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

  • 《杂病源流犀烛》论治痿证探析*
    烛幽,心明眼亮。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因其多发生在下肢,故古籍中又有“痿躄”之称,其又被称为“痿痹”“痿易”“痿厥”[2]。在西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等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的临床表现多与本病类似,可参考其诊治。痿证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设专篇讨论痿证,对痿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后世诸多医家基于此,对痿证的病因病机进一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7期2023-09-10

  • 陈枫教授针刺治疗痿证经验
    痪在床。中医的“痿证”是指肢体经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1]。《素问·痿论》中最早论及痿证,其中定义的痿证是广义的,可以包括人体内在脏腑及外在五体、五窍、五华的形态萎缩、功能痿废;而本文的痿证主要针对狭义而言,任何肢体或局部肌肉的痿废不用都隶属其范畴,临床上脊髓或脑部病变导致肌肉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变,乃至一侧面肌瘫痪无力的面神经炎皆属痿证[2]。现检索临床文献上针灸治疗痿证多从“治痿独取阳明”中着手,或只取足阳明胃经穴位;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1期2023-03-22

  • 基于数据挖掘的《医案类聚》痿证用药规律分析
    100700)痿证是指外感或内伤、精血受损、肢体筋脉弛缓无力、肌肉痿废不用的一种病证,为五脏气热致筋脉弛缓、痿弱不用之病[1-2]。痿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重症肌无力等,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可达50%,西医多认为与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等抗体密切相关,常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等治疗手段[3]。上述治疗手段存在经济压力大、花费时间长、治疗过程痛苦的缺点,且治疗效果常不能尽如人意。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3年2期2023-03-15

  • 叶天士辨治痿证学术思想特色探微
    治方面颇多创见,痿证的证治正是其中的重要代表。痿证主要指肢体痿软无力,甚至不能随意运动的一类病证[1],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属于临床常见疑难病。中医认为其病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其治疗以虚、实为纲,虚者宜祛邪和络,实者宜扶正补虚。通过研读叶天士治疗痿证的相关医案,发现其在继承历代医家诊疗经验基础上,对痿证的因、机、证、治都有详实而独特的论述,兹探析如下。1 痿证因机1.1 经热络热,痿痹有别 叶天士在继承《素

    吉林中医药 2022年6期2022-11-26

  • 基于《黄帝内经》“治痿独取阳明”探析脊髓损伤的治疗
    中医学“体堕”“痿证”范畴,《内经》对“痿证”明确提出“独取阳明”之治疗法则,基于“治痿独取阳明”理论辨治SCI,可为其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指导。1 治痿独取阳明之要义“治痿独取阳明”首见于《内经》,主要是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治疗痿证,历代医家都将“取阳明”作为指导治疗痿证的基本法则。此处“阳明”主要是指中焦脾胃,阳明胃脉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泉,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筋脉,若阳明虚则筋失所养,足废不用。1.1 痿证的概述对于痿证的病因病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23

  •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痿证特色探微
    皆有论述[1]。痿证之论最早见于《内经》,但因论证简略,治法过少,后人难以悉尽经旨,孙一奎有感于“世之病痿者甚多,而治痿之法甚少”。其畅先哲所发之未尽,不前贤之所发未言,集论方与治验于《赤水玄珠》《医旨绪余》《孙文垣医案》三书中,临床疗效显著。今临床愈发深入对痿证发病机制的探讨,基于古籍研究及现代医学理论日益完善中医治疗方法,辨病、辨证论治模式广泛运用于痿证临床治疗[2]。笔者不揣简陋,希冀通过剖析孙一奎自创治疗痿证之方,挖掘其痿证辨治经验及学术特色,以期

    环球中医药 2022年11期2022-03-23

  • 金元四大家痿证诊疗思路探微*
    230001)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疑难病证。《素问·痿论》提出痿证发于肺热叶焦的病机、独取阳明、补荥通输的治则、五脏痿的分型。后世在此基础上,多有继承发展。金元时期,医学争鸣,学派蜂起,有“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说,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四人以其鲜明学术特色、高超医技被推崇为“金元四大家”,于后世影响尤其深远[1]。四家在痿证的病因阐发、辨证证候和治疗方药等方面,均多有发展和创见。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4

