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期
刊物介绍
《作物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作物科学的学术期刊。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华农学会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 后相继改名为《中华农林会报》、《中华农学会报》、《中国农业研究》和《农业学报》, 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办刊宗旨是为繁荣我国作物科学技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加速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 《作物学报》从1999年起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的资助。2006—2011年连续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从2002年起连续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授予“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和2008年版)登载, 《作物学报》被列在“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的首位。
作物学报
- 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及遗传效应
- 玉米抗禾谷镰刀菌的转录组分析
- 小麦矮秆种质SN224的鉴定及农艺性状QTL分析
- 北方冬麦区新育成优质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相关性状分析
- 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水稻千粒重基因tgw6突变体的创建
- 宁麦9号及其衍生品种(系)揉混特性的关联分析
- 机插条件下低氮密植栽培对“早晚兼用”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淮北地区水稻品种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
- 钾肥用量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物质积累及其产量的影响
- 双重化控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和籽粒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小麦胚中不同形态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
- 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筛选与鉴定
- 利用HMW-GS全缺失突变体快速构建Glu-1位点近等渗入系
- 小麦wzy2-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