的阴影,结束了他的惶惑和孤独的感情。同时,也就被大家需要起来了。他向胜利国营农场的人们讲前方的战事,就被大众所欢迎,人们就愿意留下他,马上给他拨出房子来。接着他在“五一”集体农庄组织了荣誉军人生产突队,解决了葡萄地的翻掘和播种菜蔬的难关,使整个地区掀起了劳动热潮。伏罗巴耶夫更进而忘记了自己的残废的躯体,去拜访居留在这个农庄周围的有才能而没被安置好的各样人物,他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他们布置好能发挥他们潜力的工作。於是伏罗巴耶夫又成为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了,他把自己完全融化在集体之中,而被那儿的人们热爱着,人们把他称作

“维他命诺维奇”。伏罗巴耶夫甚至就是病睡在当地的哥萨克葡萄种植家钦巴耳的院子里的病床上的时候,都在为人们解决问题。

有一次他组织了一个商谈会,由从德国囚禁归来的斯土品娜向大家介绍自己在法西斯国家看见的统冶者的罪恶勾当。这个座谈会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印象呢:

“波德聂别斯柯夫妇走得最晚。

“他们想告诉伏罗巴耶夫,说他们被这个晚会深深地感动了……

“他自己也被感动和迷惑了。……

“伏罗巴耶夫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跟人们亲近过,也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跟他们和好过。……

“他长久地闭住眼晴躺着,想着命运把他跟他们联在一起……

“他那旧日作战的工作,现在以新的方式闪亮在他面前。”

这样,他不仅把自己从那种认为不被人们需要的苦恼里傍脱了出来,而他更重新感到自己还依旧对人们有用。

最使他感动的是人们议决由集体农场拨款给他修建一所小房子。

“现在他有多少房子可以弄到手啊,只要活着就行。是的,事实上,他已经充满了力量生活着。不久就要死去的念头,现在已经没有工夫去想它了。人们走来何他申诉,告诉他自己的成功,听取他的忠告;他写信到前线去,帮人家给省报写通讯,或是考虑送给柯磊托夫的报告。”

此后,伏罗巴耶夫不仅安心在这儿工作下来。甚至当他的老朋友劝他重回到他曾经热爱过的军队生活中去时,他也不动心了。后来他终於被委任来领导这一区的工作。

故事发展到末了时,作者是这样给我们介绍伏罗巴耶夫的生活的:

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张。就是在学院里,在火线上,也从来不曾生活得这样丰富,恐怕没有一个地方,像在这里那样使他深深地感到他为人们所需要。他在自己所办的党校里讲授党史,帮助图书管理员组织读者会,给人们讲“战争形势”、“世界前途。”他感到不再需要自己的家了,因为整个区,事实上都是他的家,他在胜利农场里召集会议,他亲自整顿钦巴耳领导的国营农场。旱灾使他一会儿跑倒江河的上游,一会儿跑到深山的峡谷——那里在建造蓄水池。他是到处为家。谁也说不出他将在什么地方过黎明或黄昏。到处都在等着他,到处都需要他。

“当世界上有人需要你的时候,你是愉快的。”

伏罗巴耶夫曾经这样想过。现在伏罗巴耶夫就在这儿找到真正的愉快,真正的幸福了。

可是难道只有伏罗巴耶夫自己一个人找到幸福了吗?伏罗巴耶夫既是全心全意为集体服务,那么,如果集体没有幸福,他也不可能得到幸福的。因此,我们在这儿也看见了这个集体生活的变化。

读者总不会忘记作品一开始,这个被敌人摧毁了的地区那种荒凉冷漠的样子罢。可是自从“五一”集体农场掀起了生产突击的热潮之后,自从许多优秀的苏维埃人集中在伏罗巴耶夫的周围之后,就使这个区域里改变了生活的面貌。钦巴耳,希罗柯高罗夫这些老辈的苏维埃人;尤黎夫妇,斯土品娜这些苏维埃的年青的一代……这些饱受战争的创伤和痛苦,懂得用自己鲜血保卫苏维埃祖国和集体幸福的人,都在毫无保留地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和智慧为集体的幸福而工作着,到处掀起了生产的热潮。於是荒地丰收了,破房子修好了,新房子不断地出现了,各个农场都在发展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在提高着。

故事的发展总共不过一年的时间,而在全书快结束的时候,作者所描书的这个区域里人民的生活就跟伏罗巴耶夫刚到这儿来的那个废墟上的情况完全两样了: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秋天。

“……树木由於累累的果实而垂下了枝条……

“蔬菜园吐送着醉人的芳香……

“夜间烂熟的甜瓜喀啦啦地爆裂开来,湿腻腻的瓜子非常有劲地四方飞溅,使人不禁隐隐约约地想起收获、恋爱、婚礼和冬天之前休息的幸福时刻来。”