  •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痿证学术思路浅析*
    。孙氏著作中对于痿证的论述理法俱备,治病多验,且有其独到的治疗方法[2],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孙氏辨治痿证摒弃以风论治,反以调补气血为重点,体现了新安医家对固本培元的重视[3],更提出了“诸痿切不可作风治,误则成痼疾”等独到观点,现就其学术思想和诊疗特色概述如下。1 广询博采,自成体系孙氏在其著作《赤水玄珠》中将汲取各家之长体现得淋漓尽致[4],主要表现在对痿证的理法方药的阐述中,孙氏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思想,并广询博采,兼容前贤所长[5],对于痿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4

  • 浅析“各补其荥而通其俞”※
    问·痿论》阐述了痿证的治疗原则:“治痿独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俞”及“各以其时受月”。笔者对“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这一条原则存在疑问,《难经》言“荥主身热”[1],然《素问·痿论》明确提出“五脏气热”是痿的重要病机,既然五脏有热,为何不采用清热之法,而偏要补其荥?1 教材解释1.1 因其虚实选穴 王庆其教授主编的《黄帝内经病证学概论》对“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解释为:“此说体现了《内经》辨证论治的思想。”[2]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判断其病所在的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21期2021-12-02

  • 治痿未必独取阳明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从《黄帝内经》理论出发治疗痿证思路探讨
    不能运动[1]。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2],轻者肢体痿软无力,重者肢体痿废不用,肌肉萎缩,更为严重者可导致吞咽、呼吸困难。其中,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又称为“痿躄”,目前临床上以下肢痿弱为多见。痿证相当于现代医学多发性神经炎、急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脊髓空洞症、周期性麻痹、急性脊髓炎、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2]。2 关于“治痿独取阳明”在痿证的治疗中,医家常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1-29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CU-AW属于“痿证”等范畴,以肺热叶焦、肝肾不足以及脾胃亏虚等为主要病机,故治疗以补益脾胃、温通经络等为主要原则。因此本文就ICU-AW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肌无力;痿证;西医;中医【中图分类号】R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6-373-01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获得性肌无力(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m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6期2021-07-06

  • 谈中医对小脑萎缩的认识*
    小脑萎缩不可概以痿证论针对小脑萎缩步行障碍、共济失调等临床表现,其当属于中医“痿证”范畴[5-6]。最新研究指出,本病初期表现为共济失调,后期多以构音障碍为主[7]。由于本病涉及多系统,早期患者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辐辏障碍及眼外肌运动障碍,少数患者亦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部分还可见渐进性全身肌力增高,出现类似震颤麻痹的情况。除此之外,当小脑萎缩出现非运动性表现时,还可见认知与语言功能障碍。有研究表明小脑与精神疾病相关,包括精神分裂症、双向障碍及成瘾行为等

    中医学报 2021年4期2021-04-17

  • 李中梓痿证诊疗思想探微*
    ,重视医风医德。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李中梓对于痿证的认知,在《黄帝内经》所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蹩”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五脏之痿,皆因肺热最高”。在治则治法上,李中梓认为,“不独取阳明而何取哉”,并在张仲景、李东垣、朱丹溪等的治疗方法上进行了发挥与补充,倡导三因制宜,温补为善,标本择治,其学术思想具体体现如下。1 博采众长,遍取各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博采众家理法,尤其对于痿证的理法方药,

    河南中医 2021年1期2021-04-17

  • 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痿”的范畴,为痿证的一种。《素问·痿论篇》曰:“论言治痿者,其独取阳明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治疗痿证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探索中医药治疗PMOP的新思路、新方法,笔者对PMOP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进行了论述,从健脾益气、肝肾同调两个方面对从“治痿独取阳明”论治PMOP进行了探讨。1 PMOP的中医病因病机PMOP属“骨痿”的范畴已逐渐在中医界形成共识[6-7]。《素问·痿论篇》曰:“肾

    中医正骨 2021年8期2021-04-17

  • 朱丹溪痿证诊疗思路探微*
    230038)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朱丹溪力辟时人“风痿混同”之弊,为与风证区别,多从内伤角度论治痿证。朱丹溪在《黄帝内经》痿证责之于肺的基础上补充了脾、肾二脏,认为肾水不济君相二火是痿证发生之根本,由此提出 “泻南补北”的治痿大法,并在《金匮钩玄》中对痿证进一步辨证分型,以湿热为纲,细分出湿痰、血虚、气虚、血瘀5种证型。朱丹溪论治痿证别出心裁,笔者不揣简陋,兹从病因病机、临证治疗、遣方特色诸方面探析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3-29

