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教学

2024-05-18 08:32刘汝凤
留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学科

刘汝凤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对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关于“物质结构”相关内容的深化,是对元素周期律等内容的知识性丰富,包括了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中的电离能、电负性、原子轨道排布式或轨道表示式等。这些知识的习得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重要的学科素养,现将本模块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策略介绍如下。

聚焦主干知识,突出关键能力培养。纵观近些年高考试题,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的考核,如:数据分析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因此,在高中化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材基本内容,强化主干知识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科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的联系,不断创新设置模拟问题解决课程,帮助学生拓展创新思维,强化独立思考、数据分析与推理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

重视教材引导,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一是注重基础,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知识体系时,应该熟知重点概念和知识间的联系。在同步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构建单元化教学,确保重要概念不遗漏,实现高效课堂。二是重视教材习题。习题不仅是对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而且更是教学内容的延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题目的潜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拓展思维,培养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升科学素养。

体会命题方式,把握复习方向。一是从命题脉络把握阶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轨迹。学生在必修课中知道了用微觀粒子的作用解释宏观现象;在后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知晓了配离子的形成体、配体、配位原子等相关内容,以更广阔的视角认识了化学反应。试题内容把必考知识中的反应变化与规律、物质结构与性质,以及配位平衡常数与电离常数、溶度积常数等内容,将考核方向从溯因发展到了推理。二是从交叉考核内容中把握复习重点。《物质结构与性质》应结合其他课程内容一起复习,注重和必修部分的关联,从结构视角对重合的部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结合高考重要考点将重点化学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加强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

在备考复习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全面育人功能,揭示化学学科本质更深刻的内涵,注重陌生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及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学科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学科新书导览】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基于问题驱动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绪言课教学研究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命题模块重点与特点分析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