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参与视角下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024-05-17 09:21杨清升
管理学家 2024年9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工程

杨清升

[摘 要]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是保障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文章从社会参与视角出发,探讨了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分析双牌县泷泊镇义村罗家门口滑坡工程治理的案例,提出了提高社会参与度、增强公众意识和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为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P64;TU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9-0061-03

一、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是指针对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监测的一系列工程项目,其通过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1 ]。

双牌县泷泊镇义村罗家门口滑坡治理工程(以下简称“罗家门口工程”)作为常见的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管理涉及地质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进行规划和实施。地灾防治工程項目管理需要长期持续的监测和维护,确保工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罗家门口工程在进行前期勘查时发现,滑坡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项目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大规模的开挖、震动等因素导致滑坡体稳定性降低,极易再次发生滑移现象,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监测和维护贯穿项目始终,直至治理工程安全隐患消失。

二、目前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不清晰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在启动阶段没有明确定义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容易导致项目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导向,偏离初始的项目目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叠加,地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设计不足、资金情况、施工人员操作等因素造成项目设计内容发生明显变化,导致设计、施工目标出现偏差。项目启动阶段对该滑坡进行前期初步设计,拆除原有挡土墙,滑坡中部设计桩板墙,以便改建操场,扩大场地面积。但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由于项目资金困难,现场征地范围内无法征地,导致项目目标发生变化,对原设计工程进行削减,改变原有方案,增加抗滑桩,原场地不再扩建,导致施工完毕后未实现预期目标。

(二)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机构和利益相关方,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将导致项目执行过程中信息传递不畅、决策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问题和矛盾,影响项目的进展和成果。

例如,罗家门口工程涉及学校、教育局、自然资源局、发改局等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原设计在滑坡中部的抗滑桩,由于位于学校区域而无法实施征地,施工单位无法正常施工,教育局由于资金短缺问题,迟迟无法督促解决征地问题,自然资源局在督导检查施工进度时,因为项目实施缓慢,无法实施通报。

(三)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地灾风险的特点和潜在影响,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机制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容易导致项目进展受阻或者出现重大事故。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边坡开挖及抗滑桩的开挖过程未按照地质灾害施工顺序进行,地质灾害次级隐患较大。业主方更改施工图设计,也是地质灾害风险管控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不能以牺牲环境和社会为代价,应谋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在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中,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运用意味着在项目规划、实施和监测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不能仅追求经济效益。项目管理者需要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确保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控制和减少[ 2 ]。

可持续发展理论还要求项目管理者在项目实施中注重社会效益,尊重当地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避免对当地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项目管理者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冲突和矛盾,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与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在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通过前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等合理的前期工作,通过早期识别,提前管控,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风险。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采取科学的防灾规划和工程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通过生态工程手段修复受灾地区的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其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

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还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通过有效的防灾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社会参与视角下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参与视角下的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

在项目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能够真正满足当地社会的需求并得到社会的支持。在项目实施阶段,应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居民对地灾防治工程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增强项目的社会可持续性。

同时,项目管理者应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机制,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及时调整项目方案和措施,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社会参与视角下的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还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应充分考虑地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实现地灾防治工程项目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参与对地灾防治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社会参与对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地灾防治工程项目通常需要涉及大量的资源和人力,社会参与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力的有效调动,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县政府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双牌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审查项目设计和预算,组织项目的竣工验收,组织招标,签订施工、监理合同;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项目资金管理,负责筹措配套资金;编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负责项目资料的收集、汇总、汇交与归档等。施工单位要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的组织、指挥、管理、协调,对施工质量、安全、工期和经营全面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室全面负责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工作。下设工程技术室、物资室、安全室、财务室及办公室,各室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调,科学、严密而有序地组织施工。

此外,社会参与还可以促进项目的公开透明,增强项目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项目的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地灾防治工程项目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五、地灾防治工程项目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加强社会参与

加强社会参与可以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和公开性,通过加强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可以使项目决策更加公开透明,提高项目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减少不必要的争议和纠纷,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强社会参与还可以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使项目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利益,有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技术,容易出现各种风险和问题。通过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可以提高项目的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项目的安全和稳定。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通常涉及广泛的社会利益和环境因素,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项目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4 ]。

(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这包括优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决策过程,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管理者需要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工作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高效运转,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和管理工具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现代化的管理软件和系统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监控和分析业务运营情况,快速做出决策,以及更好地协调和管理团队。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业务智能工具,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更好地制定战略和业务发展计划。培训和发展员工也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重要途径[ 5 ]。

管理者需要重视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效益。管理者需要注重激励和激励机制的建立,通过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積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激励机制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益。

(三)促进技术创新

促进技术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建立技术创新的监管体系。企业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学术界可以增强科研能力,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促进技术创新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创新成果得到应有的回报,激励更多人投身技术创新。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共享技术和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水平。要加强技术创新的推广和应用,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政府可以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将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推动技术创新成果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四)提供政策和法规支持

在提供政策和法规支持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充分考虑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了解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行业发展的潜在机遇和前景,然后通过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制定能够有效支持和促进该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可以包括财政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标准政策、市场准入政策、贸易保护政策、创新支持政策等。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为该行业提供资金支持;给予相关企业税收优惠或减免;出台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技术水平;设立专门的市场准入门槛,保障行业发展等。通过制定这些政策和法规,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和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其竞争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山地城镇地质灾害区域防治工程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5.

[2]杨晋柳,杨恩祈,梁伟,等.断裂带上工程项目地灾评估及防治研究[J].价值工程,2016(20):151-154.

[3]叶军.复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防治探讨——以资兴市为例[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2014.

[4]郝庆,强海洋.国土空间类型划分与区域差别化管制[C].中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2011.

[5]谢和平,张茹,邓建辉,等.基于“深地—地表”联动的深地科学与地灾防控技术体系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21(04):1-12.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工程项目工程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