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培养下成长的青年工业劳动模范

1952-08-16 02:34
中国青年 1952年11期
关键词:工人车间事故

在祖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有着无数工农出身的青年,他们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由不懂技术到掌握技术,成为生产战线上的优秀战士,并逐渐成长为新型的、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张义昌就是其中的一个。

张义昌在日本占领期,是在煤矿里做苦工。三年前,他还是沈阳化工厂硬化油工厂一个普通的木工。可是一年前,他却改进了五项重大技术,创造了适合于化学工业生产特点的一套工作方法,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沈阳市的特等劳动模范。而现在,他是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够这样飞速地进步呢?正如张义昌经常和同学们说的:“没有党的培养和教育,我这个穷孩子那里有今天!”党帮助他提高了阶级觉悟,而高度的阶级觉悟和政治热情,又促使他悉心去掌握技术,改进生产工作方法。

张义昌是一个贫农的儿子,十六岁上,被日本鬼子抓到东北本溪煤矿当劳工,受尽了折磨,和他同时被抓去的九十七个人只有五个人活着出来,后来他侥幸地逃到沈阳化工厂硬化油工厂当木工,但依然没有改装他的受压迫受剥削的生活。沈阳解放以后他认识了共产党。一个在旧社会受尽了折磨的青年工人,一旦遇到了自己的政党,像鱼得到了水,在党的教育下,张义昌很快地提高了觉悟。党告诉他今天工人阶级巳经成了国家的主人,工人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参加祖国的建设。于是他积极地参加了各种工作。他说:“我一想起当了主人,那股劲就上来了。”一九四九年七月,他参加了青年团,九月,就被吸收入党,后来又到党校学习了一个月。在党的教育下,张义昌开了眼界,认识了工人阶级的远大前途。他说:“从此以后,我工作时不再只是看到木工工作,而是想到整个的党和共产生义的事业了!”

一九五○年一月,党把他调到硬化油车间工作。这个车间当时是工厂中最落后的一个车间,里面没有一个党员,工人和技术人员不团结,每月要出二三十次事故,经常不能完成生产任务。党告诉张义昌:“你的任务就是在车间里团结群众,消灭事故,搞好生产。”他一方面感到任务很光荣,但也惶恐。他想:“我是一个木匠,怎么能搞好这样的化学工业生产呢?”第一天,他到车间上工,看到车间高大的换房,复杂的机器,工人和技术人员细致的劳动,他就感到不知所措。下班后,他急忙找到了党支部书记阎孝先说:“我不懂化学知识,把我调出作其他工作吧!”阎孝先就问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们是怎么会掌握这样的技术的?”张义昌想了想回答说。“学会的。”阎孝先说:“对,人家能学会,你就不能学会?”当晚回去,他想起平日党所致导他的:工人阶级不能被困难吓倒,应该克服困难,学会自己所不会的东西。他就决心要完成党所交给他的光荣任务。

当张义昌刚到车间的时候,有些落后一点的工人谈笑张义昌没有技术,是“白帽子”。甚至当面打击他:“我吃的碱监也比你吃的高粱米还多!”然面,张义昌却不顾这些,他想到自己是来工作的,工人是自己的阶级弟兄,他们有缺点,是旧社会给他们的。应当很好地向他们解释教育。于是,他一有空便主动和工人在一起,一方面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另方面也从生活上去帮助他们,比如有的工人工作忙,张义昌就帮助他洗衣服;有一个工人病了,他就经常去看他,并向工会和其他工人借了五十万元,帮他医好了病。这个工人非常感谢他,其他工人也受到很大的教育。不到一月,张义昌和车间工人的关系就搞得非常好,大家都相信他,都乐意和他接近了。

可是这时,车间的情况还没有基本转变,事故仍不断发生,生产依然不能按月完成任务。张义昌被分配作白土处理(注)工作,经常发生跑油事故,油由冷却管流入水沟,每次浪费不下十五公斤。他没有办法解决,只好在每次跑油之后,跑到水沟旁,用木板轻轻地把油弄出来。在工作中张义昌深深感到自己缺乏技术的苦恼他想到只有迅速地学会生产科学知识,才能改进生产,消灭事故。

当时,团的组织正号召青年工人订立师徒合同,学习技术。在组织的帮助下,张义昌就在一九五○年二月和技术员李咸申订立了师徒合同。

张义昌看到自己有了学习技术的机会,他好不兴奋!可是当李咸早告诉他要在两月内学好算术、化学分子式、方程式及精油部操作等课程的时候,他大吃一惊,他想:两个月,学一门算术就够重了!学那么多,怎能完成任务呢?但是他知道,现在工厂迫切要求工人掌握技术,自己应该早日学会,同时李咸申也向他保证:“只要你好好学,我保证将你教会 。”张义昌一见老师表示了决心,也开始建立了对学习的信心。

