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碑刻,诗书功绩万代瞻仰

2024-05-19 10:16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小篆重修李斯

王立群

与纸、箔、简等相比,石头在某些领域,似乎是更值得古人信任的信息载体。重大事件,刻之于石,使其与天地同寿。

泰山碑刻,是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岱庙,现存的历代石刻碑文有340余件,它们有岱庙重修的历史记录,有帝王登山的详细记载,也有文人墨客留存的千古诗意。其中最大的两座,都建于宋代,一为前面我们提到的宣和碑,二是与它对称、立于岱庙中轴线另一侧的祥符碑。两座高大的石碑,分居岱庙配天门两侧,碑身高耸,龟趺巨大。夏季,四周古柏葱翠,雕工细致的四龙盘绕碑首也便隐入其中,而更多不同时代、不同价值的碑刻等待我们去发现。

岱庙汉柏院外北侧,有一高达9米、宽超过2米、厚达70厘米的巨型石碑,其阴面刻有“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每个字的字径超过1米。古人就用这种最为直白的方式,表达出让历史永世流传的愿望。

这一岱庙之内最为庞大的石碑,记载的是宋代宣和年间重修岱庙的过程,这一石碑立于宣和六年(1124),三年之后北宋灭亡,当时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据碑文记载,宋徽宗登基的第一年就开始了对岱庙的修复工作,在他在位的25年间,北宋内忧外困、积贫积弱,但宋徽宗不惜耗费巨资,多次下诏整修岱庙。整个过程持续了21年,岱庙修好后,又大费周章立起这重4万多斤的石碑,供“万代瞻仰”。

秦相李斯十字残碑

宋碑以大冠绝岱庙,但要论岱庙内第一铭刻,却并非是它。在岱庙东御座内,有一不起眼的小石碑,它已有两千两百年历史,为秦丞相李斯亲笔所书。作为整个泰山景区内现存最早的刻石,它才是实实在在的镇馆之宝。

不过可惜的是,这块残碑,如今仅剩十个残字,并且分布在三块碎石之上。此碑最早立于泰山岱顶,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9年登泰山时立下的称颂其功德的石刻。据史料记载,碑上的铭文最早有144个字。秦二世巡行泰山时,又新增78个字,共计222个字。到北宋时期仍有146个字,但到明代嘉靖年间,已经严重破损,只剩下29个字了。清乾隆年间的火灾之后,石碑就仅剩10个字可以辨识。

这残存的泰山刻石,又被称作《李斯小篆碑》,明确交代了最重要的两个文化信息:李斯、小篆。小篆是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所用的文字形态。这仅存的10个残字,成为秦代“书同文”的明证,而李斯的书法,结构严谨,庄重不失秀美,也难怪清人称颂其“零星两片石,卓越两千年”了。

名家云集东墙之下

岱庙东侧的汉柏院内,还有一道重要的风景——东墙碑林。院内东墙下,数十道碑刻一字排开,午后的阳光透过千百年的汉柏,洒下斑驳的光影,让人穿行期间更有了一丝别样的仪式感。陈从周先生说,岱庙看碑是一大快事。“中国碑刻艺术之美,确是存在一种极神秘的美感。我往往能独自徘徊在碑林中,坐望日移,挟兴而归。”

东墙之下,名家荟萃。米芾书写的“第一山”,遒劲有力。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称之为“第一山”毫不为过。但有趣的事,米芾书写的这三个字,泰山有,峨眉山、武当山、终南山也有,到底哪一个才是米芾眼中真正的第一山呢?或许不用纠结于此,专心欣赏祖国山川秀美就好了。

汉代张衡的《四愁诗》、曹植的《飞龙篇》,宋代谢灵运的《泰山吟》均藏于东墙之下。另外还有一处无名《登泰观海碑》,无立碑年代,无作者姓名。最具特色的是其中“登泰”两个字,“登”字多一撇,“泰”字少一点。这并非笔误,从书法角度,在北魏时期,这两个字就有如此书写的习惯。书写者显然并非等闲之人,或许不留名,是谦虚之举吧。

龟趺螭首中看时代变迁

岱庙現存碑刻,自秦始,跨越两千多年,其研究价值,除去所载内容、书法书体之外,还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对于初次游览岱庙的人来说,最直观的应属龟趺螭首了。

龟趺螭首,是对石碑碑首有龙、碑座为龟石碑的通常叫法。龙居于碑首,距离地面较远,不便于观察,所以这一次,我们重点说一说驼背的龟在不同年代的造型变化。

岱庙的龟趺碑,最早的始于宋代,有封帝号碑、大观圣作之碑和宣和碑三座。宋代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中,将其称为“鳌坐”。鳌,便是传说中巨大的龟。宋代的龟之造型,偏向于写实。龟颈比较长,形体舒展自然,背部无甲片纹或有少许,与现实中龟的自然形象较为接近。金代重修东岳庙碑的龟形,龟首更大,头顶更加扁平,但仍以写实为特点。到元代,变化就明显了很多,龟的头与躯干比例加大,眉骨宽大,四肢肌肉突起,裙边也开始出现纹饰,开始有了夸张和装饰性的意味。到明代,龟被赋予更多的兽形,有了像龙一样的毛发,甚至有了发髻,部分出现了角,这是其向龙的造型转变的重要一步。其形象,开始让人联想到“龙生九子”之中的赑屃。而龟座被称作赑屃,也正是从明代开始盛行。清代人顺水推舟,将龟与龙的面貌融合到了一起。乾隆重修岱庙记碑下的龟趺造型主要特征,已经与龙十分接近。

两千多年的万千气象,融于岱庙的碑刻之中,那是不间断的历史,更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中华文化,越沉浸其中,我们就越发理解陈从周先生为何称之为“快事”一件了。

猜你喜欢
小篆重修李斯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线上建课重修的探析
宋伯军小篆作品
学分制下高校重修工作持续改进路径研究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李斯造小篆
小篆的结构练习(一)
小篆的四个特点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北壁西夏重修供养人像蠡探
关于独立院校重修现象的讨论
只爱黑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