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研究

2024-05-18 08:20钟水艳邓冬明
吉林畜牧兽医 2024年3期
关键词:胃肠炎猪群猪舍

钟水艳,邓冬明

1.荔浦市青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荔浦 546608;2.荔浦市大塘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荔浦 546604

在生猪养殖中,仔猪是确保猪场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但是传染性胃肠炎对仔猪的危害比较严重,造成仔猪大量死亡,而且临床中该病的症状与猪流行性腹泻比较相似,经常发生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需要养殖户能够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做好诊断工作,在日常养殖中也要注重采用科学地防控措施,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对养殖场的不利影响,这对促进我国基层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猪传染性胃肠炎概述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会危害猪的消化系统攻击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到其中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炎症,从而出现腹泻和吸收不良的症状。猪是本病的主要易感动物,不同品种、日龄和性别的猪均易感,10日龄以内的仔猪易感性最高,病死率可达100%,这是因为新生仔猪自身发育不够完善,免疫系统也没有健全,抵抗力较差,一旦受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侵入就会导致仔猪机体受到较大损害。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侵入猪只机体中后会导致病猪自身带有大量病毒而成为传染源,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呼出的气体都会带有大量的病毒,有些病猪还呈现隐性感染,在其活动过程中会不停的污染周围环境,从而使得健康猪群受到感染,而且带毒的犬、猫、鸟类等动物也能够成为该病毒的传播媒介。猪传染性胃肠炎在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是较为寒冷的冬季以及早春是该病的高发时期,一旦发病也会出现大规模的流行。

2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方法

2.1 临床症状

通过临床症状可以对该病进行初步诊断,兽医临床表明,不同生长周期的猪群受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感染后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果是2周龄以下的仔猪患有该病,其会在感染后的12~24h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其排出的粪便为水样便或者糊状便,且伴有恶臭气味,有的还会在粪便中夹杂未消化的凝乳块,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仔猪会因为严重的腹泻而出现脱水的症状,体重会迅速下降,并且在短时间内死亡;如果仔猪感染该病,其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病猪机体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会出现发育不良的问题,甚至会成为僵猪,失去生产价值;如果是母猪患有该病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是哺乳期的母猪还会受该病的影响停止泌乳,导致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还有部分母猪受到感染后呈隐性表现,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诊断难度较高,而且其会持续向外界环境释放病毒,对其健康猪群受到严重损害。基于以上临床表现症状,在诊断过程中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初步地判断[1]。

2.2 鉴别诊断

通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观察可以发现,其腹泻、呕吐的症状与猪轮状病毒、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仔猪红痢等疫病类似,因此还需要做好鉴别诊断。就猪轮状病毒病来看,其主要感染哺乳仔猪和断奶不久的仔猪,临床中也会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但是排出的粪便呈现灰色或暗黑色的水样,而且其虽然感染率较高,但是死亡率远远低于患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猪;就仔猪白痢来看,该病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时间都会发病,且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发病较高,对20日龄左右的仔猪危害较严重,腹泻后会排出乳白色的粪便,死亡率仅在10%左右,远远低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致死率;就仔猪副伤寒来看,该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感染仔猪的传染性细菌病,对2~4月龄的幼猪危害较大,腹泻后的粪便可见血液和脱落肠黏膜混杂,同时还有体温升高的症状;就仔猪红痢来看,其主要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常发生于3日龄左右的新生仔猪,且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经常会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搞混,但是仔猪红痢不会感染1周龄以上的仔猪,而且为血痢,因此以此可以进行区分。

2.3 病理变化

通过对病死猪的病理变化进行该病的判断也比较常见,一般情况下,因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而死亡的病猪在解剖后可以发现一些变化,猪整体会有严重脱水的症状,这主要是腹泻引起的,在其胃底黏膜的位置上还有充血的现象,病死仔猪的胃部还会充满凝乳块,在肠道内充满灰白色液体、黄绿色液体以及气泡等,肠壁在炎症的影响下会不断变薄,表现为气性膨胀或者透明状态,同时还表现出急性肠炎的病变特征。除此以外,在其直肠与胃上还会发现有大面积的卡他性炎症,且炎症程度也有高低差异。通过以上病理变化也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2.4 实验室检测

通过临床症状分析以及病理观察等手段只能进行初步诊断,因此还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确诊,具体如下。

2.4.1 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了病毒分离鉴定和电镜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其中病毒分离鉴定中需要操作人员采集病死猪的肠道、肛拭子、内容物等制备成病毒悬液,加入适量青链霉素然后接种至敏感细胞培养,观察是否出现细胞病变,再辅助RT-PCR、ELISA试验、IFA等技术进行确诊;电镜观察则是要将病猪脾脏、肠道等制成涂片进行负染色后镜检,如果观察到串珠状排列的病毒即可进行确诊[2]。

2.4.2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RT-PCR、qPCR、核酸探针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等,其中最常用的是RTPCR方法,其具有敏感性高、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因此在实验室诊断和大批量样品检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2.4.3 血清学方法

血清学方法包括病毒中和实验、ELISA试验、免疫荧光技术等,其中ELISA试验可用于检测活体动物,在该病的诊断中也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再加上其具有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的优势,在大规模使用上比较方便。