张义昌在学习中是存在着困难的,最主要的是文化程度低。他小的时候只念过几天书,解放后,虽然参加了工厂业余文化班的学习,但也只有小学三四年级的程度。在学习时,虽然老师采用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白天学技术,晚上讲理论,但他一时也难以理解。一星期后,老师给他出了几道题目考试,他只得了十分。张义昌的心事像火烧的一样。这时,党支部书记又告诉他:工人文化低,是由于过去受反动统治者剥削、压迫的结果,今天,工人应该克服这个缺点。张义昌就想起自己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现在党给自己带来了幸福,有了吃有了穿,而且还给学习技术的机会,他想到如果自己不克服困难,就对不起党对他的培养。从此,张义昌学习更加劲了。他每周订出学习计划,一边学技术,一边学文化。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他提出“不浪费一分钟”,当别人下班后,他还是留在车间继续研究操作技术。在学习中,他经常记起党支部书记说的一句话:“一个人不怕学不会,只怕不钻研。”因此他一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随时钻研并请教旁的工人和技术员,决不含糊过去。有次,他为了一个问题,就和车间工人金文有谈了两天,才搞通。有时,他白天有个问题没有解决,晚上就睡不着。后来,他便请李成申和他住在一个屋子里,他们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研究问题,张义昌在学习上得到了很大的便利。

在高度的政治热情鼓舞下,张义昌终于不断地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地由十分跃进到七十分、一百分,以后一直保持者很好的成绩。这样,他就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学会了精油部的操作原理、化学反应和分数四则计算等。

在学习中,张义昌也不断地帮助李咸申进步,使他也成为了光荣的青年团员。

张义昌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绩,愉快极了。刚到车间时,他对化学是没有兴趣的,工作是作为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来完成。可是,现在,他对化学有兴趣了。

张义昌知道,学了一点技术,并不是自己任务的完成,而是自己担负更重大任务的开始。当时车间跑油的事故仍很严重,当地在学习技术过程中,就在考虑着怎样才能改进这种跑油的现象。他日夜开动脑筋,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他发觉到原来的白土处理操作法不合理:先开动真空泵,停止后再加温抽油,因为温度太低就容易跑油,于是他根据老师给他讲的关于油的挥发性,和农村中利用风力扬场的原理,他把操作法改为:一边闪动真空泵,把温度从三十度加高到九十度,一边抽油,这样,就防止了跑油事故。

在工作和学习中,张义昌逐渐懂得:化学工业生产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靠群众的力量,特别需要工人与技术人员很好地互助合作,才能改进生产。当地发现了问题,就马上找工人和技术员商量,寻求解决办法。一九五○年十二月,张义昌发现油脚皂含油量过多,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于是,他便和技术员张世同共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其中含油量占百分之八十。张义昌感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便通知三班在操作中找原因,并继续和张世同研究操作规程。经大家实验,得出许多经验:张义昌小组提出原油在温度三十度“加碱反映慢,应当在四十度以上加减。”周振昌组提出“加温后不用搅拌,好使油分离出来。”丁文有小组提出“加碱后搅拌十分钟即可。”张义昌便和张世同把这些经验集中起来,请工程师作理论上的分析,证明这样作符合理论。这样,就改进了操作,使油脚良的含油量从百分之八十降低到百分之四十,每日省时三分之一,并节约人民币一百六十万元。

张义昌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主动地和组织上谈,而组织上则是及时地鼓励他,帮助他克服困难。如常张义昌小组学习马恒昌小组先进工作经验后,建立工交班检查制,可是有的小组工人觉得“太麻烦”,因此,制度贯彻不下去。这时,党支部书记阎孝先就告诉他应起带头作用,“凡事作在前头,主动帮助别的工友。”张义昌就发动小组工人每天提早上班,帮助其他小组作好清洁工作,带动了其他小组执行制度。张义昌说:“由于我依靠党,信任组织,所以我就能在组织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做好工作,避免了许多错误,并不断进步。”张义昌就是这样在党的不断地教育和培养下成为了沉阳市特等劳动模范。在一九五0年四月到一九五一年二月,他和他的小组改进了五项重大的技术问题创造了适合于化学工业生产的一套工作方法,使他们车间改进了五十二件技术,并培养了四个先进小组,消灭了事故,大大提高了生产。他们车间从落后车间变成了模范车间。一九一年九月一日,张义昌被调到人民大学学习。当他踏进人民大学的校门时,有着说不出的喜悦和感谢。在一次会议上,他说:“在旧社会,我们工人进入学校就会被当成小偷看待,然而今天,当把我培养成劳动模范,送我上大学,我入校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党对我们工人真比交母还亲。”他刚入校时,只有小学程度,几乎赶不上班,但由于他不断努力,终于在九个多月内将文化提高到初中程度。在今年六月的考试中,他的每门功课都得了最高的分数五分。张义昌在党的培养下成长的过程,说明了党对劳动青年一代亲切的关怀,说明了工人阶级在自己的政党的教育下,在他们高度政治觉悟下,完全能克服困难,迅速地掌握科学技术知识,成为新型的,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注)白土处理,是豆油制成精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步骤,其作用使豆油脱色、脱臭、去渣。

猜你喜欢
工人车间事故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学中文
废弃泄漏事故
招工啦
小恍惚 大事故
“扶贫车间”拔穷根
把农业搬进车间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