这就是大家用劳动创造出来的新生活。他们还要继续提高他们的幸福生活。伏罗巴耶夫在计划着从当地青年之中培养专家;当地的酿酒专家希罗柯高罗夫在招收实习生,集体农场还拨了一份特别奖学金;钦巴耳也在计划怎样建立少年花匠学校,怎样送青年人进大学,使国营农场和农业组合里有自己的学者成长起来。

总之,这整个区的人民,用集体的劳动把自己从穷困的境遇下解脱出来,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的生活了。在故事里,这个地区人民生活的变化和伏罗巴耶夫个人感情的变化是紧相结合着的。我们从而了解伏罗巴耶夫的幸福是与这儿的人民大众的幸福不可分割开来的。还是构成《幸福》这个故事的主要环节。同时,作者也就跟着故事的发展向读者解答了,“什么是幸福?”“怎样创造我们的幸福”这个主题。

根据这些艺术书面和这些典型人物,作者教育着我们:

人的幸福是建立在为社会主义的祖国谋福利的忘我劳动中;是建立在与周围的人们互相友爱的真诚的互助中;是建立在与集体利益共同一致的热情工作中;是建立在集体生活有了幸福的前提上。显然的这就是全篇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内容是具有深刻的共度主义教育的意义的。

与解答幸福的同时,作家向我们提到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当青年医生柯姆科夫和区委会女服务员列娜,在路过“鹰之峰”旁的悬岩时,他们谈到了这个悬岩被好多年前一位有心为后人谋福利的先

驱者凿出了一条石级,并装上了扶壁,引来了水源,更种了珍贵的松树。作者借两人的谈话告诉读者:生活不是专为自己,历史上有多少大公无私的先驱者用他们的劳动为我们造下了幸福。是的,我想,只有把自己的劳动果实为今天并为后人谋幸福的人,才能真正被人们所敬爱,才能真正享有幸福,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的人。

伏罗巴耶夫型的苏维埃人就正是属於这类的人。

三、苏维埃人的形象

主角伏罗巴耶夫,当然是作者所创造的斯大林时代苏维埃人性格的典型,他的那种为社会主义祖国的自我牺牲精神,像一根红线一样,一直贯穿着全部作品,不断地在感染着读者。除伏罗巴耶夫之外,作者还创造了一连串的优秀的苏维埃人的形象。他们为着苏维埃集体的最大的幸福,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的形象使我们确信着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的无可比拟的崇高和纯洁的精神面貌。

热爱祖国的老人钦巴耳,他在作品里每次的出现,作者都一直是用那种英雄诗歌的调子在歌颂他的。这是一位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女的英武的哥萨克老人。作者描写他埋葬他那为国捐躯的儿子的悲壮画面,是十分触动人们心弦的。伏罗巴耶夫几次在军队中看见他那种勇敢而沉着应战的老战士的姿态,那种为保卫祖国而倾家献身的凛然正气,使人不禁想起哥萨克的祖先——果戈理笔下的塔拉斯·布尔巴的英雄形象来(注)。再从他在国营农场的那种不知疲倦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看到他不但用生命捍卫着昨天已有的幸福,而且在辛勤地创造着今天的幸福,并积极地安排共产主义的幸福的明天。显然,作者给我们刻划了一位老一辈的苏维埃人的光辉的形象。从他的身上我们看见了传统的哥萨克人的勇武的民族精神和共产主义思想相结合的苏维埃人的性格。

集体农民出身的红军战士的典型——高罗德卓夫,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苏维埃第二代的崇高的品德。他是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争夺战的勇敢的战士,并一直随胜利的红军前进,到解放匈牙利时两腿受伤才退下来的。他坚定,聪明,是个可靠的事业家,他热爱乡土,热爱劳动,请看作者写他对庄稼的怀念吧:“我的双手好久没有触到庄稼了,当我睡觉的时候,我梦见小麦,我是一个联合机手。醒来之后还闻到麦子的香气。……我想念麦子——呵,真想全心全力去搞它……”

伏罗巴耶夫曾把这段谈话去告诉伟大的领袖斯大林,斯大林赞叹着说:“俄罗斯人都是庄稼汉啊。”我们想,这样的农民去作战,他怎肯对敌人放弃尺寸的乡土!而今天这样的战士又重来生产了,尽管他们的乡土被法西斯强盗蹂躏不堪而变成废墟,仍然会很快地恢复生产,并将迅速地超过而达到更高的境地!从而可以使我们理解到:有这样坚定倔强和有着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的人民,是谁也不能阻止他们前进,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的生活的。

女医生高烈娃在密集的炮火下勇敢而沉落地从事医疗工作的态度,表现了高度的革命的人道主义。当他正在为红军战士施行手术,炸弹炸倒了她身后的墙时,她连忙用自己的身体去掩护受伤战士,轰炸一过去,她又继续施行手术,这一行为,使所有在场的战士们不胜赞叹和感动。

