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农业发展 谱写田间学校赞歌

2024-05-18 08:07李琳
农民科技培训 2024年5期
关键词:种养田间农民

李琳

吉林省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地处“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查干湖之畔,依托松嫩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承包了1300亩国有荒地,开启了农业产业振兴之路。

一、围绕提质增效,加大绿色生态品牌创建

校长刘双心怀理想、敢拼敢闯,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农民。2018年他本着“志诚为农、以德为先、食之为康”的理念回乡创业,开始承包了1300亩国有荒地,荒地上只有一望无际的芦苇,土壤肥力较差;当年8月份,他被推荐到松原市农广校参加培训,通过学习极大地开拓了视野,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专家和同学,丰富了农业知识,提升了对农业发展方针政策的认识,对农业产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后,他用了3年时间,从整理田块到改良再到种植,终于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德稻松”大米。

刘双通过培训了解到,一方面,螃蟹是稻田里的“清道夫”,这个“霸王”是稻田里害虫的“天敌”,另一方面,蟹的排泄物又肥沃了田地,种植过程天然营养。正因此,他积极探索实践稻蟹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终于培育出口感佳、营养、健康的蟹田米。同时,尝试在水稻田里放养中科5号鲫鱼夏花,形成了稻鱼稻蟹共生种养模式,既提高了稻米的品质,又增加了土地上的效益。此外,依托良好的天然资源环境,加之生态环保的管理模式,每亩水田里自然生长的青蛙每平方米可达10只以上,真正做到了田中有鱼、有蟹、有青蛙的生态环境,达到了一地双收、一水两用、提质增效的效果。基地二期采取以销定产模式,承包2910亩待开发耕地,公司又引进5万多只林蛙,与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开展稻田养殖林蛙试验示范项目。

二、围绕“三产”融合,加快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有机生产、休闲观光、实践教学培训等多种经营模式,为了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于2019年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该校硬件设施配套完备,自有教室能容纳70人,一间多功能厅能容纳100人,配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可同时容纳食宿70人。该校建有可视化系统,具有大田物联网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棚室物联网传感器等实时监测设备。农民田间学校已连续5年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年均完成实训任务数约5000人次,2022年入选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第二批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

(一)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农民田间学校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形成“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高素质农民开展稻蟹鱼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学校采取“参与式、互动式”“双师配合式”等教学模式,利用“实物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學方法,将理论变得具体可感。聘请农业专家、教授等讲师团队进行授课,刘双校长在实训中亲自在田间地头指导综合种养技术,填补全省、市稻蟹鱼综合种养示范实践教学的空白,运用稻田养蟹与扣蟹养殖起到引领示范带动的整体效应。

(二)推广农业销售模式。在基地二期采取以销定产模式成功后,刘双在实训中为学员推广可视农业订单模式,打破传统农业销售思维,教授学员网站构建、自媒体开发等,开展农场主招募,让“企业+基地+农户”互利共赢的方式深入人心,让学员切身体会到先进的销售模式,并从中获得收益。

(三)推广休闲农业模式。农民田间学校在开展绿色种植、营销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培训内容的同时,致力于观光农业,针对生态农业开发,集成农业观赏、休闲要素,发挥地理优势,打造田园风光,引导学员向休闲农业模式发展。每年农民丰收节期间,吸引大量农民学员体验捕蟹、品蟹、拔河比赛等系列农业休闲活动,增加体验感,更利于学员发展。

(四)推广黑土地保护模式。农民田间学校通过高效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向学员传输减少农药化肥的投入,优化土壤,保护环境理念。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效益低下的土地整理改良成优质黑土地,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改善当地土壤环境,利用蟹排泄物、脱下的壳和秋收后的秸秆增加有机质含量,调节土壤盐碱度,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三、围绕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致富带富能力

刘双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于2019年发起成立了吉林省第一家松原市高素质农民协会。几年来,在发展农民田间学校的基础上,刘双积极组织优秀学员加入会员,举办座谈交流70多场次,与学员共谋发展,帮助部分学员与多家银行洽谈解决贷款对接。刘双还利用早年在南方积累的经验及人脉帮助学员开拓南方农产品市场,带着学员生产的农产品参加全国各地展会80多场次,大大提高了学员种植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积极性。

2022年刘双又带领80多家农户,发起成立前郭县稻蟹综合种养协会,在主管单位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查干湖)品牌授权给该协会使用,由刘双会同主管局负责打造区域共享品牌,帮助会员打通销售渠道,提高会员种养积极性,保障会员获得更高收益。目前稻蟹种养产业发展近30万亩排在全省前列。

经过多年的打拼,吉林省双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学员的称赞。目前年产有机和绿色水稻300多吨,生态水稻500多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亩均4800元以上,比当地每亩均增收1000多元。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达512人次,其中残疾人就业20多人次,累计年工资性收入达100多万元,为改善当地村民和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巨大作用。校长刘双先后获得吉林好人、国家级农业经理人、高级农艺师、吉林省首批乡村优秀人才、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生产者、省级高端人才等荣誉称号。农民田间学校也先后获得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全国水产五大行动示范基地、省级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广校)

猜你喜欢
种养田间农民
春日田间
田间地头“惠”果农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饸饹面“贷”富农民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