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策略

2024-05-19 14:37傅江
教育家 2024年14期
关键词:会因作图直线

傅江

数学反思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自主梳理、辨别、舍弃、提炼、总结提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对新知识进行要点再现、重新组合、优化提炼,从而有效梳理思路、训练思维,提升思维的发散性、严密性,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正确的数学反思,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多知识,掌握具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更高效。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实践——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乐于思考。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融入其中,通过开展适合学生学习的反思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生反思问题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及时点评、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梳理解答思路,提炼有价值的部分。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何利用其他方法求解河的宽度和楼高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相似的问题;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一课时,设计手机套餐消费问题、租车方案问题,让学生在解题后反思怎样选择套餐、方案更省钱,从而学会权衡利弊,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优化意识和节俭品质。这样的反思活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正面引导,体会成功,强化学生反思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激励的教育是没有前途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教育。无数的教学实践同样证明,学生喜欢激励,他们会因激励而活力四射,会因激励而持续思考,会因激励而继续奋斗。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一切可行的手段来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激励中反思,在反思中高效达成课时目标。比如,在讲授《简单事件的概率》一课时,一些学生对于“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概率为50%”的结果表示怀疑。于是笔者设计了分组实验,让学生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进行多次实验并反思得出结论后,及时予以肯定,赋予他们“成功”的情感体验。尽管学生的思维大多是片面的、不完善的,教师仍应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多作正面引导、肯定评价。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因为教师的一次鼓励、肯定,整节课都更加专注、高效。

鼓励质疑,培养习惯,把反思机会还给学生。

反思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一个人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不断自我提高,每一次的反思就是一次提升,多次的反思必会提升思维层次,而反思后的概括又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把反思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实践、摸索,在质疑中思考、在“纠結”中选择、在权衡中提炼,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笔者在教学尺规作图中的“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首先示范具体操作,然后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完成后反思:这个基本作图可以归纳为几个步骤?实践证明,很多学生能够模仿教师作图,但要他们总结概括出画法是有难度的——这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作图工具的摆放位置、要点方面去思考,再结合课件演示——第一步:三角板(尺)的边靠紧已知直线;第二步:直尺和三角板(尺)另一边靠紧;第三步:推动靠边的尺让边经过那个已知点(后靠的尺固定不动)。接下来,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更简洁地归纳步骤吗?通过反思刚刚得出的步骤,再让学生提炼归纳出作图口诀:第一步边靠线,第二步尺靠尺,第三步推尺找点画直线。借助这个口诀,学生再次碰到同类型的基本作图问题时,就会思路清晰、快且准地解决问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尝试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猜你喜欢
会因作图直线
巧用三条线 作图不再难
六月雨事
反射作图有技巧
雪(新韵)
画直线
易漏解的求长度问题
三招搞定光的反射作图题
两条直线 变变变
半躺姿势最伤腰
画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