  • 叶天士辨治痿证思路探析❋
    指南医案》载:“痿证”凡二十二案集中体现了叶氏痿证诊疗思想。其辨治痿证上宗《黄帝内经》之余,有在经在络、卫气营血、奇经八脉之别,且治痹防痿、未病防变创见显著。笔者不揣简陋,将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痿证辨治思路分析如下,以飨同道。1 在经在络,治痿有纲《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与络都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而痿证之发正是因为气血不及四末,机体无力,痿而不用,经与络皆为痿证病位所在。叶天士辨治痿证经、络分辨,且对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2021-03-29

  • 李军应用柴葛二陈桃红四物汤诊治痿证经验
    痰瘀交结论”诊治痿证经验总结如下。1 痿证病属痰瘀交结在现代医学领域,痿证被视为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以一系列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症状多见肌无力、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重者呼吸吞咽困难,甚至死亡[1]。在中医学领域,“痿证”一词由来已久,首见于《黄帝内经》中对痿证的描述,“阳明虚则宗筋纵……故足痿不能用”,西汉马王堆出土的《简帛医书》中详细记载了痿证治疗以“灸法”“导引”“药物”3个方面[2]。针对痿证的诊治,历代

    吉林中医药 2021年8期2021-03-27

  • 段海辰教授治疗痿证经验*
    450000)痿证是指患者筋脉痿软迟缓,肌肉瘦削无力,双手无法握物,双足痿软,皮肤麻木,日久肌肉萎缩渐盛,运动受限甚至丧失的疾病[1-3]。西医学症状多见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结缔组织疾病的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传出神经元疾病,以及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西医学尚无该病的病因,且治疗上暂无令人信服的效果,而中医以丰富的经验、辨证论治

    中医研究 2021年10期2021-03-26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叶天士治疗痿证的处方用药规律*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1],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病变等疾病,具有相对罕见、病情危重、预后较差的特点。叶天士将脏腑辨证、寒热虚实辨证、奇经八脉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治疗痿证疗效较佳。现对叶天士治疗痿证相关医案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和特色,以期为临床辨治痿证提供思路。1 资料与方法1.1 数据来源以《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

    西部中医药 2021年12期2021-02-14

  • 扶阳益气配合火针治疗痿证的临床应用举隅
    ,天津)0 引言痿证为肢体筋脉缓慢,手足无力蠕弱,不能随意活动,日久则为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一些脑脊髓疾病,如脊髓炎症、脑脊髓外伤、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导致躯体行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归于中医“痿证”范畴[1]。笔者根据扶阳学说理论及临床症状,认为阳气不足为痿证病机关键,治宜针药并用以扶阳益气,以药物之气补人之亏虚,佐以火针温通经脉,从而达到温扶阳气,濡养筋脉作用。理论上扶阳学说崇尚温扶阳气,喜用桂、姜、附等辛热药物补阳气,起到治疗效果。火针治疗痿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2021-01-06

  • 论风药在痿证治疗中的配伍运用
    归于肤表、四肢。痿证是一种形体枯萎、肢体无力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肌肉麻木、筋脉拘挛或骨软无力。外感、房劳、饮食偏嗜、情志过极皆可伤及五脏,脏腑虚弱,不能荣养筋骨及肌肉,痿证由生[2],治痿方剂中配伍风药有助于痿证的痊愈。1 痿证病机1.1 湿热困阻,经筋弛长成痿湿热困阻经筋,经筋不能收束,肢体弛纵可以成痿,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湿热可由外感水湿化热而来,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中“岁土太过,雨湿流行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0期2021-01-05

  • 颈椎病中医证候特点与X线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发作3~5d;④痿证型:以肢体无力、行走不畅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瘫痪并伴有大小便失禁;⑤五官型:以眼睑无力、咽部不适、耳鸣等为主要特征,相对其它类型较为少见。X线检查:重点观察颈椎边缘骨质增生情况、颈椎间隙及间孔变化、生理弯曲等。1.3 观察指标统计130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及X线检查结果,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9期2020-12-17