3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措施

3.1 科学进行养殖场的选址与布局

在生猪养殖环节中,养殖场环境的营造也关系到防疫工作的开展质量,尤其是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这一类传染性较强的疫病来说,科学地进行养殖场的选址与布局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该病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在选址过程中,要求养殖户能够综合考虑土地条件、水源供应、交通、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比如在土地条件方面应该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势较高且不易积水的区域;在水源供应方面则是要确保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和灌溉水源,也就是要保障附近有可靠供水系统或水源丰富的地块,但是要注意远离水源重地,避免给居民饮用水造成严重污染;关于交通则是要保障其周围交通便利,以便可以保障饲料、动物等的运输工作;自然环境则是要避免选择靠近居民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从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除此以外,还应该注意与其他养殖场隔离开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在布局的划分上也需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的要求对各个功能需求进行划分,比如生产养殖区、消毒隔离区等,确保养殖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减少相关疫病的传播风险。

3.2 加强养殖管理工作

加强养殖管理可以为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猪群的抵抗力,降低该病发生的概率,因此需要养殖户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重视猪舍管理,要保障猪舍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光照条件,并要求养殖户能够结合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猪舍温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应该做好保温,在炎热的夏季则是要做好遮阳与通风,有条件的养殖舍可以通过安装空调设备保持猪舍内恒定的温度与湿度,从而降低外界温度变化对猪群造成的应激刺激,保持猪群良好的生长状态;二是要做好卫生管理,猪舍是猪群的主要活动、进食场地,长时间的饲养中会在猪舍中堆积大量的粪便、污水、饲料等,因此还需要加强对猪舍的清洁工作,养殖户应该定期对猪舍内的粪便、杂物进行清理,清理后的粪便可以将生石灰粉按照1:1的比例混入粪便中,使其充分混合来消灭病原,猪舍还需要使用高压水枪仔细的冲洗,包括墙壁、地面、食槽等器具,然后再使用消毒药物进行彻底地消毒,一般可以使用1%~2%氢氧化钠溶液、10%漂白粉溶液、10%~20%新鲜石灰乳、10%~20%热草木灰水及0.5%~2%甲醛溶液进行消毒,消毒药物应该轮换使用,保障消毒效果;三是要重视分群管理,通过分群管理可以按照猪群的生长阶段以及性别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不仅可以减少猪只之间的打架行为,还能够合理地调整猪舍的密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猪舍环境;四是要提高饲喂水平,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因此需要养殖户能综合分析猪群的生长发育周期以及营养需求,并按照其实际需要供给营养充足且均衡的饲料,避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保障饲喂工作的质量,从而提高猪群的体质,防止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五是要强化对母猪和仔猪的管理,尤其是仔猪要第一时间吃上初乳,增强其免疫力,哺乳期的母猪最好单独饲养,减少疫病传播的概率。

3.3 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

应该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限制人员和车辆进出、消毒隔离区域、饲料和物资的卫生控制等,从而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尤其是在猪群间和养殖场之间。同时还应该坚持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每一个猪舍内的生猪集体出栏后,对圈舍进行全面地清洁及消毒,进行1周左右的空栏后,方可进行下一批仔猪或母猪的引入,从而避免不同疾病交叉感染的情况。目前来看,还有很多养殖场比较依赖于引种,但是引种流通环节中无疑会加大该病的感染概率,还需要养殖户能够做好引种检疫工作,如果需要引种首先需要对引种的地区进行详细地调查工作,包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是否正在发生疫病等,避免从疫区引种。引种后的猪群也需要进行隔离饲养30d左右,期间要通过检疫来判断其健康,合格以后再混入原有的猪群当中,避免对养殖场中原有的猪群造成不利影响。

3.4 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免疫接种是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中较为普遍且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因此养殖户应该加强与基层防疫站的联系,并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在传染性胃肠炎发病率较高的时期,可通过鼻内注射或灌服的方式进行疫苗的接种,且成年猪、仔猪、妊娠期母猪均需进行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的科学接种。再就是可以在妊娠期母猪分娩前10~15天为其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剂量应控制在1mL左右。仔猪的接种需根据其体重进行接种剂量的调整,如果体重在10~25kg之间,其疫苗的接种剂量应控制在1mL;如其体重在25~50kg,接种疫苗剂量可增加到2mL;如其体重已生长到50kg以上,其接种疫苗可增加到4mL。接种后还需要做好抗体检测工作,发现免疫不合格的猪还应该及时做好补免[3]。

3.5 及时进行隔离与治疗

养殖户还需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疑似案例还应该立即采取隔离诊断措施,并将其接触过的墙面、地面、饲料等各类设施设备进行充分消毒,避免对其它生猪造成感染,确诊后要判断病猪的状态,无治疗价值的需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则要采用一定地干预措施。就兽医临床来看,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不过可以根据病猪的症状和特点采用以下治疗方法:一是西医治疗,比如可以采用病毒灭(主要成分为利巴韦林)10~15mg/kg,搭配2%的环丙沙星溶液10~15mg/kg,肌肉注射,治疗3~5d,以此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或者是在将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分别取250~500mL(浓度为500g/L)、10~40mL(浓度为50g/L)、20mL、50~200mg,充分混合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病猪进行治疗,每天早上滴注1次,连用3d;二是中医治疗,采用中药方剂的毒副作用较小,治疗效果也比较好,取黄连、三棵针、苦参、白头翁各40g,大黄、乌梅、白芍、棕榈炭、地榆炭、诃子、甘草、车前子各30g,将其混合后研磨成粉,然后用温水冲调后给患病猪只灌服,每天3次,连用2d即可取得较好地治疗效果[4]。

4 结语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已经成为威胁基层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类型,严重限制了养殖场的规模化发展。因此,要求养殖户能够提高重视,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同时也要严格落实防疫的相关标准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通过科学选址与布局、饲养管理等多项工作的开展,提高猪群饲养水平,减少该病的传播概率,从而保障猪群健康,进一步推动基层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胃肠炎猪群猪舍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