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研究

2024-05-19 05:51董晴
收藏与投资 2024年5期
关键词:热带雨林工笔画动植物

摘要:热带雨林是海南岛最具标志性的生态系统之一。2021年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上,習近平总书记宣布正式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名列其中。本人曾在海南热带雨林公园进行实地采风,体验了海南热带雨林的壮美,其中的特色动植物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因此,希望能将海南雨林特色动植物以工笔绘画的形式加以创作,为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的宣传推介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向国内外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和魅力。本文重点探讨了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的过程,希望能通过本研究推动海南热带雨林保护与艺术创作的融合,促进公众对海南热带雨林保护的关注,传达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保护和传承海南热带雨林文化。

关键词:海南岛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技法

一、海南热带雨林简介与相关研究

海南岛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四面邻海,是我国第二大岛屿。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又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冬季温暖而夏季炎热。同时湿度也较高,全年降水充沛。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也是海南岛的生态安全屏障,既具有国家代表性又有全球保护意义。新建成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区划总面积达四千多平方米。这里是热带生物多样性和遗传资源的宝库,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多达百种。海南特色雨林动植物的主要代表如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海南山鹧鸪、海南苏铁、海南黄花梨、土沉香、海南油杉等,都极具研究价值和科普意义。

就国内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一些关于海南雨林或国家公园题材的著作比较丰富,但同时兼具科普性与绘画性的著作却较少。有关海南雨林文化的研究,多为人文、社科类书籍。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大众科普上,书中多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展示雨林动植物,在传播和推广方面相对缺乏艺术性和观赏性。国外的一些相关的博物图鉴则将精美的插图和科普知识较好地结合,体现了博物画兼具科普性和艺术性的特色,十分值得借鉴。

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自信的今天,工笔动植物绘画创作既能起到对海南雨林的科普宣传作用,又能体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美感。因此,对于这一类型的创作还需要进一步探析。

二、动植物工笔画相关研究

(一)工笔画的历史和特点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和风格,是一种十分注重精确表现的绘画形式。工笔画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秦汉的寺观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也是以线造型为主,这为工笔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到了魏晋时期,我国已有很多知名的画家和画作,虽均未流传下来,但史籍中却有很多相关记载,并且此时敦煌壁画的兴起也对工笔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到了唐宋时期,由于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绘画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唐画富丽、宋画典雅,这一时期名家辈出,也有许多传世名作,工笔画的发展达到高峰。工笔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在现代艺术发展中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当代艺术家们又对工笔画进行了创新和发展,运用传统的技法和题材,结合现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方式,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工笔画虽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但仍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基本风格。

首先就是精细,工笔画通常运用较细的毛笔,在熟宣或绢上绘制。工笔画注重细节的精确表现,画家通过线条细致勾勒和色彩晕染来表现对象。

其次,工笔画追求色彩的平整和层次感。画家运用丰富的颜料,层层渲染来表现细微的光影效果,使画面呈现平滑而均衡的色彩。

最后,工笔画注重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纹理。画家常运用细小的笔触描绘物体细微的纹理,使画面更加逼真和立体。并且,工笔画通常采用较紧凑的布局,将主题物体置于画面的中心或前景位置,使画面具有聚焦的效果。工笔画还注重透视和比例的准确表现,以保持画面的空间感和形象的真实性。这些特点使得工笔画的风格特点偏重于写实。工笔画追求形态的真实和细节的准确,因此,十分适合描绘花鸟题材。

(二)动植物工笔画的相关介绍

动植物工笔画相当于中国古代工笔花鸟画。花鸟是工笔画中常见的主题,大约自唐代才开始独立分科,在五代开始发展成熟,两宋时期达到高峰。千余年来,名家辈出。五代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特别是两宋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工笔花鸟画盛极一时,宋徽宗时期成立了“宣和画院”,更是一度成为工笔花鸟的鼎盛时期。之后还有像黄居寀、崔白、李迪、边景昭、林良、吕纪、陈洪绶、恽寿平等著名的工笔画家,都留下了经典的作品。

