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水产企业现状和发展建议

2024-05-19 16:05王志丽刘建朝岳强李祖辰许岩岩
河北渔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

王志丽 刘建朝 岳强 李祖辰 许岩岩

摘 要:从育种、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唐山市水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水产企业发展中存在水产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转化能力有限、疫病防控不够完善、养殖尾水排放环保压力大、饲料成本增加、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水产企业;水产育种;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东隔滦河与秦皇岛市相望,西与天津市毗邻,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和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全市水域面积达5 582.17 km2,其中海域总面积4 418.93 km2,内陆水域总面积1 163.24 km2[1]。2022年唐山市水产品总产量达58.09万t,占全省水产品产量的51.67%,居全省首位[2]。为推动唐山水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唐山市水产业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苗种繁育、养殖、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分析了唐山市水产企业的现状,指出了部分种质资源受制于人、养殖繁育和病害监测方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水产品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品牌策划待加强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发展建议。

1 唐山水产企业现状

唐山市共拥有水产养殖主体2 700余家,其中水产企业200余家,其他养殖主体主要是承包经营户和个体养殖,还有少部分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目前,全市拥有种业、养殖、加工等类别的市级以上渔业龙头企业共2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企业主要分布在曹妃甸、乐亭、滦南等沿海地区,养殖模式有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养殖品种有南美白对虾、海参、河鲀、半滑舌鳎等海水水产品以及鲤、鳙、鲢等大宗淡水鱼。

1.1 水产育种

据统计,2022年唐山市各类主要养殖品种苗种生产量分别为淡水鱼苗190 732万尾、扣蟹8 700 kg、稚鳖187万只、海水鱼苗4 848万尾、虾类育苗2 687 536万尾、海参21亿头[2]。目前,全市共建成2家国家级良种场、14家省级原良种场、1家中国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3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逐步形成以领军企业为龙头,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为骨干,中小育苗场为补充的多层次水产种业产业格局。先后引进推广中国对虾“黄海系列”、半滑舌鳎“鳎优1号”、刺参“东科1号”、“福瑞鲤2号”等多个“安全、优质、多抗、高效”的新品种;围绕对虾、河鲀、半滑舌鳎等优质特色种源,加强和专业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努力研发水产新品种。唐山市水产原良种场基本情况详见表1,唐山市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种业阵型企业和全国苗种二十强企业基本情况详见表2。

1.2 水产养殖

据统计,2022年唐山市渔业产值193.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共计58.29万t,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6.90万t,淡水养殖18.34万t,养殖产量占全部水产品产量的77.61%;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共77 427 hm2,其中海水养殖面积63 394 hm2,淡水养殖面积14 033 hm2[2]。海水养殖主要品种包括:以鲆、鲽、红鳍东方鲀为主的鱼类,以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日本对虾和梭子蟹为主的甲壳类,以牡蛎、螺、蚶、扇贝、蛤为主的贝类,以及海参、海蜇等,注册了“神鳌”“曹妃通”“兴妃”“嘴东牌”“赑鑫湾”等水产品牌;淡水养殖主要品种包括:以鲤、鲫、草鱼、鲢、鳙为主的鱼类,以南美白对虾和河蟹为主的甲壳类,以及泥鳅、中华鳖等名特优品种,注册了“玉田甲鱼”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唐山市水产养殖主要品种、养殖面积和分布区域具体情况详见表3。

据调查,唐山市拥有个体户、承包经营户、企业、合作社、养殖协会等养殖主体共2 700余家,其中企业占比不到10%;25家市级以上渔业重点龙头企业均分布在曹妃甸、乐亭、滦南等沿海地区。唐山市渔业重点龙头企业情况详见表4。

1.3 水产品加工

唐山市水产品加工主要分布在丰南区、曹妃甸区、滦南县和乐亭县,全市共拥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24个,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5个;拥有水产冷库147座,冻结能力达3 278 t/d,冷藏能力达11 930 t/次,制冰能力达1 018 t/d;水产品年加工能力达98 828 t。2022年,唐山市水产品加工总量达38 271 t,其中淡水加工产品5 043 t,海水加工产品33 228 t;加工产品为冷冻品、冷冻加工品和干腌制品,其中冷冻品28 434 t,占全部水产加工品的74.3%[2]。

2 存在问题

2.1 水产育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转化能力有限

一是研发投入不足,水产育种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持续研发的过程,很多水产育种企业由于资金短缺或者对研发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育种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够,育种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不足,尤其高层次人才稀缺,人才发展机制不够完善,这就使得企业在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等方面难以取得突破;二是技术转化能力有限,自主创新不仅是研发出新品种或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而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机制、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等原因,在技术转化方面存在障碍,导致新品种或新技术难以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2.2 疫病防控不够完善

一是防控基础相对薄弱,虽然现在已建立了病情测报工作机制,但疫病监测计划的覆盖面和监测数量仍存在不足,导致风险分析数据缺乏,难以支撑科学防病,且由于人员流动、基层诊断设备和技术能力不足等原因,测报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二是企业对于疫病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水产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了“以防为主”的长期疫病防控工作,导致防控措施不到位,疫病频发;三是缺乏专业的疫病防控技术和人才,水产疫病防控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目前综合防病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缺乏跨领域、全过程的防病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四是企業对于疫病的监测和预警机制不完善,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进而采取措施。

