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补荥通输”理论探析针灸治疗痿病思路

2024-05-19 12:26刘薪雨廖凌鑫诸毅晖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7期
关键词:大肠经宗气筋脉

刘薪雨,廖凌鑫,诸毅晖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痿病是指肌肉痿软不能正常支配运动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易疲劳,不能正常进行活动。中医痿病与现代医学的肌营养不良、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周期性瘫痪等疾病相似,此类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预后差,对患者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素问·痿论》从病因病机、疾病进展及治疗手段等方面对痿病进行详细阐述,为现代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指导。

1 痿病的病因病机

1.1 “热”是导致痿病的主要病因 “热”是痿病发生的关键病因。《素问·痿论》中提出五脏热可致痿病:“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热”既可外感也可内生[1]。外感热邪可直接耗伤肺津致“肺热叶焦”,又或感受寒邪、湿邪日久不瘥,余邪不清,入里化热,燔灼津液,郁遏气机,致使内脏郁热。内生之“热”多由饮食不节和情志过极而产生。好食肥甘者易内生湿浊,湿浊郁阻中焦,迁延日久,化生湿热浸淫四肢、濡滞肌肉,而致四肢痿软乏力[2]。若情绪处于大起大落或极端状态,则易扰乱气机的有序升降,出现气滞不畅,郁积体内而化生内热,如《素问·痿论》所言“有所失亡,所求不得”“悲哀太甚”“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等都是情志过极的表现。情志过极首伤心神,心主神明,“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类经·疾病类·情志九气》),尤其在大悲时,心肺首当其冲,两脏气血紊乱,郁积体内化热,耗散肺津,发展成“肺热叶焦”的病理状态,容易发展为痿病[3]。临床中,也不乏从“热”论治痿病的案例。国医大师张磊在治疗痿病时,认为邪热浸淫皮肉筋骨、消灼气血津液是导致足痿不行的关键病机[4]。此外,部分学者认为肺热与骨痿有密切关系,并明确提出通过干预肺病进展可以有效防止骨痿及其并发症发生的观点[5]。

1.2 “肺热叶焦”是痿病的关键病机 《素问·痿论》载:“五脏因肺热叶焦而生痿躄。”明确论述痿病的核心病机是肺热叶焦,这与肺本身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关系密切。肺属上焦而居高位,可散精微,朝百脉,濡润四肢百骸,心、肝、脾、肾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都依赖肺的功能。《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载:“病痿……由肺金本燥,燥则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骸故也。”肺的开阖有度可以保证筋骨肌肉得到充分润泽,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由此人体可以进行正常的运动[6];一旦肺热叶焦,肺的生理功能失常,则影响其他四脏及筋脉肉皮骨的功能,发为不同证型的痿病[7]。

肺与宗气密切的联系也是痿病发生的重要环节。肺主气,司呼吸,可吸入自然界清气,参与宗气的生成。而宗气流灌全身,其上行可贯心脉、行呼吸,与人的声音强弱、语声清浊等功能相关,“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气街,其上者,走于息道”(《灵枢·刺节真邪》),“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灵枢·邪客》)。《读医笔记》指出:“宗气者,动气也。”宗气不仅主呼吸、言语、声音,而且与肢体运动、筋力强弱有密切关系。宗气下行入气街合于阳明,可保持筋脉柔韧,关节灵活,同时为肢体活动提供动力。肺居胸中,为宗气之大聚,若肺脏郁热,可致宗气虚少,症见呼吸言语不利、体乏肢怠、关节屈伸受限、神志不清等痿病的症状[8]。故《素问玄机原病式》记载:“病痿,皆属肺金。大抵肺主气,病则气郁,至于手足痿弱,不能收持。”

2 取阳明经荥输论治痿病

从痿病的病因病机分析,治疗痿病的关键在于祛除郁热。《素问·痿论》提出“取阳明”“各补其荥而通其输”的治疗思路。中医讲求病机和治则治法统一,上述两种治法与痿病“肺热叶焦”的病机几乎没有关系,可其内在逻辑实则异曲同工。

首先,此处的“荥”“输”即指五脏阳经的荥穴、输穴[9]。阳经荥穴五行属水,补其荥者,以水克火,滋阴泄热,热退痿愈;阳经输穴五行属木,通其输者,以条达因热而郁阻的气机,畅通经络,复筋脉骨肉之常[10]。痿者,萎也,有枯萎之意,暗示痿病患者筋脉骨肉有日渐衰败之象,而阳经输穴具有木生发条达的特点,能以其生长之性改善痿病患者枯败之象[11]。荥输相合,补泻相随,气血得调,筋脉骨肉得以滋养,痿病不生。

其次,“取阳明”是指取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12]。阳明经为多血多气之经,历代医家治疗痿病多尊崇“治痿独取阳明”或“主取阳明”的治疗法则,故临床治疗痿病辨经选穴时阳明经是首选经脉[13]。无论是足阳明胃经还是手阳明大肠经,都参与水谷精微的运化,使两经气血旺盛,针灸手足阳明经腧穴可激发经络之气,推动气血运行。阳明气血旺盛则宗筋强健,肌肉关节运动灵活。此外,“取阳明”还能清泄肺热,这是由肺经、胃经、大肠经的生理情况决定的:一是肺胃在五行属性上为相生关系,胃土生肺金;二是肺胃在经络循行上相交,《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胃之大络虚里又“贯膈络肺”;三是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二者相互影响。生理上的紧密联系决定肺胃在病理上息息相通,阳明气血虚则宗筋弛纵,筋骨机关约束无力,继而出现四肢痿弱失用之症。因此,当肺脏郁热时可以通过治疗足阳明胃经及手阳明大肠经,以恢复肺的生理平衡。