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都很受欢迎。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其精美的形式感。在具体创作技法上,工笔花鸟画一般先勾后染,先绘制底层的线稿,再分层渲染,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深度。勾线多以中锋用笔,以十八描里的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进行结构塑造。设色采用分染、罩染、统染、点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描绘对象,创作栩栩如生、精致动人的视觉效果。

其次,不仅是形式美,工笔花鸟还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花鸟、动植物是大自然生命之美的象征。比如梅花象征坚韧,兰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恬淡,鸟儿象征自由和灵性。荷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出现在工笔画中。它象征纯洁、高雅和超脱尘世的境界。荷花在浑浊的泥水中生长,但花瓣却保持洁白无瑕,这寓意修身养性和超越凡俗的追求。竹子在工笔画中也常出现,它象征坚韧和正直。竹子的笔直挺拔、绿叶茂盛的形象,寓意艺术家追求高尚品质和道德修养之意。鱼在工笔画中常与水景一起出现,象征富贵和吉祥。鱼与“余”字谐音,寓意富余、丰盈和吉祥如意。这些动植物在工笔画中不仅是作为题材表现,更具有象征意义,通过描绘这些形象,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同时,这些象征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紧密相连,为工笔画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中国的工笔花鸟画追求的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画家更加崇尚意趣和追求主观意愿的表达。不仅要“应物象形”,更要追求“传神写照”。在意象写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的加工再创作,进而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学习和欣赏工笔花鸟画可以怡情养性、陶冶心灵,更能获得一种超越欣赏自然物艺术美的享受。

三、海南热带雨林特色动植物工笔画创作实践

(一)前期准备

在进行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时,笔者首先进行了文献研究,了解了关于海南热带雨林的动植物生态、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相关信息。这些研究不但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创作过程中更加准确地表现描绘对象。

笔者亲自到海南热带雨林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和记录现场动植物的外貌和环境背景等方面的细节,获得了更真实、生动的一手素材。同时,本人还拍摄了许多高质量的照片作为参考,保留了许多清晰、详细、多角度的图像,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动植物的细节特征以便后期创作。

然后是材料选择,由于需要尽可能细致地描绘海南热带雨林的特色动植物,笔者选择了用熟绢进行绘制。熟绢质地较为柔软,能够更好地表现工笔画的细腻效果。颜料则使用传统的水墨颜料和植物、矿物颜料。水墨颜料适合表现黑白灰调,而植物、矿物颜料可以展现更丰富的色彩效果同时体现中国画的色彩特点。毛笔选择了适合绘制细节的小号毛笔或一些特效笔刷,以便在作品中准确地勾勒植物的纹理和动物的毛发。

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和材料,是创作一幅真实、精细的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的基础。对于整个创作过程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创作构思

在开始构思作品时,笔者参考了许多经典的历代花鸟名作进行画面的布局。绘制动植物细节时也参考了许多名画的技法和技巧。例如一些表现动植物纹理的方法、制造光影效果的技巧,或者如何处理色彩和层次感等方面的经验。如在创作这幅海南鹧鸪(图1)时,笔者参考了许多经典的工笔鸟类的绘画,例如藏于美国弗里尔美术馆的宣和殿双安图(图2)。分析其羽毛绘制的细节,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更好地完成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观察和练习同样十分重要。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纹理和色彩、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细节来加深对描绘对象的理解。平时则需要大量的练习,如素描练习、速写练习、色彩练习等来提高绘画技巧。当然,在创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这既包括技术上的难题,像如何处理复杂的植物纹理或动物毛发,也包括作品的写实感和艺术性选择等问题。

(三)作品的解读和思考

我们知道工笔画注重精确细腻的线条勾勒和色彩表现,这正是工笔画在表现动植物特征方面的优势。例如工笔画首先要通过精细的线条准确地勾勒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它们的外形、纹理、动势等。从而使得绘画作品能够更好地呈现动植物的真实感。这些技法要求画家具备良好观察力的同时,还要有笔触控制能力,使线条细腻、准确。例如笔者在创作海南苏铁(图3)时就要格外注意控笔,处理好线条长短、粗细和疏密的变化,从而描绘出其轮廓、纹理和动态。

