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2024-05-19 05:18刘温鑫
收藏与投资 2024年5期
关键词:国子监保护文化遗产

摘要: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是由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典礼和国家最高学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所组成的。自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其的保护和研究利用。本文根据笔者游访和前人研究成果,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的视角,分析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北京孔庙;国子监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重要的5A级景点。它由两部分组成,孔庙和国子监,曾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和国家最高学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从建筑上可以看出,两者都是沿着中轴线对称建造的,符合北京整体建筑构造格局。

北京孔庙的建筑构造,主要由大成殿和崇圣祠组成。古时人们常在大成殿(图1)大成门前举行祭孔典礼,其后是崇圣祠。孔庙旁还有元、明、清三代进士的题名碑(图2),为研究科举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国子监的建筑构造,主要由辟雍殿、彝伦堂和敬一亭构成。其中最令笔者感到震惊的是十三经刻石和琉璃牌坊(图3)。

笔者于2023年11月30日游访该博物馆,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并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视角来研究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利用,同时更重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发展博物馆事业。因此,笔者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角度研究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一)保护

1.馆藏文物的保护

就目前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而言,馆藏文物有石器、石刻、青铜器、食器、酒器、铁器、瓷器、竹器、木器和玉器等。笔者见得最多的是石质类文物、石刻(图4)和石碑等。因此,笔者重点分析对石刻、石碑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孔庙里的进士碑和国子监十三经石碑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对其进行合理保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根据保存环境,文物可分为室内保存和室外保存。依据笔者游访经历,进士碑在室外保存,而十三经石碑被放在室内保存。显然,两者保存环境的差异,导致其保存完好程度也有所差别。进士碑(图2)常年在室外,受风、雨水、光线和游客触摸等因素的影响,石碑表面受损严重,文字很难看清。十三经石碑(图5),相较于进士碑保存的程度良好,不过也存在表面受损而部分文字内容看不清的情况。十三经石碑常年存放在阴冷、光线少、湿度良好的环境中,受损较少。

综上所述,应当选择适宜的温湿度、紫外线少的环境来保存石质文物。此外,应当强调游客不得触碰文物,以免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总的来说,在保护馆藏文物时,必须考虑其保存环境的适宜程度,要有合适的温湿度、光线少的环境,同时进行适当通风和控制细菌、微生物的污染等工作。

2.古建筑的保护

文中所说的古建筑是孔庙和国子监整体建筑。从两者的整体建筑构造上来看,皆是沿着中轴线而建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两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从建筑风格上,孔庙和国子监皆保留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客观上讲,古建筑的保护,相较于石质文物的保护要好。正如,笔者亲眼所见,孔庙和国子监的古建筑,外观上看完好无损,内部也保护得很好。琉璃牌坊(图3)便可证实这一点。初看琉璃牌坊时,笔者感到很壮观,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当时的心境。尽管历经数百年到现在,它仍然矗立在国子监里,好似刚刚建造的那样。

综上所述,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内的古建筑,相较于石碑、石刻等文物保存状况良好,仍然保持着建造时的模样。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是只保护,不研究和利用,就诠释不了其用途和价值。因此,我们应当在科学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研究和利用,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二)利用

1.文化遗产的衍生产品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以北京故宫为例,在保护、展示文物的基础上研究文物,并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出的故宫文创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和故宫博物院一样,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也推出了文创产品。文创产品封面结合了孔庙和国子监的特色,有辟雍殿和鹤的图像、琉璃牌坊上有鱼跃龙门字样以及带有各种吉祥寓意的文创产品。由于孔庙和国子监是进士和科举制度的象征,因此其文创产品深受大家喜欢,特别是参加录取考试的学生和父母。

综上所述,在保护、展示馆藏文物的基础上研究文物,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推出文创,有助于促进博物馆事业全面、多维度的发展。

2.文化遗产与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

近几年来,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VR虚拟博物馆。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侧面反映了公众对文化知识的迫切渴望。博物馆以记录与传承历史文化、教育与普及知识、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启发创新与想象力、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推动旅游业发展为目的,传达文物的物质与精神价值,推动社会发展。

就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而言,将文化遗产与新兴技术结合的现象少,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该博物馆设有门票,可从线上公众号和线下购票。联合公众号服务还有参观指南、景区服务(讲解服务)和票务服务等。从参观者的角度分析,为公众了解博物馆相关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新兴技术结合发展,能够更详细地传播知识。

笔者了解到,该博物馆有官方网站,且有数字展览模块,不过并不是动态地更新。因此,笔者认为将重要的展览录入数据库,与数字技术、虚拟和VR等技术结合,建设虚拟博物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馆藏文物,同时能够做到向公众传播文化知识的教育目的,减少博物馆承载游客的压力。

(三)结论

总的来说,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利用的成果,是有目共睹和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的,不过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首先,对石质文物的保护有待加强。其次,应当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建设系统、完整、动态的虚拟博物馆,向公众传播文化知識。以上是笔者根据亲身游访体会和前人研究资料,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仅供参考。

二、结语

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的主要任务。要想有效地发挥两者的作用,首先,应加强管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其次,在保护工作的基础上,研究利用文物价值,将其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普及文化知识,从而提升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作者简介

刘温鑫,女,蒙古族,内蒙古乌兰浩特人,研究方向为文物与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1]陈敬一.基于符号学理论的“夫子有礼”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2]周怡.博物馆“云参观”运作—以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2):120-122.

猜你喜欢
国子监保护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参观国子监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北京的国子监——元、明、清朝的最高学府
中国古代大学: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