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牛养殖技术应用和疾病防治的调查分析

2024-05-18 08:20边爱勇罗宗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北票示范户示范点

边爱勇,刘 冰,罗宗辉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北票 122122

发展肉牛养殖业是对国家促进“粮改饲”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牛羊”的畜牧业产业结构等政策的积极响应,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促进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北票市实施开展肉牛提质增量项目。主要是通过推广肉牛综合技术,并形成一系列完整的促进肉牛提质增量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在北票地区广泛推广后,促进肉牛养殖户增加存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肉牛养殖技术的应用效果

1.1 短期优饲技术的应用效果

短期优饲技术主要应用于母牛散养户和饲养管理差的规模户,改善由于饲养水平较低或产后长期带仔导致的母牛体况差、卵巢发育差、不发情或发情极不明显等现象,通过短期优饲促使母牛发情,提高卵子数量和质量,以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缩短发情配种间隔。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短期优饲技术的母牛721头,短期优饲后发情母牛576头,发情率79.89%。

1.2 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的应用效果

使用同期发情与人工输精技术使示范基地(点)繁殖母牛群实现同期发情,统一管理;使用短期优饲和围产期精细化管理以及犊牛代哺等技术,加快母牛产后体况恢复,缩短产后发情间隔,提高准配率,达到提高母牛养殖生产效益的目的。同期发情与人工输精技术主要应用于母牛规模场(户),在项目推广区选择户存栏10头以上、母牛泌乳性能优良、所带犊牛45日龄以上且子宫恢复正常、膘情较好、健康无病的空怀母牛,开展同期发情-人工输精技术推广示范,使母牛在同一时间范围内集中发情、配种,集中产犊,从而大大节省牛场的人工成本,并获得较高的繁殖效率。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同期发情-人工输精技术1820头,同期发情母牛1532头,同期发情率为84.2%;配种受胎1287头,配种受胎率为84.0%。

1.3 妊娠诊断技术的应用效果

在北票地区的规模母牛养殖场(户)内,选择配种60天以上的母牛,推广妊娠诊断技术。对于存栏50头以上的母牛养殖场,重点推广超声波探测法,附带推广直肠检查法和外部观察法;存栏50头以下的母牛养殖场(户)主要推广直肠检查法与外部观察法。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妊娠诊断技术2561头,检测出未孕母牛105头,并及时复配。结果表明,应用妊娠诊断技术可有效检测出未受胎母牛,降低饲养成本和母牛产犊间隔。

1.4 围产期精细管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对北票地区内所覆盖的所有母牛养殖场(户),推广围产期精细管理技术,重点在饲养管理粗放、卫生环境差的养殖场(户)中推广。根据示范点(基地)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围产期精细管理技术2755头,母牛死淘率降低0.9%,有效降低了由于分娩助产导致的感染。

1.5 犊牛过继母牛代哺技术的应用效果

犊牛过继母牛代哺技术需要在饲养繁殖母牛5头以上的场(户)中使用,而且与同期发情技术配套组装。选择母性好、产奶量中上等、健康无病、繁殖力低、乳头和乳房健康的产奶(荷斯坦)母牛作为保姆牛,饲喂至4~5月龄,犊牛精料采食量达到1.5kg/天时停止哺乳。代哺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哺乳犊牛数量和时间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牛群的平均哺乳时间,使部分母牛提前发情的途径来提高牛群产犊率。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犊牛过继母牛代哺技术的母牛1058头,平均产后发情间隔为54.2d,提前20.1d。

1.6 犊牛高效培育技术的应用效果

对北票地区内所覆盖的所有母牛养殖场(户),推广犊牛高效培育技术,降低犊牛死淘率,促进犊牛瘤胃发育,为培育架子牛提供健康优质牛源。

1.6.1 初生犊牛护理技术的应用效果

犊牛是母牛养殖场(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实施初生犊牛护理技术,可增强犊牛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和病死率。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仅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耳内黏液这一举措,就可使初生犊牛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减少至10%以下。断脐消毒也有效降低了脐带炎的发生。实施初生犊牛护理技术使示范基地(点)的初生犊牛病死率降低5个百分点。

1.6.2 犊牛早期补饲技术的应用效果

对犊牛开展早期补饲技术,可提升犊牛消化系统发育,促进犊牛健康生长,提高断奶体重,降低死亡率,增加经济效益。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犊牛早期补饲技术的犊牛1137头,犊牛成活率94%,提高了5%;4月龄体重152kg,增加了21.7kg。