  •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研究进展
    ,一般将其归为“痿证”的范畴,痿证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论述:1.1 肺热叶焦最早出现于《素问·痿论篇》中,其指出肺燥则不能输布精气于五脏,因此五体失养,肢体痿软,无以运动。同时《素问·痿论篇》也指出本病的病因还包括热伤五脏、思想无穷、焦虑太过、有渐于湿、远行劳倦、房劳太过等。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篇》中提到:“痿,谓手足痿弱……肺金本燥。”故将痿证的病机主要归于肺燥。张从正亦将痿证病机总归于肺,并在《儒门事亲》中进行了论述,指出其病

    中医研究 2020年12期2020-12-09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汤剂治疗痿证用药规律分析※
    山063000)痿证是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疾病。《黄帝内经》将痿证称为“痿躄”,其中“痿”指萎缩或失能,“躄”指足不能行,尤以下肢痿弱常见。《素问·痿论》言:“五脏各有所合,故皆能使之痿。痿者,痿弱无力,举动不能也。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1]秦景明《症因脉治·痿证论》中将痿证分为外感与内伤,其中外感痿证包括风湿痿软、湿热痿软、燥热痿软;内伤痿证包含肺热痿软、心热痿软、肝热痿软、脾热痿软、肾热痿软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13期2020-07-29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古籍中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痿证的处方用药规律
    点上看,其与中医痿证的症状具有高重合性,故多版中医内科学教材将其归为“痿证”范畴,并基于痿证辨证论治[7]。ALS的中医治疗思路,可以参考古籍中对于痿证辨治的论述。中医古籍中存在与ALS具有相似主症的条文和方剂描述,但至今仍无公认的系统的辨证论治综述。本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检索并提取中医古籍中具有ALS症状特征的痿证条文及方剂,运用统计软件分析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辨证选取中药处方进行治疗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文献来源采用湖南电子音象出版

    环球中医药 2020年6期2020-07-21

  • 名医李军巧用补肾健脾法诊治痿证思路探析
    颅脑痰瘀说”论治痿证的理论详细阐述如下,以供广大医者研读。1 对痿证的中医认识1.1 病名运动神经元病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相关病名的记载,中医根据其特征性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痿证”范畴。裘昌林[1]和仕丽[2]等认同肢体痿软无力、肌肉容积减少、椎体束征等症状归属于痿证的说法,均认为伴有球麻痹症状时,归于痿证不恰当,应归属于“瘖痱病”范畴,因此关于具体的病名划分归类,中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李军教授认为该类疾病不应该过分纠结于中医病名的划分,而是应该充分发挥中医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2期2020-02-16

  • 张锡纯治痿学术思想探析
    》等篇详细论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当代临床治疗痿证,或用其方[1-3],或师其法[4],皆有效验。痿证是一种形体枯萎、软弱无力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麻木、筋脉拘挛或骨软无力。张锡纯在该书中有时称痿证为痿废,又兼包揽偏枯、瘫痪等病。兹将张锡纯治痿学术思想探讨如下。1 张锡纯论痿证的病因病机1.1 宗气虚损下陷是痿证发生的根本原因 肢体运动与胸中宗气(即张锡纯所言大气)息息相关,宗气充盈则能统摄全身,肢体动作自如,张锡纯言“至胸中大气,独名为大气者,诚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0期2020-02-15

  • 基于营卫理论的痿证康复机制探讨*
    病均属于中医学“痿证”的范畴[2]。现代康复医学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不同,多采用呼吸训练、核心肌群肌力训练、有氧运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等[3]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4]患者的言语、肌力、平衡、姿势控制等各项功能。从中医的角度该如何去阐释这些康复治疗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传承人,在研读经典的过程中发现,《黄帝内经》中的营卫理论与呼吸、循环、代谢、运动、感觉、免疫、精神思维活动等诸多功能相关[5]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6期2020-01-10

  • 周期性麻痹的中医病机以及同中医内科的诊治研究
    中医将本病纳入“痿证”范畴,常规而言“痿”与“痹”属于两种病变,前者属热虚证,后者属寒实证,患者虽然肢体痿弱,但诱因为弊病痛久,肺脏之热则可致痿[4-6]。现选取80 例患者,详述周期性麻痹中医病机,并探讨中医诊治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 年12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80 例周期性麻痹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n=38)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n=42)采取中医疗法。对照组中男性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4期2019-12-17

