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无抗养殖技术措施研究

2024-05-18 08:20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养殖场生猪抗生素

张 艳

寿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寿县 232200

生猪无抗养殖技术是一种以生物安全和健康为基础,通过遗传改良、营养调控、环境优化、疾病预防等综合技术手段,实现对生猪养殖中抗生素的最小化使用或不使用的技术模式。相比于传统饲养技术,生猪无抗养殖技术具备安全性、低成本的应用优势,可以有效解决生猪体内药物残留量过多引发的安全问题。通过加强养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生猪免疫抵抗力,促使生猪养殖质量稳步提高。而且这也符合当前社会对绿色、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促进未来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猪无抗养殖技术的重要性

1.1 抗生素会影响生猪养殖质量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用抗生素,可以对肠道内的菌群进行有效消灭,但是其并不能区分菌群的有害性,且无法彻底消灭所有菌群。当肠道内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出现失衡现象,会导致生猪机体免疫力降低,进而出现多种病症。比如腹泻、肠炎等,抗生素进入到生猪体内后,会对其自身的免疫机制产生一定影响,继而出现非特异性的免疫功能降低,因为缺少了保护机制,其感染各类病原细菌的可能性增大。抗生素的使用还会干扰生猪肠道黏膜免疫组织的生长发育,导致免疫组织难以产生足够的免疫细胞,使得具备抗药性的病原微生物在机体内大量繁殖,对生猪养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通过采用无抗养殖技术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疫苗预防、合理营养配方等手段,提高生猪的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从而降低对抗生素的依赖[1]。而且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能量和蛋白质的浪费,使得生猪的生长速度更快、饲养周期更短、饲料转化率更高,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

1.2 抗生素对人体造成危害

抗生素滥用不仅会导致抗药性问题,还可能在肉品中残留抗生素,当消费者食用了抗生素药物含量高的猪肉制品后,会不可避免地吸收部分药物,在降低肠胃功能的同时,诱发肠胃菌群功能失调等问题,为消费者造成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这类猪肉制品食用量过高,还会引发腹泻等病症。人体内积累的抗生素过多,还会诱发细胞染色体变异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健康的同时存在有较高患癌风险。喹诺酮类有潜在的致畸作用,因此可以发现抗生素残留物超标会影响人体健康。采用无抗养殖技术,可以确保生猪肉品的安全性,高品质的肉品更符合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安全和健康的要求,有利于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忠诚度。

1.3 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

生猪排出的粪便和尿液中同样含有抗生素等物质,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水体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土壤质量出现问题,继而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部分抗生素物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留存,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降解,导致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比如螺旋霉素需要6个月时间才能够完全降解,土霉素和链霉素等药物难以进行有效降解。无抗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和污染风险,符合绿色、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养殖具有积极意义[2]。

2 生猪无抗养殖技术探讨

2.1 遗传改良技术

遗传改良是生猪无抗养殖技术中的重要一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选育和培育具有良好免疫力、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的种猪,以提高整个养殖群体的遗传素质和抗病能力。其中选择合适的优良品种作为种猪是发挥遗传改良技术的核心,应该选择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高生长速度和良好的肉质品质的父本和母本,以此增加遗传杂交的优势,提高生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另外,还可以针对生猪的免疫性状、生长性能和肉质特征等重要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遗传改良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和筛选种猪,利用现代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技术,可以更精准地评估和选择具备优良基因的个体,从而加速遗传改良的进程。

2.2 环境优化技术

环境优化主要通过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传播和生猪的压力,从而增强生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一是要营造良好的猪舍环境,应保持猪舍环境的通风条件,而良好的通风能够提供新鲜的空气,减少湿度和氨气积聚,改善生猪的舒适度和呼吸系统健康,还要加强温湿度调控,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生猪的健康和生产效果有重要影响,通过合理调控饲养环境的温湿度,可以降低生猪的应激反应,提高其免疫力和适应性;二是要提供清洁、新鲜的水源,养殖户需要确保水源无污染、供水充足,并提供适宜的饮水设备,以满足生猪饮水的需求,充足的饮水可以保持生猪的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功能[3];三是要加强卫生管理与消毒,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水平是减少疾病传播的关键。定期对饲养场进行清洁消毒,清除污物和病原微生物,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滋生。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减少生猪感染病原体的风险;四是要重视废物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合理处理粪便和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臭味产生,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养殖的环境负荷。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猪群的健康,防止疫病的发生概率,从而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2.3 断奶仔猪无抗养殖

2.3.1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

第一,通过在实际的养殖工作开展期间,养殖人员通过采取无抗养殖的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生猪的免疫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养殖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养殖管理工作,实现后续的科学养殖。养殖人员要注意,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尽可能实现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结合实际的养殖需求,为生猪群体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并且要对猪舍展开全面的科学消毒和免疫管理,从而避免使用抗生素,降低猪群的整体免疫力。此外,在养殖场中,管理人员通常在仔猪18日龄后进行断奶,此时仔猪的免疫机制还处于并没有发育完全的状态,缺乏对于外界病毒的抵抗力。对此,养殖人员为了提高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需要适当延长断奶日龄。此外,要想提高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应尽量避免营养物质被消化道内的病原菌利用。这不仅可以提高生猪养殖质量,还能有效提高生猪的机体抵抗力,减少生猪的健康问题[4]。