1.6.3 母犊分离定时哺乳技术与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的应用效果

犊牛早期断奶通常与母犊分离定时哺乳技术搭配使用,将母犊分离后,便可实施犊牛的早期断奶。选择饲养水平较高、管理较精细且具有一定设备条件的母牛养殖户,推广母犊分离定时哺乳技术和犊牛早期断奶技术。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母犊分离定时哺乳技术和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的犊牛1365头,6月龄体重235.4kg,提高18.9kg;母牛产后发情配种时间57.6d,平均提前16.7d。

1.7 优质肉牛散栏育肥技术的应用效果

因地制宜整合并在北票地区推广应用优质肉牛散栏育肥技术,选择适宜牛场将运动场与牛舍连在一起,运动场内放置料槽、水槽等饲喂设施,不同于国内多数传统拴系式饲养牛舍,提高牛群的舒适度,且通风良好,舍内外空气质量好,劳动生产率高,牛群疫病发生率低。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优质肉牛散栏育肥技术573头,出栏重652.7kg,平均日增重1.37kg,出栏价格每千克可提高2元左右,每头牛可增加效益1305元。

1.8 全株玉米青贮加工调制与饲喂技术的应用效果

辽宁省肉牛饲喂的粗饲料主要为穗熟后玉米秸秆,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因此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加工调制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广泛应用,提高秸秆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提高育肥牛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筛选适合辽宁省气候条件的饲用玉米品种,目前较常用的饲用玉米品种有白鹤、辽单青贮等。种植密度4000~5000t/亩,鲜秸秆产量6.5t/亩,籽粒产量0.6t/亩,经计算每亩饲用玉米盈利约390元。项目推广饲用玉米种植技术5300亩,新建青贮窖10个,调制全株玉米青贮3.7万吨。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加工调制与饲喂技术1635头,试验结果表明,以干物质计算,在粗饲料使用过程中,全株玉米青贮占比在50%时,平均日增重达到1.37kg/d。

1.9 酒糟饲喂技术的应用效果

酒糟含有未知生长因子,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粗脂肪,富含粗蛋白,因此营养价值较高,适口性好易消化,有促进牛生长育肥、缩短育肥周期的积极效果。项目针对部分有用酒糟育肥习惯的育肥场,根据牛场实际情况,制定了酒糟科学贮藏、取用、饲喂等技术内容。在北票地区的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推广应用酒糟饲喂技术示范育肥牛798头,根据示范点抽样调查统计,在育肥牛饲粮中添加35%白酒糟,育肥期120d,育肥前期(前30天)平均日增重1.22kg,育肥后期(后30天)平均日增重可达到1.45kg,全期平均日增重可达1.31kg,取得了良好的增重效果。

2 肉牛养殖技术应用效果总结

通过对北票地区养牛场(户)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针对母牛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取得很好的生产技术指标,为提高养牛场(户)的养殖效益奠定坚实基础。另外,犊牛高效培育和肉牛散栏育肥技术为肉牛生产开辟全新途径,大幅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后在饲料方面,推广应用的全株玉米青贮和酒糟饲喂技术进一步降低养殖户的饲料成本,使北票地区肉牛生产再上新的台阶,因此肉牛养殖技术可以在辽宁省进行全面推广。

3 肉牛疾病防治情况

随着北票地区肉牛存栏量的增加,出现了肉牛常见病多发的现象。肉牛常见病有传染病和普通病以及寄生虫病,肉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越来越受到养牛户的重视。消化系统疾病是肉牛生产过程较为常见病,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推广预防和治疗措施显著减少此类疾病造成的损失。下面是北票地区肉牛一些常见病的防治情况,供广大肉牛养殖户借鉴和参考。

3.1 牛流性热的防治情况

本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采取对症治疗以提高病牛的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解热镇痛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或安痛定注射液;强心利尿采用每天静脉注射含10%樟脑磺酸钠注射液10mL/头和5%葡萄糖盐水2000mL/头;兴奋呼吸中枢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注射液,调理肠胃使用人工盐、碳酸氢钠加温水混合灌服;抗菌防止继发感染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剂量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症状较轻的病牛,加强护理饲养后,一般可不药而愈。

