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通平台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探索

2024-05-18 06:17朱映辉江玉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8期
关键词:学习通

朱映辉 江玉珍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线上教育和线上教研逐渐成为新趋势。构建虚拟教研室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科交流、提高教研效果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学习通为例,分析了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并详细介绍了在该类平台上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具体实践。最后阐述了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关键词:虚拟教研室;学习通;在线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8-006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领域的持续创新,线上教育和线上教研已成为当今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虚拟教研室不仅能够突破传统教研室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师间的跨地域、跨时间交流与合作,还能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资源与支持。因此,构建虚拟教研室已然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当前,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方面,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在线教研平台正在兴起[1-2],它们为教师提供了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全方位的教研支持;另一方面,借助社交媒体、视频会议等工具[3-5],教师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在线交流社区,促进了教育经验和教学方法的共享。这些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形式不仅丰富了教研活动的内涵,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众多可用的在线教育平台中,学习通平台以其全面的功能、稳定的性能以及用户友好的界面设计而受到广泛关注。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在线直播、互动交流、考试测评等多种教研功能,为构建虚拟教研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在线教育平台时,应以平等、客观的态度对待各类平台,充分考虑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创新性,而非仅仅关注某一特定平台的优势。通过综合比较和分析各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平台来构建虚拟教研室,从而更有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并提升教学质量。

1 学习通平台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学习通平台作为在线教育技术的集成体,其设计理念与技术架构均围绕提升教学效果与促进学术交流而展开,这使得它在构建虚拟教研室时具有适用性。从技术角度来看,学习通平台拥有的服务器资源和云计算能力,可以保障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进行教研活动而不会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支持,如视频直播、录播、文档共享等,这些都是进行线上教研所必需的功能。这些技术特点确保了学习通平台在支持虚拟教研室建设时的可行性。从实用性角度来看,学习通平台注重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其操作界面和工具选项能够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使得即使是对线上教学不太熟悉的教师也能快速上手。此外,学习通平台还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评估教学效果,从而及时调整教研策略。这些实用功能大大增强了学习通平台在虚拟教研室建设中的实用性。然而,也应当客观地看待学习通平台在虚拟教研室建设中的角色。虽然它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唯一或最好的选择。在选择平台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技术能力和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还需要关注平台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以及长期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问题。

2 在学习通平台上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实践

2.1 听评课程在线直播

利用学习通平台的直播功能,教研室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听评课程直播。同时,可开展课程的推广分享直播。这极大地方便了课程教研室教师之间的教学推广与分析研讨工作。课程直播可以采用单人、多人或分时段等方式,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设置。直播功能还可以设置随堂测验、互动答题、投票等功能,让教师间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教研效果。

2.2 课堂历史记录与回顾

通过课堂历史记录功能,教师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进展,优化授课方式和方法。其他教师也可以进行课后回顾或评价,便于更好地剖析教学内容。这一功能为教研室教师提供了便捷的教学反思与交流途径。

2.3 課程资源分享与利用

在学习通平台上,教师可以上传自己的教学与教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资源分享功能不仅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方便了教学与教研工作的展开。

2.3.1 通过“章节内容”常规功能进行分享

学习通中的“章节内容”可以组织教学活动,帮助教师合理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拆分成多个小模块组成“章节”。在每个章节内,可以添加相关的学习材料,如教学PPT、课件、图片、视频等,为教研室提供多种形式和类型的分享学习资源。在每个章节内,还可以设置相关的知识点链接和测试题目,通过让教研室教师观看知识点视频、完成小测验等方式来强化教研室的知识传播和意见建议等功能。因此,在“章节内容”部分,可以完成教研活动组织、提供教研材料、强化教研实施并能监控检验进度等工作。如图1所示。

2.3.2 通过“章节内容”特色功能进行分享

1) “扩展阅读”功能。通过“扩展阅读”的特色功能,如图2所示,可以在章节内容中增加与课程知识点有关的知识图谱。例如,在“虚拟教研室及其建设”课程中,解释“虚拟教研室”的概念时,插入相应的知识点,有助于人们了解其相关联的知识。如图3所示。

