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

2024-05-18 14:23吴素全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课程思政

吴素全

摘要:针对综合布线技术课程的教学需求,基于“育训融合、德技兼修”的教育理念,文章提出了“以德养人”“以技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思路。通过人物线和技能线的双轨并行,实现了育人的“双驱动”模式。以课程中的“光纤熔接”作为典型教学案例,文章详细展示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过程,并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检验与实践,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光纤熔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8-0165-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国家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创造。在各级各类职业岗位中,我们需要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劳模精神,以及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等教育应深化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会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自觉践行职业规范,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1]。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相结合,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程应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层层深入的技能训练中锤炼技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3]。

1 课程思政设计

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通信行业中的弱电工程实施岗位,致力于培养弱电系统布线施工、测试、故障排除的实践型人才。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高层设计、底层实施”的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将专业技能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我们立足工作情境,基于工作过程选择教学内容,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教学支持体系,使学生沉浸在职业环境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情操。通过“育训融合、德技兼修”的教学过程,培养“眼中有光、手中有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4]。

课程划分为4个学习情境和17个学习任务,学习情境的设计循序渐进、逐级深入,学习任务内容高度关联、螺旋式上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对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核心素养进行思政分析,从政治、专业、个人3个层面提炼出6个思政元素:“民族自豪、爱岗敬业、文明规范、精益求精、团队协作、多元开放”。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反复体验、复习这些核心素养,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内化,如图1所示。

2 教学案例思政设计

本案例选自学习情境四“智能园区布线”中的第二个学习任务“光纤熔接”,其主要教学内容是教授学生光纤熔接机的使用方法,旨在使学生能够熟练利用光纤熔接机快速完成光纤接续任务。同时,本案例的思政育人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案例的思政设计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素质养成规律和教育认知规律。通过架设人物线和技能线双渠道,实现育人“双驱动”,既“以德养人”又“以技塑人”,从而全面落實全面育人的目标[5]。

在人物线上,我们结合各教学环节的相关教学内容,巧妙串接优秀人物事迹,包括功勋卓著的发明家、抢险救灾的工程师以及竞赛获奖的同学。通过识“先贤”、展“先锋”、亮“楷模”、追“榜样”的方式,展示不同人物的人生成长、励志成才的历程,让学生感受优秀人物的职业品格,从而埋下爱岗敬业的种子。这旨在激励学生“见贤思齐”,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专业信念和职业认同感,实现“以德养人”的目标。

在技能线上,我们采用基于工作流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涵盖问题引入、任务分析、资讯计划、任务实施、测试检验、总结评价6个教学环节。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熟悉“步骤”,课堂讨论中思考“规范”,小组竞赛中追求“精进”,课后提升中磨炼“技艺”。这样,学生在熔接技能习得的过程中,能够逐步从熔接得对、熔接得好、熔接得快提升到熔接得快准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深入专业要求,层层提升技能水平,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实现“以技塑人”的目标。

案例中的人物线和技能线并驾齐驱,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中交织交错,共同编织出三全育人的网络。

3 教学实施过程

在本案例的完整教学过程中,我们结合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深入挖掘思政点。通过寻找与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思政素材,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实现育训融合[6]。案例中涉及的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融入策略如表1所示。

为了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本案例选取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场景,以工作任务的方式驱动教学,采用“课前启发—课中内化—课后提升”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7]。

1) 课前启发。通过中国大学MOOC平台发布本次任务单,让学生了解待解决的工作问题,并通过课前小测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基础情况,发布三个与光纤通信相关的报道和视频,即《宽带中国战略》《光纤之父高琨》和《光纤熔接操作视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品格,振奋精神,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2) 课堂导入。通过一则灾害抢修新闻展现实际工作场景。新闻是关于某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内容,灾害导致光缆中断,通信中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电信部门需要派遣工程师迅速抢修。由此场景凸显通信工程师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的职业精神,激发学生作为通信工程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加职业认同感。

3) 问题引入。基于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学习任务,将实际工作场景下碰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过程。因此确定任务为熔纤竞速,即5人一组,每人2根光纤,同组同学的光纤需要首尾相互熔接,合作完成光纤接龙后,测试整条光纤的连通性,要求光纤熔接的速度快、质量好,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4) 任务分析。引入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要求,增加学生职业体验感,浸润职业情境,培养职业情操。评价标准强调专业考核和思政考核相结合,考核项目包括操作规范性、熔接精准度、线路连通性、熔接速度、团结协作、工作态度。