2.3 养殖尾水排放难,环保压力大

按照环保要求,水产养殖排放的尾水必须达到政府规定的排放标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水生动物排泄物、残饵以及养殖使用的药物和消毒剂,会在水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如将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然而现有的尾水处理技术有很多弊端,如海水养殖用水复合循环净化系统净化不充分,一些尾水排放处理设备主要针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且设备价格高,运行成本大。目前,唐山水产养殖企业有的购买了昂贵的尾水处理设备,但因运行成本大并不会长期开放使用;有的结合沉淀池和生态处理单元等措施处理尾水,但效果不足;大部分养殖主体是一家一户经营,有的养殖场仍采用传统方式,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2.4 饲料价格上涨,饲料成本不断增加

一是饲料的主要成分如玉米、豆粕、鱼粉等,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国际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价格普遍上涨,导致饲料成本随之增加;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企业对饲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饲料生产工艺的改进和饲料质量的提高也增加了饲料成本;三是为了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政府和相关机构对饲料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间接推高了饲料成本。

2.5 品牌化程度低,缺少完善的品牌策划战略

唐山也注册了一些水产品牌,如“唐山河鲀”“玉田甲鱼”等,但多为红鳍东方鲀、中华鳖、半滑舌鳎等“名贵”水产品,一是涉及的水产品种少,二是品牌传播效果不佳,很多优质的产品难以被消费者所认知和接受,从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制约了水产品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唐山愈发认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但还未建立完善的品牌策划战略,相关部门对品牌打造支持力度不足,还未取得明显成效。

3 发展建议

3.1 加強政策扶持,缓解企业压力

一是政府出台更多优惠扶持政策,如加大对水产养殖企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水产养殖企业的税收优惠等;二是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如政府补贴、社会投资、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三是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结合,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良种选育等奖励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为有创新意愿的育种企业缓解研发周期、研发资金等压力;四是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升级繁育车间、渔业设施,建立苗种繁育、水产养殖、成果转化、品牌推广为一体的渔业生产示范基地。

3.2 引进专业人才,推进技术创新

一是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培养、留住水产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二是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进一步做好先进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协助养殖企业引入更优质的良种、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帮助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为技术转化提供方向,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工作,针对企业存在问题定期举办养殖技术培训,普及养殖知识,完善养殖主体的水产知识体系,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如提供水质、病害的检测服务、技术特派员下乡服务等。

3.3 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加强疫病监测

一是提高水产企业对疫病防控对于保障养殖安全、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内部管理,将疫病防控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中,确保防控措施得到贯彻执行;二是企业增加在疫病防控方面的投入,购买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治疗药品,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提高疫病防控的技术水平;三是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和预警机制,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定期对养殖水体、饲料、苗种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疫病,同时建立预警系统,对可能出现的疫病进行预测和预警,以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3.4 多方合力完善尾水处理,减少环保压力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和标准时,综合考虑中小型养殖主体实际生产过程以及尾水处理投入、运行成本等情况,适当放宽条件或者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动环保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二是针对养殖区域连片养殖比较集中的情况、沿海养殖车间将尾水就近排入排水沟排放比较集中的情况,可优化尾水排放空间布局,在排水口集中区或者养殖区域中心建立综合尾水处理系统,对尾水集中统一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或者用于循环养殖;三是农田附近的养殖区域,可将养殖尾水沉淀后作为农田种植水源,利用农田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过滤达标后排放或者循环再利用;四是加强尾水方面的研究,结合养殖运行情况、投入品使用情况以及养殖尾水主要成分,加强高质、低污染、经济饲料的研究发明,推动高效、经济尾水处理设备和方法的发明。

3.5 加强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企业加强对市场的了解和深入研究,以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为导向,引进优良品种,提高水产质量,对路销售;充分认识并把握优质水产品种的优势,突出该品种的特色,如绿色有机、价格低廉、营养丰富等,以水产特色为定位点建立水产品牌,再利用品牌进一步指导生产和销售服务项目,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会和贸易洽谈活动,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运用媒体公关、社交、广告等方式来营销水产品牌,让消费者了解并钟爱该品牌。

3.6 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延展产业链条

结合水产养殖企业的规模和经营现状,积极推动水产养殖与水产品加工、旅游业、休闲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水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丰富加工种类如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预制菜等,拓展企业的业务领域如电商平台、休闲旅游周边等,提升产业价值,推动水产养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参考文献:

[1]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唐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0-2030年)[A].2020.

[2] 河北省農业农厅.河北省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Z].2023:2+61-3+62.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aquaculture enterprises in Tangshan

WANG Zhili,LIU Jianchao,YUE Qiang,LI Zuchen,XU Yanyan

(Tangshan Aquatic Product Technology Promotion Department,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aquaculture enterprises in Tangshan was analy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eedling breeding, aquaculture and aquatic product processing.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enterprises, such as the weak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n seedling breeding, the limited ability of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 the imperfec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pidemic diseases, the great pressu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aquaculture drainage, the increase of feed cost and the low degree of brand. Accordingly, suggestions for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quaculture enterprise; seedling breeding; aquaculture; processing of aquatic products

(收稿日期:2024-03-21)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
面向水产养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初探
水产养殖水体UV254和COD值相关性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工厂化水产养殖中的水处理技术分析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水产养殖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欢迎订阅2016年《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