3.2 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情况

预防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大量饲喂谷物精饲料,防止牛偷吃精饲料,经常补饲青草、干草等,饲喂青贮饲料的同时饲喂小苏打。治疗可以静注5%碳酸氢钠,并内服苏打粉,补充水及电解质。如果病牛出现神经症状时,可肌肉注射氯丙嗪,为了兴奋瘤胃可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或新斯的明。

3.3 瘤胃臌气的防治情况

预防时要限制饲喂易发酵牧草的量,夏季放牧前可先喂少量青干草和稻草以减少易发酵青饲料的采食量。不到有露水的草地放牧,防止牛只偷食或饲喂发霉的饲料。治疗方法要看病情的轻重,轻度的瘤胃臌气,用去皮的木棒,横置患畜口内,取前高后低位置,两端以细绳固定于角根,以促使其嗳气,止酵消胀可用消气灵(甲硫酸新斯的明)灌服。对急性瘤胃臌气的病牛可以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气,但排气不宜太快,以免引起急性脑贫血。

3.4 牛常见寄生虫病防治情况

辽宁省肉牛患常见寄生虫病的优势虫种主要为:线虫、吸虫、绦虫以及长角血蜱等,根据辽宁省肉牛患常见寄生虫病的优势虫种和流行特点在肉牛养殖大县通过科学驱虫、改善饲养方式、做好消毒检疫和加强饲养管理等手段达到预防肉牛感染主要常见寄生虫病的目的。

预防首先是提高养殖场(户)对驱虫工作的认知程度;其次是科学选择驱虫药。驱线虫首选伊维菌素,驱吸虫首选吡喹酮,驱绦虫首选吡喹酮或丙硫咪唑,寄生虫感染多为混合感染,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驱虫药物同时使用;再次是合理制定驱虫程序。从外地引牛要先隔离,1周后要及时驱虫。在北方地区,一般每年春节前后进行驱虫1次,以避免春季进入排卵高峰期,主要是防止春季幼虫高潮的到来;最后是加强消毒。对驱虫后的粪便要消毒,然后堆积发酵,彻底杀死虫卵和幼虫。尽量消灭养殖场周围环境中的蜗牛、草螽、螺类、地螨等中间宿主以及蜱类。

一旦有牛患病,要及时隔离,并应用以下治疗方法开展针对性治疗。蛇形毛圆线虫病、尖刺细颈线虫病和捻转血矛线虫病:在颈部皮肤松弛部位、肩后或肩前进行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对矛形双腔吸虫病和胰阔盘吸虫病可采用口服吡喹治疗;对盖氏曲子宫绦虫病和扩展莫尼茨绦虫病:可采用口服丙硫苯咪唑(阿苯达唑)或丙硫咪唑、氯硝柳胺(灭绦灵)或吡喹酮进行治疗;为增强驱虫效果可同时灌服1%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钠。牛蜱感染治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如在牛蜱感染数量较少、而饲养人员较多的情形下,可采用人工捉蜱,使虫体与皮肤垂直,轻拉捉下。大群发病应用药物杀灭,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如巴胺磷(赛福丁)或二嗪农(螨净),也可使用溴氰菊酯,这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总之对牛寄生虫病还是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这样能降低养牛户的经济损失。

4 肉牛疾病防治情况总结

通过对北票地区养牛场(户)的调查情况可以看出:由病毒造成的传染病方面,主要是预防为主,对症治疗为辅;在普通病方面,主要是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加强饲料供给和管理非常必要;在寄生虫防治方面,首先要科学合理驱虫,以预防为主,其次是确诊后及时投喂抗寄生虫药品,所以肉牛生产需要精细化的饲养管理。

5 讨论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多年对肉牛养殖和疾病防治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北票地区养牛场(户)的养殖生产效率都得到大幅提高,养殖效益逐年递增。大大地促进北票地区肉牛养殖生产的发展,到2022年底北票地区能繁母牛存栏数达到12万头以上,出栏育肥牛7.9万多头,不仅带动农民就业,还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大力推广和应用肉牛养殖和疾病防治综合配套技术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猜你喜欢
北票示范户示范点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打造双融合示范点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小二级”示范点服务职工优秀项目
辽宁北票馒头沟辽墓清理简报
北票博物馆收藏明火温酒器
北票鸿法寺
北票经寿寺
美丽嘉善全国首个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