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纹饰符号研究及创新设计应用

2024-05-19 05:18郑曜佳刘聪
收藏与投资 2024年5期
关键词:龙纹南阳青铜器

郑曜佳 刘聪

摘要:夏饷铺墓地位于南阳市新店乡夏饷铺村北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使其成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鄂国贵族墓地,这里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本文通过分析南阳夏饷铺墓地以及南阳盆地出土的其他青铜器纹饰特点,提升南阳城市辨识度,有利于探寻未知的流失在外的青铜器并对于损失的文化价值加以补充。同时本文基于艺术设计学,以符号学的角度探寻青铜器纹饰语义,并将其作用于创造性的应用研究,拓宽纹饰的应用领域,为南阳的文化传承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本文以南阳夏饷铺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原点,将青铜器纹饰进行创新设计作为研究方向,探索将南阳出土的青铜器纹饰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創新设计的可能性。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符号学;创新设计;南阳夏饷铺墓地

一、南阳夏饷铺墓地及青铜器概况

夏饷铺墓地位于南阳市新店乡夏饷铺村北500米处白河东岸的一道南北向的高岗上,海拔139米,西距白河1.5公里。2012—2014年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三次共发掘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8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漆木器等文物上千件,其中带铭文青铜器四十余件,铭文有“鄂侯”“鄂伯”“鄂姜”“养伯”“上鄀太子平侯”“围侯”等。墓葬皆近南北向,大多两两成对,规模较大的墓葬分布于墓地中部,尤以M1规模最大[1]。该墓为大型土坑竖穴木椁墓,该墓遭盗掘破坏,残存铜器包括鼎9件,鬲3件,簋盖、簠与方壶盖各2件。5件列鼎、鬲与簋盖均有“鄂侯作夫人”铭,方壶盖有“羕□伯”铭等。发掘者推断M1为鄂侯夫人墓,墓地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鄂国公室墓地[2]。

二、南阳青铜器的研究现状

笔者从周、楚两种文化影响对青铜器进行讨论。南阳西周晚期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有周文化的风格,在形制、器型以及纹饰上都与周王朝的器皿相似。周文化在南阳的发展早期,诸侯国制作的青铜器在铸造方面较为精致,在造型方面也很严谨。应国地区墓地出土的文物虽然和周文化主流影响相似,但还是保留了自己的风格。也有部分具有独特风格的器型,如1982年北滍村出土的爵,其无鋬、双柱接于口外,在同类器中很少见,形制较为特殊。周文化后期铸造显得粗糙和草率,器壁仍然比较厚[3]。

到了春秋中期,青铜器的铸造开始使用分铸法,从而鼎、壶等器皿的形制也有很大的变化,青铜器的纹饰以蟠螭纹或蟠虺纹为主体[4]。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春秋晚期,楚文化开始随着楚灭中原国而影响着南阳盆地地区,以至于后面的青铜器有强烈的楚文化风格和特征。

三、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纹饰整理

周政体系下的分封制度,将诸侯国分为一个个独立的“单位”。独立性也代表文化的个性,在青铜器的纹样装饰的发展中寓意越来越多,形式多样。青铜器纹饰的复杂创新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反映青铜器拥有者的社会等级和所在社会的文化发展程度。在西周早期,青铜器的纹饰多以兽面纹和鸟纹等动物纹饰为中心或对称为基本布局。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纹饰的制作转变得更加简洁,以窃曲纹、重环纹等有节奏感柔和的几何纹饰为主,形式感、美感更强。

(一)以动物纹饰为典型的龙纹

青铜器上的龙纹,基本形态像蛇,姿态优雅灵动,多装饰于壶、钟、鼎等器皿上。南阳地区出土的大墓青铜器上的龙纹纹饰精美细腻。龙纹又可以细分为窃曲纹、盘曲龙纹、蟠绕龙纹、侧行龙纹、蟠虺纹、尖浮龙纹、双钩龙纹、变形龙纹以及透空、圆雕龙形装饰等几小类[5]。南阳夏饷铺墓地出土的青铜礼器龙纹方壶,壶盖呈方形,口沿外折,盖内缘饰卷云纹,盖口四边有四个近方形边卡。壶身及颈均为方形,壶通身装饰有纹饰,颈部饰环带纹,凹处填以卷云纹,颈两侧有两个对称的龙首形竖半环耳,鼓腹下垂,腹部饰以环带状龙鳞纹,并将其分为八个区域,各区均饰卷云纹和变形呈“S”形的夔龙纹,方足外撇,底沿下折。该青铜器整体优雅庄重,龙纹整体简约,为青铜壶增加了华贵和优雅的气质。

(二)以几何纹饰为典型的纹饰

1.波带纹

波带纹常装饰于鼎的腹部,呈环绕状。波带纹是一种长曲线线条纹饰,在青铜器上一般以单线条或者双线条辅以其他纹饰呈现,波带纹从西周中期开始运用于青铜器上,兴盛于西周的晚期和春秋的早期[6]。波带纹的起源除了山和水,也有可能是动物纹饰,如龙纹、鸟纹简化演变而来。

2.连珠纹

连珠纹又称联珠纹、圈带纹、圆圈纹,顾名思义,纹路是由一颗颗圆珠有顺序性、规则性地排列成一个大的环形。再以相同的方式排列一个更大的环形将小“环形”包裹起来。在两个“环形”中间点缀有线条佐饰。南阳夏饷铺出土的青铜圆牌,就将连珠纹运用得淋漓尽致。外环圆圈由一颗颗大小相同的小圆圈规则串列,又使用两个闭合的大圈将规则的圆点圈住,循环往复,设计精美,造型精巧。