2.3.2 饲料科学配制

在给仔猪喂食饲料的过程中,养殖人员为了在养殖工作中降低仔猪感染病原细菌的风险,落实无抗养殖的模式,需要对饲料进行科学地配比。有害病菌在生长与繁殖当中会消耗大量蛋白质,如果想要提高疾病管控成效,养殖人员需要在完成仔猪断奶工作后,严格调配饲料当中蛋白质的配比,限制有害病菌的生长与繁殖速度并降低饲料浪费量。这方面工作在推进当中,还需要技术人员严格管控蛋白质投放量,调整饲料当中氨基酸的占比并加入一定量的有机酸,实现仔猪胃肠道调理的同时,破坏病原体生长环境,以此来避免仔猪胃肠道功能受病菌影响。在养殖中,将有机酸的混合物添加到猪饲料中,可以发挥出良好的应用作用[5]。

2.3.3 利用中草药和酶制剂,提高机体免疫力

仔猪饲养中,为提高疫病防控效果,养殖人员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中草药。类型不同的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效,因此养殖人员需结合仔猪的实际养殖需求,科学地选择并利用中草药。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多种中草药,最终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在推进无抗养殖方面的工作时,养殖人员可以将中草药应用到其中,从而增强仔猪的疾病抵抗能力,及时发现仔猪患病问题并推进相应地治疗工作。当将中草药与有机酸融合应用过程中,能提升治疗效果[6]。通过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可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效率,同时对仔猪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2.4 育肥猪无抗养殖

2.4.1 预防饲料变更时出现疾病

当生猪在育肥阶段,由于饲料成分的变化,造成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和腹泻病的概率增加。因此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大部分养殖场采用添加抗生素的方法。然而,无抗养殖的概念,是在饲料中添加可替代的抗生素产品,如有机酸、益生菌、植物精油或发酵饲料等,以便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如果生猪感染的疾病较严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选择中草药,将其研磨成粉状并掺入饲料中,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7]。

2.4.2 提升饲养水平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通过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可能性。在养殖期间要注意对生猪饲料加强管理,防止其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当生猪采食到变质饲料后,会导致生猪机体抵抗力降低,甚至会出现霉菌中毒等问题。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立足于猪群的生长发育实际,结合其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进行饲喂,还可以选用具有高消化率的蛋白质,如发酵豆粕等,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确保其处于微生态平衡状态。或者通过控制日粮中的非蛋白质含氨物成分,以减少肠道中病原细菌的繁殖。其次,养殖人员在日常的养殖工作中,要保证饮水环境的卫生,并对水质成分进行定期检测。在养殖期间还可以给生猪喂食温水,可以提高其饮水量,促使养殖效益不断提高[8]。

2.4.3 提升管理水平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可以在猪舍中喷洒乳酸菌的稀释液,以便在饲养环境中培养益生菌,从而对有害菌生长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减少猪舍中的异味;对养殖场进行封闭式管理,避免病原微生物进入到养殖场内,主要就是制定科学的人员进出制度,应该保障进出养殖场的车辆、人员等都进行彻底地消毒工作,避免闲杂人员进入养殖场,且最好要佩戴防护设备进入养殖场,避免将病菌带到养殖场中;需要注意消毒的全面性,在消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原则进行规范操作,还要定期更换消毒药物,保障消毒效果,否则长期单一使用一种消毒药物也容易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养殖区进行隔离,防止外来动物进入到养殖场,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如果需要从场外引种,养殖户要严格做好引种检疫工作,需要在引种之前对该地区进行流行疫病的调查工作,引进的种猪也需要进行隔离饲养一段时间,期间需要进行检疫,以保障猪群的健康,一旦发现阳性案例需要及时进行淘汰,避免将病原微生物带到养殖场中,确定其无疫病后,才可以进行混群饲养[9]。

2.4.4 科学免疫工作

如果想要增强免疫管控成效,则需要将各类科学管理方案应用到养殖场当中。在正式开展生猪养殖工作之前,需分析当地高发疾病规律,以此来设计相应地免疫管控流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能够利用优化免疫管理方案来降低生猪的患病概率,发挥无抗养殖模式的应用成效。但是在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选取疫苗,针对生猪养殖状况选取和流行毒株一致的疫苗,以此来确保后续免疫工作与预期之间保持相对一致。在疫苗接种方面,要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检测工作,从正规渠道购买疫苗,并落实疫苗存储管理要求。完成疫苗接种工作后,还要对生猪展开相应的抗体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指标从而推进对应的补种工作,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0]。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抗养殖技术作为发展现代化生猪养殖的重要方法,其可以满足绿色、健康的饲养理念。同时,能提高生猪养殖质量,优先采取无残留、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产品,进而推动生猪养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场生猪抗生素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