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分析

2024-05-18 08:20张婵婵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养殖场消毒动物

张婵婵

汤阴县畜牧发展中心,河南汤阴 456150

近些年来,养殖场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业的发展不但给农户带来了经济收入,而且促进了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同时也满足了人们食品种类多样化的需求。从目前的养殖场养殖现状来看,动物疾病是严重影响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不但影响农户的经济效益收入,而且还可能会对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1]。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养殖场的数量以及规模将会进一步增加与扩大,动物间疾病的传播问题也会加剧。因此,探究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预防以及控制方法对于养殖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1 养殖场动物疾病的主要类型

1.1 寄生虫病

在养殖场中,动物寄生虫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囊虫病。囊虫病是以恶心、呕吐、下痢、发热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囊虫主要寄生在小肠,易感染猪、羊等家畜,传染性很强。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和消毒;第二,蛔虫病。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小肠,症状包括腹胀、食欲不振、腹泻等[2]。预防措施包括杀灭成虫,消灭虫卵,确保动物饮食环境卫生;第三,跳蚤病。跳蚤病是指动物体表寄生虫-跳蚤的感染疾病。症状主要包括皮肤瘙痒、精神抑郁等。预防措施主要是经常清洗、消毒环境,使用有效的跳蚤杀虫药物;第四,螨虫病。螨虫病是指寄生在动物身上的一类病虫,一般引起动物皮肤瘙痒,发痒后容易引发皮肤炎以及局部脱毛等。预防措施包括对动物进行洗浴清洁,定期更换垫子等物品,清理动物身上携带的寄生物等;第五,球虫病。该疾病在养殖场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家禽类如鸭、鸡等群体中比较普遍,该疾病主要是由于球虫而引起的,通常作用于动物的肠道,动物会出现腹泻(严重情况下可能便血)、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球虫具有比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传染性比较强,一旦暴发将会对养殖场的正常养殖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

1.2 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其特征非常广泛,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有所不同,但是同一种病毒在不同宿主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例如,猪瘟病毒只能感染猪类,而炭疽病毒则可以感染各种哺乳动物和人类;其次,传染性是传染疾病最主要的特点,病毒可以通过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畜舍以及飞禽等媒介,导致病毒在动物之间传播[3]。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对养殖场造成巨大伤害,甚至导致动物死亡;再次,动物感染病毒后,不同的病毒会对动物的器官和身体造成不同的损害,而动物的生理变化往往不太明显;最后,动物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等不同的反应。因此,养殖场需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动物进行检查和诊断,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同时,也需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的扩散和传播,确保养殖场动物的健康。

1.3 常见病

在养殖场中,动物的常见病可以分为内科病、外科病和产科病。外科病包括外部伤口、四肢疾病、眼部疾病、嘴部疾病和四肢疾病等,这些疾病在发病初期就可以明显观察到,治疗相对简单。内科疾病主要分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尿道炎、心脑血管疾病和体内各个器官疾病等。相对于其他疾病,内科病的发病原因较多,发病症状也多样化,通常难以发现和治疗,需要经验丰富的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产科疾病包括乳房病、孕期疾病、产前疾病和产后疾病等,治疗上存在许多难点。在常见病中,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疾病,对动物都有一定的伤害。特别是在产科疾病中,输精过程中的感染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将对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不孕症等严重后果[4]。因此,在养殖场中,对于各种疾病都需要及时检测、诊断和治疗,确保动物的健康和产业的稳定。

2 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法研究

2.1 做好重点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养殖场中,动物的疾病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寄生虫病、传染病和常见病。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需要多种手段和措施。从寄生虫病的角度来看,防治寄生虫病是养殖场动物健康管理的重要方面,常见的寄生虫包括螨虫、跳蚤和囊虫等。首先,定期检查动物是否感染寄生虫,并对感染的动物进行及时管理;其次,通过环境卫生管理法,保持干燥清洁的环境,避免寄生虫在环境中存活和繁殖;最后,对于某些疫苗和药物的使用也可以对寄生虫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防止疾病传播是养殖场保持动物健康的重要环节。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口蹄疫、禽流感等,这些疾病非常容易在动物之间传播。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包括:强化卫生管理、定期检测动物是否患病、实施隔离和隔离区域、优化养殖环境等。从常见病的角度来看,预防疾病的发生可以通过增强动物体质、营养保健和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等多种方式来实现。特别是对于一些常见的内科疾病,需要做好预防和检测工作,及时对症治疗,避免疾病扩大。

2.2 增强养殖场建设的规范性

在养殖场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中,增强养殖场建设的规范性非常关键。规范的养殖场建设可以有效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并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在规范养殖场建设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科学确定养殖场的规划和布局,合理利用场地并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要求[5];其次,在建设养殖场时,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特点和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避免疾病在环境中传播;再次,加强设施建设中的规范性标准,比如饮水设施、食槽、卫生间等设施的合理设计和合格量的供应可以有效预防环境污染;最后,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设施完好无损。