四、青铜器纹饰艺术符号学解读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符号衍生现象和符号体系的一门结构和生命科学。符号学引导我们从研究对象、研究符号的性质、符号的发展规律、符号的意义、符号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等入手来将社会、自然对人的影响阐释出来[8]。本文首先分析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纹饰符号中的寓意,再运用到后续的设计和传播中去,同样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也给后续的实践设计起了指导性作用。

我们常说的信息传达与传播,就是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传递。青铜器纹饰之于我们,就是设计信息之于设计师、学者。作为设计者,我们需要图形图像作为素材,也需要汲取周围的创作灵感。在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上,我们通过这种纹饰来获取信息,如内涵寓意、社会文化等,这一切都来源于社会生活。在古代传统纹饰和现代生活相互碰撞融合的信息传达中,我们更要仔细地挖掘文化根基,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设计精美,有着深刻和神秘的纹饰符号,让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去感受西周,春秋先民的文化智慧。视觉符号则是相当直观地将现实事物的外表和形式通过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和发散性思维判断和转化为可视化的信息符号[9]。之所以说它直观,就在于它能迅速地带领人们了解事物的特点。

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纹饰艺术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解读:

(1)龙纹。它的形态反复组合、变化缠绕,纹饰形态逐渐变得复杂华丽。纹饰从气势和动态上呈现出张力和活力,又因为是“统治阶级”的专享物,有时候也会给人压迫感和庄严感。古人赋予龙纹神秘的力量为寻求精神慰藉,该纹饰多在祭祀活动中使用,后成为统治者获得力量的手段,其神性加以扩大。

(2)波带纹。该纹样以上下弯曲的波浪形宽带作为构图的联系元素,中段都等距離装饰着形似口或目的纹样。整体轮廓鲜明充实。该纹饰是自然之力及人物动物之形的结合,是当时人们对自然世界有认识及自然崇敬思想的产物。

五、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纹饰文创设计应用

(一)鸟纹的创新设计及相关文创产品延伸

周代盛行鸟纹。周代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主要有窃曲纹、鸟纹、环带纹、重环纹、垂鳞纹、瓦纹等。商代时,鸟纹头向前,身体成一字形。到了周代,周代鸟纹头向回看,尾亦下卷,基本构成“S”形的骨架。鸟纹在商周青铜器装饰中十分常见,多装饰在鼎、簋、尊、爵、觯、觥、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这些青铜器对于凤、鸟的细致刻画表明了当时制造工艺的高超和装饰意识的审美追求,2012—2014年南阳夏饷铺6号墓出土的波曲纹尊,如图1所示。该器物颈部饰波曲纹,敞口粗颈,鼓腹平底,高圈足。颈部、圈足四隅起四条扉棱,扉棱向上延伸出脊,圈足饰垂鳞纹。鸟纹文创产品相关延伸见图2。

(二)饕餮纹的创新设计及相关文创产品延伸

(1)饕餮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之一,也有学者称之为兽面纹,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在宋代,金石考古学家将青铜器上表现了各种野兽及其头部的纹饰总称为饕餮纹。事实上,兽面纹结合了各种动物的体貌特征。商代时期的人们将鬼神视为圭臬,并将其作为行事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2012年,考古人员在南阳夏饷铺墓地发现了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噩国贵族墓群,包括四代噩侯夫妇墓葬,墓中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如噩侯驭方鼎(图3),其中铸有噩侯铭文。

(2)饕餮纹文创产品相关延伸。文创产品设计说明如图4所示。饕餮纹是商代奴隶主霸权专制统治下的产物,具有威严,肃穆之感。整体采用了深邃的湖蓝做底色,而主体物采用浅灰兰增强明暗对比,给人以威严和冷峻之感,从侧面反映了商周时期奴隶主的权威。

六、结语

我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对青铜纹饰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习俗和文化,也能更好地了解先民的精神面貌,从而继承中华民族原始艺术的精华。然而本研究尚存不足之处,如对青铜纹饰的创新设计仍属小众,且应用范围相对较小,还需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深入挖掘南阳夏饷铺墓地青铜器纹饰符号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设计者应更好地产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作品及文创产品,为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郑曜佳,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视觉与交互。

刘聪,男,汉族,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美术、雕塑材料、造型语言。

参考文献

[1]徐少华.关于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的几个问题[J].江汉考古,2022(2):85-93.

[2]崔本信,张海滨,曾庆硕,等.河南南阳夏饷铺鄂国墓地M5、M6发掘简报[J].江汉考古,2020(3):2,12-32,129.

[3]刘娜,崔长喜.青铜器龙纹视角下的商周文化[J].考试周刊,2017(76):174-176.

[4]胡子尧.西周时期商系墓葬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2.

[5]曾曦.从青铜器的纹饰艺术看商周文化的变迁[J].兰台世界,2015(12):152-153.

[6]王晨曦.商周青铜器夔龙纹造型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研究应用[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2.

[7]曹斌.西周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化和序列化[J].文物,2022(6):42-50.

[8]杨珊.符号学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1):54-56.

[9]高煜.视觉符号理想的信息传播效能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2(6):84-90.

猜你喜欢
龙纹南阳青铜器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霁蓝釉留白龙纹梅瓶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西夏装饰纹样中的龙纹及特点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认识“晋式青铜器”
我是怎样走上青铜器研究之路的
梁带村里发现的微型青铜器
元代纺织品中龙纹的形象特征
皇太子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