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2024-05-19 12:26赵允阳杨会举李敏孙浩格张苗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7期
关键词:外治法功能性穴位

赵允阳,杨会举,李敏,孙浩格,张苗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组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且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主要采用药物、精神心理疗法、生物反馈疗法、骶神经刺激疗法治疗该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仅能短暂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1]。中医认为,FC属于“便秘”“大便难”“脾约”“秘结”等范畴,发病关键在于肠道传导失常。大肠以通为用,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若其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排便异常。此外,大肠传导功能与胃气的通降、肺气的肃降、脾气的运化、肾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有关[2]。本文总结近几年穴位贴敷治疗FC 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诊治FC提供参考。

1 单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便秘

穴位贴敷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外用药物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以调气和血、促进循环、调节人体动态平衡的一种疗法。夏洁瑾等[3]研究发现采用益气肠动膏(药物组成:黄芪、白术、党参、火麻仁、郁李仁、当归、陈皮、枳壳、柴胡、芥子)穴位贴敷治疗FC,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有利于维持短中期疗效。王文文等[4]研究发现穴位贴敷治疗FC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游梦祺等[5]研究发现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儿童FC,能有效降低FC实证患儿便秘的严重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刺激性小,易被患儿所接受。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治疗FC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且操作简便,患者易于接受。穴位贴敷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常用于辅助内服药物以改善患者的便秘状态。

2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功能性便秘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可显著改善FC 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增强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加快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排便困难度,提高排便频率,促进排便,且作用较平和持久。李月丽等[6]研究发现采用麻子仁丸加减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FC 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叶晓声等[7]研究发现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FC,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胃动素水平,降低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马玉芬等[8]研究发现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老年慢性FC,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便秘

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FC,可调节脾胃功能,润肠通便,标本兼治。范丁文等[9]研究发现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FC 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沈根明等[10]研究发现采用复方大黄散贴敷神阙联合乳果糖治疗FC,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郝开花[11]研究发现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FC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综上所述,西医主要采用口服泻药、促动力药治疗FC,其短期疗效尚可,但长期疗效不佳,且部分药物有毒副作用,长期使用易形成依赖性,严重者可导致结肠黑变病、癌变等,但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FC,可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4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便秘

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法、灸法、中药外用法、刺络拔罐法、手法、功法等,穴位贴敷亦属中医外治法的一种。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两种或多种中医外治法联用治疗FC 临床疗效更佳。《素问·异法方宜论》言:“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杂合以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采取两种或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取长补短,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冯群虎等[12]研究发现采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FC 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的副交感神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肖艳梅等[13]研究发现浮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F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与排便用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年松等[14]研究发现小儿推拿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FC,近期、远期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刘志英等[15]研究发现采用穴位按摩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老年FC 疗效确切,可增加排便次数,降低排便困难程度,且毒副作用小。陆影等[16]研究发现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虚肝旺型FC,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或提高患儿的胃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及炎症指标水平有关。

5 小结

穴位贴敷是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把中药制成粉末,用醋、水、酒精、蜂蜜等介质混合成糊状,制成穴位贴,再将其贴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或患处,通过药物、腧穴和经络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包括穴位刺激与药物的双重作用,药物的渗透作用取决于局部皮肤的通透性,而皮肤温度升高可增强药物的渗透性,可通过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腧穴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发挥独特的优势,相比常规治疗,既有穴位刺激与药物的双重优点,又不经过胃肠道给药,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效应,且操作简单,作用直接,无创无痛,患者易于接受。穴位贴敷治疗FC 常选用具有行气通便功效的药物和穴位[17-18]。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治疗FC 临床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穴位选取和药物选择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其疗效评价标准亦缺乏一致性,后续研究应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深入探究穴位贴敷治疗FC 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定穴位贴敷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贴敷时长、频率设定、穴位选取、介质选择等,以期使这一中医外治法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猜你喜欢
外治法功能性穴位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夏季穴位养心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