  • 名老中医陈卫川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经验举隅
    型肌营养不良症;痿证;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9-0073-02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的肌肉变性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多在10~20岁起病,临床表现为缓慢进行性加重的骨盆带肌肉无力和萎缩,腰椎前凸,后逐渐累及肩胛带肌肉,平均起病20年后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10期2019-12-02

  • 国医大师熊继柏辨治疑难病验案举隅
    疑难病;唇风;痿证;痉挛性斜颈;熊继柏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7.003〔Abstract〕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 are difficult in both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National TCM Master XIONG Jibo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7期2019-09-10

  • 陈少玫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
    统萎缩可属中医“痿证”、“喑痱”、“眩晕”、“颤证”、“厥证”、“阳痿”、“遗尿”等范畴[2]。陈少玫认为多系统萎缩患者无论起病时以哪种临床表现为主,终归将发展成肢体萎废不用,故将其归属于“痿证”。《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痿”的概念,并提出了五脏痿论,为后世对痿证病因病机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手足不遂者,由体虚腠理开,风气伤于脾胃之经络也。足太阴为脾之经,脾与胃合;足阳明为胃之经,胃为水谷之海也。脾候身之肌肉,主为胃消行水谷之气,以养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7期2019-02-12

  • 论《黄帝内经》痿证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思路*
    的研读思考,认为痿证与CAG之“萎”在病因病机上高度一致,故创新运用《黄帝内经》痿证相关理论指导临床CAG的辨治。现将心得感悟资述如下,冀其有着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和可观的临床疗效,望求证于同道。1 病起同源痿证是指四肢萎废不能用,肌肉逐渐萎缩之病[3],首见于《素问·痿论》。该篇对于痿证的病因论述尤为详细,大抵可归纳为以下3类:一为情志不畅,气郁化热,而致心肺气热,郁热伤阴。肺热叶焦,不能化气生津、滋润皮毛,则皮毛虚弱急薄,发为痿躄;心气热,脉络受损,气血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1-14

  • 马培之辨治痿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种,收集马氏治疗痿证医案20例,共收集处方27首。本文根据马氏治疗痿证的医案处方,运用EXCEL分析频数,SPSS Modeler18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分析马培之治疗痿证医案中药物间的关联性,探讨其辨治痿症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现汇报如下。1 痿证的病因病机痿证是指以肢体无力,肢体或者局部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为临床特点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痿证的发生,多由六淫之邪外侵,及饮食、房室、劳倦、情志内伤等所致。痿证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但亦不外乎外感及内伤。湿热之

    中医药信息 2019年1期2019-01-06

  • 马培之辨治痿证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种,收集马氏治疗痿证医案20例,共收集处方27首。本文根据马氏治疗痿证的医案处方,运用EXCEL分析频数,SPSS Modeler18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分析马培之治疗痿证医案中药物间的关联性,探讨其辨治痿症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现汇报如下。1 痿证的病因病机痿证是指以肢体无力,肢体或者局部肌肉萎缩,不能随意运动为临床特点的一种病症。中医认为痿证的发生,多由六淫之邪外侵,及饮食、房室、劳倦、情志内伤等所致。痿证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但亦不外乎外感及内伤。湿热之

    中医药学报 2019年1期2019-01-06

  • 桂枝汤加减治疗痿证1则
    霞桂枝汤加减治疗痿证1则曲体乾1殷军华2邹 霞1桂枝汤;痿证;辨证论治桂枝汤为《伤寒论》之经方,为“太阳中风表虚证”而设。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意即:风寒感冒有汗的用桂枝汤,疗效之佳无须赘述,今重点探讨“桂枝汤”在部分杂病中的应用。应用要点宗其原意:表虚,或受寒侵,或受湿侵,或受风侵,或是风寒湿杂生,抑或是素有水饮,复感外邪而致病等,此为其主要病机,并作为诊断及治则的主要依据,结合某病的特有证候,辨证施治,只要辨证得当,疗效显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2017-06-07

  •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但是历代医家对痿证病因病机的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专篇论治痿证,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徐明涟教授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以辨证论治为指导,讲求治病求本,并与经验用药相结合,其经验用方治痿汤在临床工作中屡获效验。【关键词】痿证;治痿汤加减;重症肌无力;徐明涟【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70-02徐明涟教授从事中医神经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曾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西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4期2017-05-12