其次,画家对色彩要有敏锐的感知,选择适合的色彩来表现动植物的特征,或者使用色彩对比和渐变来突出它们的特点。例如笔者在创作海南三角梅(图4)时,就运用分染技法表现色彩的过渡,合理的色彩运用和层次的处理使画作更加立体和生动,同时展现雨林的热情、活力和丰盛。

此外,还要注重动植物细节的描绘,如植物的纹理、叶片的脉络、花朵的层次以及动物的鳞片、毛发等(图5、图6、图7),通过绘制这些细节,使画作更加逼真和细致。

四、思考与总结

海南热带雨林地区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笔者通过运用工笔画技法,表现了雨林动植物的独特之处和雨林生态系统的奇妙之美。

但同时,艺术家们也可以尝试在以下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首先,在表现主题和构图方面,传统的工笔画通常采用传统的题材和静态的构图,但艺术家可以尝试创新的构图方式和主题选择,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植物细节或者采用大胆的视角来呈现动感和生命力,还可以结合其他元素,如环境元素或光影等,创造出更富有故事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其次是实验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工笔画通常使用细腻的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细节,但艺术家可以尝试结合其他绘画技法和材料,以实现更丰富的效果。例如可以尝试加入水彩、丙烯、颜料胶等来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层次感。同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刷子或者其他绘畫工具,以创造出独特的质感和纹理。

第三,可以将传统和现代元素进行融合。艺术家可以尝试将传统的工笔画技法与现代的表现手法和元素相结合,以创造出更具现代感和个性化的作品。例如可以运用抽象、装饰性的元素,或者结合数字绘画和图像处理技术,以突出主题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这种创新的融合可以带来新颖的视觉效果和观赏体验。

第四,可以探索材料和工具的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纸张和颜料,艺术家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材料和工具,以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质感。例如可以使用贴片、丝绸、植物纤维等材料来创造更丰富的纹理效果。同时,可以运用不同的工具如海绵、刮刀、喷枪等来实验更多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希望这些创新点可以帮助艺术家在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工笔画创作中突破传统的限制,更好地表达个人的艺术理念和情感,并为观众带来新的艺术体验。

五、结语

海南热带雨林文化包含了自然环境、动植物资源、民俗传统、艺术表达等各个方面。海南热带雨林文化对于地方身份认同和文化遗产保护有重要意义。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重要的地位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作为一种传统绘画形式,工笔画能够通过对动植物特征的准确描绘和细腻刻画,帮助传承和记录海南热带雨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特征,展现海南热带雨林动植物的独特之美。画家通过创作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以及对雨林动植物生態系统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传承海南热带雨林的自然遗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工笔画在传承和发展海南热带雨林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自然遗产,弘扬文化价值观,促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并且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希望有更多表现海南热带雨林文化的工笔画作品,为展现和宣传海南热带雨林文化助力。

基金项目

海南省教育厅课题“海南热带雨林主题美术创作实践与文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Qhys2022-235)。

海南省教育厅课题“建设与海南自贸港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研究——高校特色美育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Hnky2023-18)。

作者简介

董晴,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术理论。通讯作者:刘冬,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陈师曾.中国绘画史[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19.

[2]宋晓霞.工笔画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3]彭小冲.中国花鸟画传统的临摹与教学—以中国美院国画系为例[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

[4]卢刚.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导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1.

[5]邢福武,陈红峰.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6]姜恩宇.海南岛热带雨林[M].北京:中华书局,2011.

猜你喜欢
热带雨林工笔画动植物
《昼》工笔画
热带雨林
动植物新视界
热带雨林“斑秃”之谜
工笔画作品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为什么要保护热带雨林?
有趣的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