她和伏罗巴耶夫始终不渝的圣洁的爱情——不因伏罗巴耶夫的残废而有过丝毫动摇,也正是斯大林时代品质高贵的苏维埃妇女的典型。

最动人的是儿童疗养院那几个残废儿童的倔强的性格。小姑娘济娜是不肯给法西斯指示游击队的方向被敌人截断了手指的。她对伏罗巴耶夫的那段谈话,已显示出她的勇敢坚强的个性和未来无限发展的才能。两手两脚全被德寇炸掉了的“圆面包”男孩拿依杰诺夫的强烈的生之意志。曾感动了任何和他见过面的人,只除了那个为资产阶级所豢养的美国记者在外。他在新年晚会上读莱蒙托夫的诗,读得那么激动,那么能感染人。他立志要做一个学者,他说:“我还要给德国人瞧瞧,一个俄罗斯人即使没有手,没有脚,也能够作些什么。”

这都是多么坚强的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儿童的形象!即使他们的形体残废了,他们将带着一颗多么美丽、多么坚强的心灵走进共产主义社会去,所以他们使曾经英勇作过战的伏罗巴耶夫在他们之前都感到惭愧不如!他们也使我们认识到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的惊人成就;更向我们预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更为崇高、纯洁的人类精神面貌。

四、斯大林的形象

除了一些普通的苏维埃人之外,作者在《幸福》里又有力地给我们把伟大的领袖斯大林的形象介绍了出来。《幸福》里斯大林的描写,虽然只占很小的篇幅,却是全篇极精彩的地方。它使我们感到斯大林的光芒贯注全文;它使我们感到斯大林的光芒照耀着全苏维埃人民的幸福的生活。

斯大林在作品中曾出现三次,两次在火线上,一次是在克里米亚和伏罗巴耶夫的会见。从这儿作者使读者宛如亲自看见了斯大林,看见他的脸上的每一轮皱纹和愉快的微笑;宛如听到了斯大林的亲切谈话的声音;作者写道:“伏罗巴耶夫当斯大林从桌前站了起来,一边想,一边走来走去的时候,伏罗巴耶夫也站了起来,他不知道还是跟着斯大林走好呢,还是留在桌旁边,……”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们似乎也站到了斯大林跟前,有些手足无措,感染了伏罗巴耶夫同样的感情……。

然而,作者更成功的,还不是对领袖的形象的描写,而是作者能显示出领袖的伟大的精神在苏联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据作者说:“在所有战线的士兵之间流传着关於斯大林亲自出巡的神话,越是困难的作战地区,人们越是坚定不移地相信他的出现”因而人民克服困难的力量也越大。高罗德卓夫就

(下接第二十页)

(上接第三十一页)

是享有着这种斯大林曾来亲自指挥过他们战地的幸福的感情的。

我们在这儿看见当伏罗巴耶夫和斯大林会见后,向同志们述说着斯大林对他们的工作的指示时,这些人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兴奋啊!钦巴耳说:“现在只好拼了命来干,不过一定要弄出些成绩来。”斯土品娜:“我变得两样了,我一下子变大了,就像派了我去担负一件重要的工作一样。”毫无疑义地,斯大林和伏罗巴耶夫的谈话,给伏罗巴耶夫的鼓励与指示就是推动这个地区的幸福的生活的伟大力量。而斯大林对伏罗巴耶夫谈到今后粮食问题,更可以使我们体会战争还未完全结束时,领袖巳经在考虑全苏联人民战后的幸福生活了。因此,作家在这儿给我们描画的斯大林的形象,使我们深深感到斯大林的光辉。永远照耀着苏联人民的幸福的生活。

五、结语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就是要求作家在他的艺术形象里能真实地反映现实,能反映在发展中的现实,能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能以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人。

《幸福》是战后苏联文学中杰出的作品,它生动地描写了战后苏联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如何用自己的劳动在法西斯毁坏了的废墟上重新恢复生产,重新创造自己的幸福的真实的现实;它展示了苏联人民正向那里走去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远景;他刻划了好些个爱劳动爱祖国的优秀的苏维埃人的形象,描写他们如何建设今天的幸福,如何在迎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幸福。这说明作者巴夫连柯在这儿就正是遵循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原则,创造了辉煌的艺术的画面来教育着我们。所以,毫无疑义地《幸福》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最优秀的作品。

(注)塔拉斯·布尔巴是果戈理所作小说《塔拉斯·布尔巴》中的主人公。见果戈理:《密尔·格拉得》,孟十还译,文化生活出版社刊行。

猜你喜欢
巴耶夫苏维埃斯大林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吉国总统想“专心做音乐”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作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的游戏*——以《恰巴耶夫与普斯托塔》为例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
斯大林军事学术的几个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