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融合发展现状

2024-05-18 14:38强小琳石权田姝红许晓昕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5期
关键词:农广校唐山市高素质

强小琳 石权 田姝红 许晓昕

近年来,唐山市农广校推动农民培训与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努力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农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带头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一、稳定中职教育办学根基,探寻中职教育办学方向与定位

唐山市农广校秉承“以农为根、以教为本、育才强农、服务三农”的办学方针,把抓好农民中职学历教育作为发展的立校之本。结合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探索学校招生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实施下沉招生、办学“两个转变”,既满足农民学习需求,又有效解决了农民学习生产的矛盾。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培养产业振兴带头人,推动落实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扩大农民学历教育覆盖面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根据农民需求,引导农民干中学、学中干,就地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彰显了农广校是高素质农民培训的专门教育机构。招生工作深入农村各个乡镇,教职工广泛宣传发动,介绍学校教育资源优势、送教上门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的模式,得到了招生学员的认可。近三年来,共计招生2014人次,其中农村經济综合管理专业842人次,工商行政管理事务359人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171人次,家庭农场生产经营107人次,植物保护166人次。中职学历教育招生的扩大,提升了农广校办学的影响力,也通过实践回应了农村“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

二是坚持因材施教,创造条件让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实践育人,通过开办中职学历教学班和农药经营人员培训班,满足了学员接受职业教育的心愿和有意向从事农药经营人员的培训需求。两年制的学习,让学员接受了正规的专业教育学习,激发了他们当现代农民的职业自豪感,赋予了他们作为新农人的品格与做事能力,养成了坚持学习的良好学风。学员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与教师、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增进了友谊,建立了感情,教师在教学、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也帮他们解决了困惑和难题,为他们搭建了自我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对现代农业发展更有信心。

二、强化教学管理过程,探索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新模式

创新改进教学计划,强化理论教学针对性。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设置,落实好教学计划。在教学管理上主抓四个方面。

一是组建高水平、结构化职业教学创新团队。每门课程至少确定2—3名备选教师,学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及考核方法,发挥教师个人最大潜能,组建最强的专业团队,实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整合,培养更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利用融媒体教学培训平台,使优质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是注重实训环节,强化实践教学成效。以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为主设定现场教学活动,进一步探索现场教学点建设及运行机制。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以研讨交流、案例分析推演、现场观摩等方式,深化个性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成效。同时根据当地农时特点安排集中授课时间,确保完成集中授课学时计划和学员考勤。

三是持续强化冀农云学堂App和融媒体教学培训平台技术应用。督促学员用好中央农广校和河北省农广校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现了农广校体系教育培训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目前,唐山市农广校已有1150余人次参与线上学习,学员学习积极性很高,认为课程内容新颖,贴近农民。

四是强化学员学习督促检查。以落实学员学习笔记、学习心得、考试成绩“三结合”模式,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考核。目前公共课通过河北省农广校“融媒体教学培训”平台进行学习和考试,考试成绩采用系统自动生成,核心课和选修课进行线下进行考试。

三、提升农民教育服务新能力,探索学员毕业后跟踪调研必要手段

一是推进培养对象融合衔接。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生产一线摸清农民需求和意愿,在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时,将有意愿、有能力接受中职教育的农民作为重点招生对象。积极鼓励学员参加中职教育学习,做好中职教育登记注册工作。以唐山市农广校为例,近两年先后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学员中遴选了243名学员参加成人中职教育学习,有序推进了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有机衔接。

二是推进课程内容融合衔接。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原则,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合理开设中职教育专业,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内容,指导学员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中职教育专业。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要求,将课程体系与中职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相结合,统筹安排培训班教学内容,加强培训内容与中职教育课程相衔接,将衔接的教学内容纳入中职教育教学计划,将培训班的实践实习、参观考察、技术指导以及跟踪服务等计入中职教育教学时数,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中职教育的组成部分。学员采用农学交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云上智农、冀农云学堂、融媒体教学培训等学习平台,利用农闲、工作或者生产生活之余,认真学习各门专业学科。

三是推进路径方式融合衔接。坚持农广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对接职业能力标准,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结合实际制定中职教育与高素质农民培育衔接的一体化培养方案。坚持农学结合、送教下乡,把中职教育办进村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在田间地头、农业产业链上就地系统培养高素质农民。结合农事季节适时组织学员讨论,确定实践教学专题和特色实践专题,对接推进县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项目,以学促干、以干促学,优化提升办学特色和水平。推动农民培训和农民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探索推行实施“培训+中职教育+技能鉴定”的三级贯通培训模式,全力支持农民提升素质,进一步提升农广校开办农民中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广校唐山市分校)

猜你喜欢
农广校唐山市高素质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市中心支行
唐山市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唐山市还乡河水污染综合治理
唐山市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