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学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专辑
- 情理之辩: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资源的二维结构
——以李贽为中心的考察 - 从失控到宽恕:努斯鲍姆愤怒理论的嬗变
- 自然意象的形成与晋宋诗画的转向
- 无意义符号:从思辨唯物主义到思辨诗学
- 自然科学知识如何参与自然审美
——对科学认知主义理论难题的反思 - 论《洛阳伽蓝记》中的国家意识与正统观念
- 犹带齐梁:论初唐对梁代七古的转换
- 论苏辙对《维摩诘经》的接受
- 《世说新语》文献的生产、流通与晚明“世说”风尚
- 清代三家《词品》的词体品评建构与文体价值
- 单士厘与晚清新式闺秀的身份建构
- 作家韩少功的汨罗模式
- 再论九十年代先锋小说的危机与转型
- 《诗刊》的成长:诗刊社的“跨界”与“有声”
——诗刊社与中国当代诗朗诵及朗诵诗发展关联研究 - 与格标记的发展演变
- 山西偏关方言的时体系统
- 湖南龙山方言“来”的多功能用法及语法化
- 基于复杂网络的中越传统节日关键词对比研究
- 网络语境中新兴“谓词性X+子”式的态度评价意义及形成探讨
- 论汉字形象产生意义
- 文言语气词“也”二论
- “逃跑”义常用词的使用及其演变
- 《十三经注疏》中道德概念的空间隐喻研究
- 中国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类型构成与开发思路
- 民俗叙事:瑶汉民族共享符号的构筑与认同
——以广西富川刘仙娘信俗为例 - 网络民俗
——媒介化时代民俗的空间衍变、关系重构与新民俗生产 - 《宋史·艺文志》经部宋人四家佚著考述
- “恭”的礼义内涵及其学理阐释
- 顾炎武“经学即理学”说辨析
-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