5) 资讯计划。讲述国产熔接机的发展史,对比十年间熔接机市场的变化和品牌的更替,体会光纤熔接机由原来昂贵的进口品牌垄断转变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崛起的过程。呈现国产光纤熔接机的损耗、速度等指标参数,用数据说明国产品牌的研发和生产水平,体现中国制造的力量,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通过凝练光纤熔接的步骤,提出六步法“剥、擦、切、熔、热、冷”,深入讲解熔接机使用方法和正确操作步骤,对比各种不同类型的错误操作和失败的表现特征,强调正确操作的职业规范。在解决了熔接规范性问题后,根据工作需求进一步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即如何提高光纤熔接的速度和精准度,引起学生的交流讨论。通过视频展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选手梁嘉伟的成长过程,视频中提到他经过几个月的训练,熔接速度却一直提不上来,可是他并不气馁,通过观察别人的动作,总结经验,重新规划自己的手法,从而让每根光纤熔接的速度提升了1秒,最终30分钟能熔接80根光纤,比上一届冠军多熔接20根。通过这个视频呈现梁嘉伟追求极致的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见贤思齐,成为科技报国的新时代青年。

6) 任务实施。巡查各组熔接光纤的实训过程,按照评价表进行过程性评分,发现共性问题,对关键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比如第一类光纤清洁不到位,在显微镜下暴露无遗,形成的划痕和残留物会阻碍光信号的传递;第二类光纤端面切割不平整,不合格的端面熔接后会产生严重的漏光等不同情况。通过光纤端面的讨论和规范操作演示,强调熔接动作的精细,操作的规范性,树立学生追求卓越、科学规范的职业精神。

7) 测试检验。任务完成后,各组相互检测结果,评判差距,思改进求精进。通过光纤熔接小组竞赛,学生在个人训练和团队挑战中培养精益求精精神。

8) 评价整理。根据测试结果,确定最佳组别,分享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改善问题,扬长避短。任务采用过程性评价,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个人和小组表现,回顾总结,优化改进。通过整理仪器材料,清洁实验工作环境,培养学生6S管理的职业素养。

9) 课后提升。设置训练内容,提升光纤熔接速度,提供网络工作室、实训室等练习场所和实训器具,完成技能提升。

通过身边榜样技能大赛选手的训练常态,激励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结合课后拓展训练,持续磨炼技艺,培养匠心精神。

本案例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任务、计划实施、测试检验,使学生在熔得对、熔得好、熔得快、熔得快准稳的技能提升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教学效果

本案例以工程师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将现实场景转化为教学场景,综合运用岗位角色扮演、实操技能比拼等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借助典型人物在工作岗位上的事迹和成长经历,激励学生见贤思齐,从而培养愛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任务中找到自信,并在进步中收获成就感。许多学生表示,本案例的学习激发了他们对综合布线技术课程的兴趣,部分学生更是明确表示想要投身这一领域的工作。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优秀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表现卓越,于2023年荣获省级网络系统管理的一等奖。同时,教学团队的思政素养也得到了同步提升。在市级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成果征集活动中,该案例经专家评审荣获一等奖。此外,思政研究成果也有效促进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团队负责的“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成功获批省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并获批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

5 结束语

本文以光纤熔接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8]。专业课程应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做好充分准备[2]。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 [2020-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 于力,陈忠道.“新工科” 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与实施——以“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3):33-36,41.

[3] 朱文兴.“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1,43(5):16-19,38.

[4] 杨晓宏,郑新,梁丽.“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12):71-78.

[5] 樊代和,魏云,刘其军,等.基于“课程思政” 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案例探讨——以迈克耳孙干涉实验为例[J].物理与工程,2022,32(1):175-178,183.

[6] 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8(2):1-6.

[7] 李蕉,方霁.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内核、路径与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108-113.

[8] 王宇超,敖玉辉,石金静,等.基于OBE理念的大学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2):43-48.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应用意义
充分整合教材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