2) “直播”功能。通过图2的“直播”功能,可将学习通中的直播历史记录导出,方便进行课程评价与研讨。具体参见2.4.4节的“课程评价研讨”部分。

3) “资源库”“3D资源”“全景资源”功能。通过图2的“资源库”“3D资源”“全景资源”功能,可将学习通中的各类资源有序编排,开展多人实时或多人分时等教研活动。具体参见2.4.1节和2.4.2节部分。

2.3.3 通过学习通“资料”进行分享

学习通平台中的“资料”是指在课程中上传的学习及教研资料,包括教材、讲义、案例、论文、课程大纲、研究报告等。其功能包括提供学习资源、资源管理、促进教研互动、提高教研质量等。这一功能模块在教研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整合和优化课程相关的教研资源,可以提升教师的教研主動性、积极性和深度思考能力,从而促进教研的成长和学术创新。如图4所示。

2.4 在线教研开展

2.4.1 开展多人实时教研与集体备课

学习通平台提供了在线教研的功能,不同课程的教研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共同进行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交流和探究。通过多人实时教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该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设置,提供多种方式,如文字交流、语音聊天、视频会议、白板共享等,用于开展集体备课。

2.4.2 开展多人单独分时教研

对于一些不需要集中时间开展的教研活动,在平台上,教研发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置多人单独分时教研,各个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觉参与。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用户的教学和教研需求,提高教育教研效果。例如,通过“调查问卷”开展课程问卷调查,通过“个人直播间”选取某次已完成的直播视频进行分别点评,等等。

2.4.3 开展定制主题研讨

学习通平台的虚拟教研室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定制不同的研讨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这一功能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图5所示。

2.4.4 课程评价研讨

学习通平台的虚拟教研室还支持实现课程评价研讨的功能。教研发起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个人直播间保存的视频或录制的文件视频等课程视频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并进行研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质量。如图6所示。同时,还可以实现课件PPT的打磨、教案的审定与升级、学生典型作业的评测、期末考试的联合出卷等任务。

2.4.5 思维风暴务虚研讨

学习通平台构建的虚拟教研室研讨区不仅是教育教学的交流平台,还可以作为教研室教师们进行思维风暴和务虚研讨的场所。教研发起者可以自由地进行头脑风暴和交流讨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的质量,为某一次教研论文、教改项目的撰写申报、OBE课程达成度分析提供不可或缺的场合。如图7所示。

2.5 其他特色功能助力学习通

1) 在学习通课程的“章节内容”区或“资料区”,借助抖音或B站等视频网站的强大学习资源,为课程收集一手的、制作精良、针对性强的视频用于课程教研活动。如在图1在虚拟教研室的“第2章 赋能技术”一章中,展示虚拟孪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元宇宙技术、知识图谱技术、虚拟与AI技术、ChatGPT技术等。

2) 在展开课程研讨、技术分析、案例赏析等教研工作时,可借助于ChatGPT技术,将其作为教研室成员的一员参与相关教研,往往能提供更具穿透性的观点。同时,也可借助生成式AI的图片生成功能,为课程、为教研生成唯一的带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插图或形象。

3 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开展线上教育和线上教研日趋普及。构建的虚拟教研室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科交流、提高教研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教师可以更加便捷地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方法的应用水平。同时,虚拟教研室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推进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支持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科教育和教学方法的交流和推广,提高教研效果,对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4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学习通只是一个可选的在线平台,类似的平台有很多,比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爱学教云、优课联盟等,这些平台都具有类似的显著优势。在此只是以学习通为例,分析通过该类平台建设虚拟教研室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和模式。

通过构建的虚拟教研室开展听评课程在线直播、课堂历史记录与回顾、课程资源分享、在线教研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等具体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新形态的虚拟教研室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劲,何吉.“智能+”时代教研室的变革图景:虚拟教研室: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程虚拟教研室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5):102-109.

[2] 董春桥,王秀萍,王琳玲.智慧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以“环境监测”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119-123.

[3] 滕花,任建丽.《医学超声影像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的创新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12):25-28.

[4] 张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校企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与实践[J].品位·经典,2023(24):117-119.

[5] 战德臣,聂兰顺,唐德凯,等.虚拟教研室:协同教研新形态[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3):23-31.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学习通
基于智能手机的“货代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移动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探索
基于学习通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探究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终端辅助高职教学实践体验
移动信息化教学在《基础会计》的应用研究
基于“学习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习通的《数字图像处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
超星学习通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信息化模式在设计初步课程教学方面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