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冈高中:寒门出贵子,凤凰凌云飞

2024-05-19 14:37子君峻汶
教育家 2024年14期
关键词:校友学校教师

子君 峻汶

在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的校门口,屹立着一块巨大的文化石“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巨石似是对这所学校的注脚:扎根乡村,服务农家子弟成人成才。这所学校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有河海大学的唐洪武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朱为宏两位校友成为院士。这在苏北是一个不小的新闻,亦是一段佳话。

上冈高级中学创办于1931年,地处有“四县通衢、盐阜咽喉、建湖东大门、千年古镇”美誉的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2020年谈万余开始担任校长,上冈高中,又攀高峰。

作为一所苏北农村高中,上冈高中有过辉煌的成绩,也正面临新的挑战。在生源和教育生态环境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学校硬是蹚出了一条突围之路,培养了近20名进入北大、清华就读的学生。

当人们评价一所高中的办学质量时,往往只习惯于关注升学结果,却忽略了这所学校在中考录取分数线远落后于同类学校的劣势下,是如何“逆风翻盘”,交出优秀升学答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所能创造出“低进高出”“洼地崛起”现象的农村高中,更值得我们关注。

延文脉,厚积薄发绽芳华

“文化是冈中的立校之魂,也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这是谈万余常对师生讲的一句话。上冈高中肇始于1906年名绅邵暄创办的文庙初等小学,1931年,孙仲强先生以“鸿文”为名创办了鸿文中学。百年间,虽经战火淬炼、校名数易,“鸿文”的理念赓续至今,“以文化人”被刻进了上冈高中的基因。

“到冈中第一年,我最关注的一件事便是如何传承老冈中厚重的文化底蕴。”谈万余告诉记者。2013年学校异地搬迁,空间扩大后,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和现代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与老校区文化传统的断裂。2021年,谈万余多次召开研讨会,与广大师生充分沟通,决定以建校90周年为契机,围绕“以文化人,文韵冈中”这一主题,大力发掘上冈高中的文化底蕴,改造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走进校园,“鸿文楼”“鸿知楼”“鸿行楼”“鸿文广场”,时刻提醒着师生鸿文立教、鸿文立学的高远追求。“文韵园”翠竹摇曳,“成蹊园”桃李盎然,登“蕴秀亭”可观赏假山飞瀑直下的壮观,步“崇德广场”,文化灯箱上的诗词、格言予人以熏陶、启迪。而比起直接找文化建设团队,学校大部分文化景观均由校友捐赠。86届校友钟华牵头上海建湖商会,为学校捐建了“时光钟廊”,95 届校友捐建“冈中之星”雕塑,92 届校友捐建“至圣孔子”塑像。这些冈中“文化符号”由于是从学校教育实践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带有历届校友的留痕,比起外部生硬植入,师生文化认同度更高。

校史馆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达的舞台。校史馆未建时,学生对校史知之甚少,回母校的校友也普遍反映找不到“回家”的感觉。2021年,校史馆新建,多件历史实物首次亮相,一幅幅照片、字画记录着上冈高中的风雨洗礼、薪火相传,也给予了师生无尽的荣誉感、归属感。

在冈中校史上,“红色”是一抹鲜亮的颜色。“她在战火中生,她在风雨中长,共和国的旗帜上染织着她的荣光。”每逢重要节庆,岡中学生总要齐声唱响这首校歌。作为上冈地区的革命熔炉,学校诞生过唐君照、唐仲衡、唐小石、陈宗泽、赵敬之等一批抗日骨干教师,红色文化在冈中人血脉里代代流淌。2023年5月,学校举行“践行长征精神,青春励志远足”党史教育活动,800余名学生徒步14公里。“这样的徒步之行让我们更好地磨炼意志,也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学生王一马感悟道。

“能吃苦”是上冈高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一种精神。上冈高中扎根农村集镇90多年,服务农家子弟成人成才。学生崇尚“生活上艰苦、学习上刻苦、意志上耐苦”,广大教职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可以说,“敬业”“吃苦”精神是“冈中之魂”。

作为乡村教师,冈中的教师们都有一股“韧劲”。韩素珍是学校的英语教师,执教三十年。2020年3月,她因身体不适,需要立刻住院治疗。考虑到当时正是高三学生的关键阶段,她在住院期间,每天躺在病床上,坚持批阅每位学生发来的作业并及时反馈,没有落下一节课,没有漏过一次作业批改。在冈中,像韩素珍一样甘于奉献的教师还有很多。长期以来,冈中人形成了“团结协作、敬业奉献、勇创一流”的冈中精神,创造了“低进高出”“洼地崛起”的冈中现象。许多冈中毕业生都反映,“一训三风”“冈中精神”已成为冈中人做人做事的准则、特质。

在冈中,有校友初中、高中都在冈中就读,有的家庭中有几代人均在冈中读书。在深厚文化氛围的滋养下,学子们都对母校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浓浓的“冈中情结”成为联系各届学子的纽带。高三教师崔启飞已在冈中奉献了二十多个年头。“我的儿子2020年从冈中毕业,目前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崔启飞介绍,儿子当年的中考成绩可以进入盐城最好的高中,但因家中四代人均在冈中读书,儿子选择留了下来。“‘冈中情结像一条纽带,将我们紧密相连。”

勤耕耘,园丁播洒“及时雨”

