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中的德制钢枕

2024-05-18 12:59崔明波
读报参考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制钢胶济轨枕

崔明波

胶济铁路青岛博物馆之“起点”展厅,目前展示有胶济铁路建设时使用的两根德国制造的铁路钢枕。胶济铁路1899年9月开工建设,1904年6月全线贯通,是山东第一条铁路。今年6月1日,正是胶济铁路全线开通运营120周年。

自1825年9月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通车后,铁路的轨枕都是使用木枕。1884年法国提出铁路使用钢枕后,钢枕与木枕就成为主要“竞争对手”,当时在世界上使用钢枕最多的有德国、法国、瑞士和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到1900年,德国的钢产量已超过英法两国的总和,德国在铁路建设时使用钢枕的线路最多时占所有线路的40%,而当时世界钢枕量则占铁路的10%左右。

胶济铁路是中国第一条使用德国钢枕超过300公里的铁路。1898年,德国工程师盖德兹在考察山东铁路选线时,明确提出使用钢枕的设想:“全部轨道都用钢。”这一设想与同年勘测胶济铁路的德国工程师锡乐巴的设想不谋而合。锡乐巴此前参与修建大冶铁路。1893年开工的大冶铁路采用的就是德国钢枕而不是木枕,但大冶铁路全长只有20多公里,胶济铁路全长395公里。文献中记载的德国钢枕尺寸为长2400毫米,高80毫米,底宽184毫米,重50公斤,两端弯曲;每根10米长的钢轨铺在12根钢枕上,轨枕间距为859毫米。

德国为何在修筑胶济铁路时坚持使用钢枕而不是木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王斌教授认为,钢枕的主要優点在于不怕火烧,不担心虫蛀,生产过程简单,承受荷载大,可提供较大的纵向和横向阻力,保持轨距牢固,破损可电焊修补,回收率高,废钢回收高达70%。在铁路发展的早期,由于热带地区使用木枕容易被白蚁和腐蚀类侵蚀,钢枕在澳大利亚被广泛使用。但钢枕也有明显缺点,与其他轨枕相比造价高,容易被酸性土壤、阴湿和空气中的盐分侵蚀,列车通过时噪音较大,到冬季容易出现裂痕甚至折断。

1904年全线通车的胶济铁路,计划中的钢枕使用寿命是维持到1930年代。日德战争失败后,德国退出青岛,胶济铁路部分后期更换的钢枕有的甚至使用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使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胶济铁路的部分路段还能见到德制钢枕。德制钢枕“退役”后,胶济铁路上的轨枕逐渐被木枕和后来的混凝土枕所代替。

目前,超过百年历史的铁路钢枕在中国存世的数量不多,胶济铁路初建时使用的德制钢枕更是存世稀少。遗存的德制钢枕等铁路老物件见证了德国侵占青岛,攫取筑路权,修建胶济铁路的历史,对研究胶济铁路的建设发展,以及它如何由一条“殖民铁路”向富民强国之路嬗变与飞跃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猜你喜欢
制钢胶济轨枕
触摸胶济风云
火车站里的博物馆
装配式可调间距的X形抗滑动轨枕研究
胶济铁路 走过百年
百年史话 胶济铁路回归始末
总裁道歉
神户制钢所丑闻
轨枕外观及修补工艺研究
神户制钢为丰田“未来”氢燃料电池车的分离器供应钛加工材
一种新的混凝土轨枕装卸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