  • 《临证指南医案》论痿证之成因与奇脉诊治
    临证指南医案》论痿证之成因与奇脉诊治欧阳八四,葛惠男苏州市中医医院,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江苏 苏州 215009痿证成因是多方面的,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梳理痿证发生的原因,着力于“奇脉少气”。在清肺热、治阳明、补肝肾等治痿常用方法上,另辟从奇脉诊治,拓展了中医治痿的思路与方法,诚属对中医治痿的一大贡献。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痿证;奇经八脉痿证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如失神经肌萎缩、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等。《内经》首次阐述了痿证病因病机及分类诊治等概念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5期2017-05-11

  • 袁灿兴治疗痿证经验撷英*
    袁灿兴袁灿兴治疗痿证经验撷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叶 青 周 洁 袁晓蕾 何 静 指 导 袁灿兴痿证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萎软无力、运动不利,甚至瘫痪、日久患肢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症、运动神经元病、脑瘫、多发性神经炎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可从中医“痿证”角度论治。袁灿兴教授对痿证的辨证论治具有丰富的经验,重视脾肾在痿证发病中的作用,注重补益脾肾,善用虫类药,疗效较好。痿证 补益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4期2017-01-14

  • 益气健脾祛湿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经验浅析
    》中早有专篇论治痿证,并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长期以来,却是临床研究方向的一个热点,笔者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临床经验,指出脾虚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湿邪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由此确立益气健脾祛湿为本病治疗大法,并拟定益气祛湿方治疗本病,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痿证;益气健脾祛湿【中图分类号】R249.1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3-0032-01重症肌无力(Myast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6年7期2016-08-16

  • 治痿独取阳明证治探讨
    明一直以来是治疗痿证的准则。“痿”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痿证,主要表现为肢体筋骨松弛,脉搏缓弛、肢体软弱无力。引起痿证的原因较多,如过度悲哀、过思房劳、以水为事等。主要病机为热盛津伤,或湿热蕴结,筋脉失养。《内经》记载,痿病病因大约有5种,一是外感湿这种邪气,二是燥热伤肺,三是五脏气燥热,四是脾胃虚,五是肝肾亏。痿病治疗有“治痿者,独取阳明”的观点[1]。1 独取阳明三解一是“取阳明”是治疗痿证的关键。阴阳经络在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具有不同意义。骨关节等筋络的运转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2016-04-06

  • 调补宗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
    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崔俊一1,乔文军2*(1.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慢病科,沈阳 110032)摘要:调补宗气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相关痿证的机制,主要与肺有关,调补宗气法的使用主要是以肺病导致痿证为理论依据的,宗气失常与痿证发病密切相关。痿证的病位主要在五脏,与肝,脾胃,肺密切相关,而与肺关系最为密切。而调补宗气法的使用恰恰是从肺入手来治疗痿证,为临床上治疗痿证从肺入手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宗气;重症肌无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25

  • 纪青山教授针刺治疗痿证
    青山教授针刺治疗痿证佟雪1,陈春海2,刘春2,张楚1,陈新华2*(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纪青山教授认为,痿证的基本因素在“虚”和“热”,本病一般出现在热病之中或之后,治疗时要以平衡阴阳,调理五脏六腑的经气为主。“益阴补虚,通阳起废”为治疗本病的关键,针刺时手法宜重。临证时坚持补虚泻实兼顾,重视调畅气血,强调综合治疗。痿病的预后与感邪轻重,与正气强弱有密切关系。治疗时重点有三,一是从脾胃论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3

  • 李济仁教授“培元”思想临床应用探微※
    思想,并举痹证、痿证、肾病3则医案,浅谈其临床应用。【关键词】扶正固本;痹证;痿证;名医经验;李济仁李济仁教授,国家首届“国医大师”,新安医学“张一贴内科”第十四代传承人。李教授临证50余年,屡起沉疴,擅治痹证、痿证、肾病等。临证注重培补脾肾元气。我们跟随李教授侍诊抄方,对其临床上应用“培元”理论治疗疑难杂病感受颇深,兹将其学术思想探析如下。1术推汪机,法崇孙一奎,深谙“固本培元”汪机,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医术精湛,学验颇丰。汪机鉴于当时一些医家偏执于朱丹