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对于农村中学而言,如何吸纳、留住并培养优秀教师,一直是一个难题。上冈高中地处盐城南北通衢的要道,在享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建湖县城与盐城市区的“虹吸效应”,每年都有不少教师“迁徙”到周边城区学校。

2021年,学校成立了“冈中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校友及社会各界的资金捐助。基金会成立后,每笔支出都去向清晰,“全都用在了奖教、奖学、助学上面”。洪郑老师大学一毕业就来到上冈高中教书,是享受到学校红利的教师代表。“在冈中这些年,我工作很开心。教学容易出成绩,学校也经常会发放奖励、补贴,让人干劲十足。”实实在在的关怀,让教师们能在工作中有更强的获得感。人心凝聚了,教师的成长动力也更足了。

能“留得住”教师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能让教师“教得好”。2021年,学校在江苏省内发起成立乡镇四星高中十校联盟,与盐城中学等学校结成市普通高中第一联盟。通过联盟校之间的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复习迎考等方面的主题活动,实现经验的分享与共享,优化育人环境,改进育人模式。“人人上一堂好课”是上冈高中的特色教研模式:一名年轻教师上课,要确保有三名骨干教师同时听课并考核是否为“好课”。听课教师针对示范课情况及时展开教研,就执教中的不足,开诚布公地交流意见。如果示范课被认为不过关,就必须重上,直到达到“好课”的标准,从而倒逼教师提升自己的课堂质量。

数学老师陈其跃在带领学生学习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时,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跃。但三位听课教师也敏锐地发现了他还存在不少进步空间: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部分内容略显仓促,影响学生“吃透”知识。这种及时的反馈与中肯的建议,令陈其跃深切感受到了团队教研的力量,“人人上一堂好课”能帮助年轻教师少走很多弯路。

除了内部教师间的交流,上冈高中也很重视与外部交流。视野受限是很多农村教师的短板,学校便借助时代红利,利用信息化教学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上邀请专家讲课、开设互动交流平台、举行腾讯视频会议等,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在冈中,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对外公开教学活动,邀请外校教师来校进行“同课异构”,切磋专业技能,规模一度达到二三百人。同时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足迹一度抵达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广泛学习、交流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优课堂,低进高出“蛹成蝶”

2022年6月24日,上冈高中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晚,众多学生家长自发来到学校大门口燃放鞭炮、散发喜糖庆祝。“在一所农村高中能考出这么多好学生,真的很难!”一位家长感慨道。

“我们的招生分数线同县中相比,最多的一年差了52分。人家已经跑了100多米了,我们才拿到接力棒。”谈万余介绍道,冈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學习基础薄弱,想追赶有优质生源的学校并不容易,也更需要策略。

有个现象,很多优等生到城里求学后,成绩表现并不算太好。“城里玩的地方比较多,孩子缺乏监管,容易放纵自己。”在上冈高中工作了三十余年的张金国老师说,“我们乡镇玩的地方少,老师也更尽心些。城里能力强的学生多,老师不怎么管也可以。但有些学生你不对他尽心是不行的,需要因材施教。”

为了尽心陪伴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校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同学之间进行“互助教育”。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到6人,有一个小组长,班干部再分管几个小组长,形成一个网络。小组内成员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个方面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让学生感受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家的温暖。

高三学生付学勇说:“在我的学习体验中,‘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模式既新奇,又令我受益匪浅。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在与同学的频繁互动中,我们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如今,我的薄弱学科有了明显的提升,学习信心大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付出的是时间、情怀,学生感受到的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与教师的温度,这也是上冈高中教学质量不低于城区学校的坚实保障。

课堂是最接近于学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学中最有效的一环。学校创设了“五环节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每个学习活动的基本环节一般包含五个环节:问题揭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巩固。“一讲到底、满堂灌输的教学法,虽然省事儿,但负责任的教育不能是这样的。”学校教务处主任徐荣卓介绍说,“‘五环节问题导学法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精心设计一些关键问题,保障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习真正发生。”

传授知识点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高阶思维才是上冈高中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问题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让‘学思并行。”高二学生董捷告诉记者。在化学课上,老师经常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推进课堂。将原可以直接口述给学生记忆的知识转变成一个个的问题,待同学们充分思考、讨论后,再加以点拨讲解。“以前死记硬背,对很多公式只是表层的理解,一旦变换条件又不会做了。在老师高密度的问题启发与同学间的讨论中,我经常会‘灵光一现。有时即使课堂结束了,我的思考还远没有结束。”在冈中,学生这样的反馈并不罕见。在问题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下,学生不仅会“解题”,更要会“解决真问题”,实现从“做题家”到“深度学习者”的蝶变。

行程万里遥,初心当如一。从租借文庙起步再到如今的和美新校区,从传统的粉笔教学再到今天的多媒体触控一体机,上冈高中因培养农家子弟成才而诞生,又因不懈的传承与创新而兴盛,谱写了一曲百年拼搏奋进的华彩乐章。作为“农家子弟成才的摇篮”,今日冈中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上,正乘势而上,踔厉奋进。“学校将继续扎根乡镇,在‘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勇创一流精神的指引下,服务农家子弟,让更多的农家子弟拥有成长、成人、成才的璀璨未来!”谈万余充满信心地说。

猜你喜欢
校友学校教师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最美教师
校友风采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校友风采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