痿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肺热,要祛除肺之郁热,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需针灸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输穴以达到治疗目的。手阳明大肠经的荥穴二间及输穴三间,前者五行属水,后者五行属木,旨在以荥水之阴制约肺热,以输泄木通之热[14]。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属水,可清泄肺胃蕴热,其输穴陷谷以木之性畅达中焦气机,使肺胃气机得以正常开阖,从而达到清郁热、畅气机、复气血的功效。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痿病可选取手阳明大肠经的二间、三间,足阳明胃经的内庭、陷谷。手阳明大肠经联络肺脏,“补二间、泻三间”之意在于祛除肺热,补二间荥水以克制肺金郁热之火,泻三间输木以通降气机,使肺脏气机和顺,郁热得散。“子能令母实”,肺热会影响胃腑的运化功能,“补内庭、泻陷谷”之意在于恢复脾胃枢纽的运转,使水谷化为精微,充养机体,则筋肉强韧不痿;二是通过阳明经脉激发调动气血,使经气营血充分渗灌四肢,维持筋脉骨肉的正常功能,筋脉强劲,肌肉坚实,关节滑利,则痿病得愈[15]。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55岁,2021年12月2日初诊。主诉:左侧下肢无力10个月。现病史:患者10个月前因受凉发热后突然出现左侧下肢无力,表现为左腿乏力僵硬,行走有拖步,上下楼梯费力,此后逐渐出现左上肢无力、左手指肌力减弱等症状,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康复训练治疗,自觉无力症状有所缓解。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下肢体乏力,间或出现肌肉瞤动。患者自患病以来,时有口干欲饮、心烦等症状,纳可,眠差,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查体:双手大小鱼际和骨间肌、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全身多处肌肉萎缩,左侧明显;双上肢肌张力呈折刀样,左手对指肌力1级,左上肢及左下肢肌力4级,右上肢及右下肢肌力5-级。指鼻试验、轮替试验欠稳准。踝阵挛、霍氏征、查多克征、巴宾斯基征均为阳性。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医诊断:痿病,肺热津伤证。结合病史,予针刺处方:选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二间、三间、内庭、陷谷、合谷、太冲,穴位均取双侧。选取0.35 mm×25 mm 一次性针灸针针刺太冲,进针深度为15~20 mm,其余穴位采用0.35 mm×40 mm 一次性针灸针针刺,进针深度为25~35 mm。二间、内庭施以补法,三间、陷谷施以泻法,其余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 d。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诉肢体活动较前灵活,左手握力较前增强,穿衣解扣等动作完成可,双下肢乏力明显减轻,运动功能较前改善,可缓慢平稳行走,无拖步,口干口渴症状明显改善。

按语:本案患者因外感起病,热邪灼伤肺津,发为痿病,遂出现左侧下肢无力症状,而后热退但继发出现左上肢、右下肢无力,说明仍有余热伏于肺脏持续耗伤肺津,因此可见口干口苦、心烦、小便黄、大便干等肺热津伤的征象,间或出现肌肉瞤动也提示机体已是阴虚状态,肌肉失于润泽,舌红苔黄、脉弦细数也佐证其有里热伤津。气津受损,肺不布津,筋脉骨肉失养,则出现肢体痿软无力症状。故以清散郁热、调理气血为治则,选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为主穴,足三里是胃之合穴、下合穴,可补脾胃真气,补益气血;足少阳胆经阳陵泉为“筋会”,可通利关节,通筋活络,疏调气机;悬钟为“髓会”,可疏通经络,壮骨益髓。上述3穴合用能调气机,强筋骨,利关节。配穴取阳明荥穴二间、内庭施以补法,输穴三间、陷谷施以泻法,“补荥通输”,宣散肺脏郁热,调畅脏腑气机。另取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合谷、厥阴肝经原穴太冲,二者“开四关”,一升一降,辅助肺司开阖的功能,帮助肺布散津液功能的恢复。

4 小结

在临床中,针灸治疗痿病常用循经选穴和辨证选穴的方法,但以五腧穴作为配穴的针灸处方较少。在《素问·痿论》中,除阐明“取阳明”在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外,明确提出“补荥通输”的治疗方法,可见荥、输穴在治疗痿病方面有特殊的作用。《类经》认为:“诸经之所溜为荥,所注为输。补者所以致气,通者所以行气。”荥穴、输穴作为人体的特定穴,是经气升降出入的重要关口,可连接人体内外,调节整体功能,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疾病的效应点。痿病由“热”而起,因此可以通过荥穴、输穴的五行属性,配合针刺补泻手法,化解痿病之热,重新建立脏腑阴阳平衡,使气血津液各有所归,筋脉骨肉得到滋养,四肢关节运动灵活,促进患者恢复[16]。

猜你喜欢
大肠经宗气筋脉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论“宗气不足”与勃起功能障碍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漫画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4)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
长安米氏内科“宗气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列举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敲打出秀美颈部
大肠经畅通,人变美
一统天下(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