    河北中医 2016年3期2016-03-10

  • 王健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拾萃
    张冬梅)【摘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其形成原因颇为复杂,病情缠绵难愈,属于难治病。中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大多宗“独取阳明”。王健教授通过对痿病病因病机的深刻剖析,以禀赋与虚损立论,探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并且提出了健脾益气补髓法治疗该病,遣方用药紧扣该法,同时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七分治三分调”,取得良好疗效。【关键词】王健;痿证;禀赋论;虚损论;经验拾萃重症肌无力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现代医学属于神

    环球中医药 2016年3期2016-03-10

  • 电针合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35例
    rthel指数;痿证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BS)3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0例均为2009年6月—2014年5月河南医专附属医院的住院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4~47岁,平均年龄(25.37±3.58)岁;病程7 d~28个月,平均病程(30.45± 9.27)天;ADL评定,轻度障碍8例,中度障碍20例,重度障碍7例。对照组35例:男25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期2016-02-29

  • 王松龄教授辨治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分析※
    精益髓;王松龄;痿证王松龄(1946-),男,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其运用清利湿热、填精补髓法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甚佳。现将其治疗验案举例介绍如下。1 医案实录朱某,男,56岁。2014年4月8日首诊。患者于2014年3月中旬喝鱼汤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灼热瘙痒。于当地医院以过敏性湿疹为诊断治疗3天后红斑消失。次日清晨自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4期2016-02-17

  • 痿证与宗气的联系
     乔文军综 述论痿证与宗气的联系刘志海1乔文军2作者单位:1.110032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肌无力治疗中心宗气是由肺吸入自然之清气与脾胃化生水谷之精气在胸中相结合而成,可谓是“后天之气”,它可以濡养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而痿证的发生是由于五脏虚损,筋脉肌肉失去后天气血津液的濡养而发病;因此,宗气的盛衰与痿证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肺脾肾虚损是导致宗气虚衰与痿证发生的共同基础,也是连接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8期2016-01-30

  • 痿证合并气利中医治验一则
    词:重症肌无力;痿证;气利;补中益气汤;诃黎勒散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8.032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8-0110-02中医临证要谨守病机,治病必求于本;抓住主证,应用经方,对疑难怪病常能效如桴鼓。兹录痿证合并气利验案一则,以飨同道。1 病案患者,女,35岁,2012年5月20日,因“反复四肢无力3年,加重伴腹泻5月”就诊。8年前,患者稍劳则出现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8期2015-05-30

  • 三仁汤治疗重症肌无力1例
    腻,脉濡细。诊为痿证,为脾胃虚弱,湿浊内蕴,郁而化热,阻滞经络。治以健脾利湿,清热通络。方用三仁汤加减。药用杏仁15g,滑石15g,通草6g,白蔻仁9g,竹叶9g,厚朴6g,炒薏苡仁15g,法半夏10g,丝瓜络15g,鸡血藤15g,青风藤15g,白术20g,酒大黄12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服。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继服新斯的明。2014年6月15日二诊。眼睑下垂及双上肢无力明显好转,舌红苔白腻,脉濡细。自行停用新斯的明。因口周泛发红色丘疹,为心脾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4期2015-04-04

  • 李鲤保和丸加味治疗痿证经验*
    鲤保和丸加味治疗痿证经验*何华(河南省中医院,郑州 450002)李鲤教授认为,痿证病源多端,虽涉及五脏但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该病以脾肾亏虚为基本病机兼有痰瘀阻络。李鲤根据《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临证将健运脾胃、补后天以养先天作为痿证的主要治法,自拟保和丸化裁方保和滋肾汤,根据病情辨证加减,疗效显著。该疗法不但可明显改善症状,加快控制病情,缩短急性发作时间,而且可防治西药治疗的副作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痿证;保和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7期2015-01-25

  • 浅谈李东垣对痿证的认识
    310007)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两足痿软较多见,故有“痿躄”之称。《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痿”的概念[1],而且对痿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等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李东垣则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痿证的认识进行了补充。笔者结合学习《脾胃论》的体会,谈谈李东垣对痿证的几点认识。1 痿证的病因李东垣认为痿证的病因分外因和内因。如《脾胃论》中描述痿证成因时有“夫脾胃虚弱,过六七月间,河涨霖雨,诸物皆润,人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2期2014-04-15