2.3 做好日常的清洁与消毒工作

日常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对于养殖场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首先,对养殖场的环境和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对于上下料和通风等设施的清洁,应该经常进行,使其保持干燥清洁。对于饮水设备、食槽和饲料等器具,也应该经常清洗,并可适当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其次,在动物存放区的清洁方面,排泄物的及时清理和垃圾的分类处理都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定期进行搬迁或清洗床垫和垫料,也是必需的预防措施;最后,对动物的日常护理也非常重要。对于动物的毛发、蹄子、牙齿等需要定期修剪和清洗,减少污垢中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总之,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做好日常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预防措施。通过定期清洗设备和动物环境,严格执行消毒规程和检查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加强动物的卫生管理和日常护理,也是保障养殖场动物健康的重要手段。

2.4 着重做好免疫工作

做好免疫工作是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免疫能够有效地增强动物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从而保障养殖场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免疫工作:首先,根据不同疾病的防控方案,进行免疫工作。养殖场可以制定免疫计划,对饲养的动物和饲料采取不同的免疫措施,如疫苗注射、口服、水浴或环境喷雾等。同时,实施动物免疫全程的记录和跟踪,确保免疫计划按时执行,并及时掌握动物的免疫情况;其次,对于新引进来的动物,需要进行隔离养护一段时间,防止它们携带病毒和细菌传染给其他动物。在引进动物的隔离区,需要特别加强动物营养、卫生、护理和免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播和发生;最后,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和疫病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的动物,避免疾病的蔓延。同时,动物的健康检查可以定期开展,以确定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并开展卫生教育,提高动物饲养者的养殖基础知识,形成正确的预防养殖方式。从整体上来说,免疫工作是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加强免疫监测和健康检查,以及落实隔离和卫生规程,可以有效增强饲养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动物健康水平,从而保障养殖场健康稳定地发展[6]。

2.5 科学诊治,做好隔离工作

科学诊治和隔离工作是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发现病因,制定科学地诊断和治疗方案,对于防治养殖场疾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处理:首先,对于发现疑似疾病的动物,立即进行诊断。多检查动物的粪便、呕吐物、咳嗽等样本,以及空气、环境和饲料中的病原体等。并通过身体表现、病理学、病原体分离等,快速得出诊断结论,制定合理有效地治疗方案;其次,在治疗疾病时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在确诊疾病的情况下,必须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确保疾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动物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合理的饮食、温度和湿度,以确保疗效;最后,对于患有疑似疾病的动物,需要进行单独隔离。在发现疑似疾病的动物时,应立即单独隔离,并采取必要地隔离措施,如通风、消毒、状况监测等,避免疾病的蔓延。同时,应制定相应地隔离方案和检测流程,确保隔离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科学诊治和隔离工作是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建立科学地诊断和治疗体系,加强动物疾病的隔离和检测,以及定期检查和维护养殖场环境,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养殖场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同时,也可以避免动物疾病的蔓延,保障养殖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6 强化饲养管理

强化饲养管理是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措施之一。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减少疾病的发生概率。首先,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动物饲料和饮水质量对于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饲料和饮水中若存在过多的毒素、污染物等,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因此,需要做好饲料和饮水的质量检测工作,恰当调配各种营养元素,确保动物营养需求的同时,维持其身体健康;其次,合理管理动物的饮食。合理的饮食管理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应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恰当调配饲料和饮食,并定期更换饲料。同时,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给动物充足的饮水和运动,营造一个适宜、舒适的生长环境;最后,强化疾病防控意识,加强动物健康监测和疾病报告。及时发现和报告动物疾病状况,落实动物隔离、药品使用、效果等记录工作,加强动物饲养、卫生管理。并增强动物疫苗接种和其他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动物饲养者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和专业技能。

2.7 完善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

完善养殖场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是确保养殖场疾病预防与控制有效开展的关键。工作流程要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建立养殖场疾病预警机制。即建立预防性诊断工作体系,定期开展疾病监测、动态监测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异常病例,积极应对疾病风险,大大降低疾病发生率和传播风险;第二,确保养殖场消毒隔离等基础保障工作的落实。建立完善的消毒体系和检测方案,并加强现场病原菌检测、消毒药剂配方等科研工作与实践,保证消毒效果和消毒安全。并且要认真做好隔离门、检疫站等隔离措施的落实,做好消毒防疫工作;第三,不断优化养殖管理制度,提高饲养动物健康状况的预防与控制水平。建立完善的疾病防治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标准和规定,对饲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评估和解决,避免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3 结语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过程中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对动物疾病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并做好重点的预防与控制,同时还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从工作流程、饲养管理、免疫工作、科学隔离等角度加强控制,从而为畜禽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收入。

猜你喜欢
养殖场消毒动物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最萌动物榜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动物可笑堂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