  • 针刺治疗痿证
    073)针刺治疗痿证赵 瑾1,李金坡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73)《素问·痿论》是论述痿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人痿”,并阐述了痿证与脏腑、经脉的联系,明确了痿证的治疗原则为“治痿独取阳明”,而针刺取穴原则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临床上对经络辨证论述较少,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可以补充痿证的脏腑辨证分型的不足,更好的运用于临床的诊疗当中。痿证/针灸疗法;痿证/中医病机;肺热;五脏;周

    吉林中医药 2013年12期2013-12-13

  • 国医大师李济仁辨治痹与痿学术思想与经验*
    验颇丰,尤擅痹证痿证等顽疾的治疗。笔者作为李老的学术传承人,随李老应诊30余年,收获颇丰,特别是在痹证与痿证的治疗方面获益匪浅,现将李济仁先生在临床上关于痹证与痿证的一些论述及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痹、痿概要中医所谓的痹证,基本涵盖了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性疾病,痹证是机体营卫失调、风寒湿热侵袭,以致经络气血为邪闭阻而引起肌肤、关节、筋骨发生酸楚、重着、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僵硬、肌肉萎缩,严重者影响脏腑,为临床表现的常见病症;痿证是肢体筋脉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12期2012-01-25

  • 中医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
    ”、“痹证”及“痿证”类似。下面着重就祖国医学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认识进行探讨。1 经筋的概念 《灵枢◦经筋》所描述的经筋是从四肢末端到头部或躯干的连续性组织,是和经脉一样有规律地分布于人体的躯干,有起止,有循行,有主干,有分支,有结络,有别出,还有具体的病症。这样归纳起来看,经筋独立存在,穿行于人体各部位,与神经极为相似。经筋的功能主要是连接骨骼,进行各种活动,其生理病理的描述散见于各篇,《素问◦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五藏生成篇》:“诸筋

    陕西中医 2011年6期2011-04-13

  • 浅谈调理脾胃在痿证治疗中的作用
    马生奇 陈有明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的病症。痿证的病因复杂,有内伤情志、劳倦色欲、外感湿热。但不论是内伤情志、劳倦色欲、还是外感湿热,都是因损伤内脏精气而使经脉失养,导致痿证。其病机主要是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肺热伤津、津伤不布、湿热侵淫、气血不足、肝肾亏损、髓枯筋痿。对于痿证的治疗,历代文献曾有“治痿独取阳明”、“泻南方,补北方”,但不外“补中祛湿,养阴清热”而已。虽治法众多,但笔者认为在辨证论治中应将调理脾胃作为治

    当代医学 2010年9期2010-04-04

  • 《内经》痿证理论钩玄
    50011)今之痿证,《内经》称为痿或痿疾。《内经》论痿,除散见各篇的内容外,更立《素问·痿论》专篇论述,从病因病机、症状表现乃至治疗原则阐释颇详,为后世提供了探微索隐的广袤空间,尤其为指导临床辨治痿证奠定了经典的理论基础。谨将结合学习《内经》的体会,谈几点认识。1 病因分内外,为后世开示矩雞对于痿证的发病,在病因学方面《内经》主要论及六淫之邪、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伤过度、误刺损伤等五大致病因素,概之为内外两端。1.1 外感致痿《内经》在多篇记述了外感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8期2010-02-11

  • “风痱”病因病理探讨
    把“风痱”归属“痿证”范畴,另一类把“风痱”划归为“中风”门类。由此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病因病理。笔者认为上述学术思想都欠全面。“风痱”这一证候,其临床表现正如张景岳所述:“风痱四肢不收,痿废麻木,行走及掌握不利,甚至不能步履”。以其发病卒然,病势疾速为其特点,故曰“风痱”。以四肢瘫痪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多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中。经温习有关文献,结合临床体会,见“风痱”之候,多见于“痿证”的重症患者,或四肢瘫痪,多有肝肾精血不足,虚风内拢的病者。病变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7期2010-02-10

  • 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痿证经验
    子细辛汤治疗阳虚痿证经验介绍如下:1 诊治经验据颈椎管狭窄症之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之“痿证”范畴。在痿证的诊治中,历代医家大多认为痿证无寒证,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总的治法正如《医学心悟·痿》所云:有医家认为痿证并非全是热证,如《景岳全书·痿证》曰:“痿证非尽为火证。”提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以火论,则真阳衰败土衰不固者亦不能堪。”戴恩来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痿证,疗效显著,值得探讨。1.

    中医研究 2010年2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