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委婉

2024-05-17 20:43孙剑
翠苑 2024年2期
关键词:海蛎簪花花瓣

孙剑

渔歌子

江水窃窃私语,仿佛有着隐秘的章节。

她曾站在清晨的江边,视野里重生着油画一样变幻的真实。橙红、深蓝、紫褐、浅灰……

天空时有云,时却无。湿润会迎面而来,风肆无忌惮吹她长发。雾泽气息的波光如银色星座闪烁,是那瓷器的光泽流转,还是丝绸的柔滑质地?

她曾读到“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内心有过震颤。蟳埔,可是她居住的村落啊。

那时,满载丝绸的、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南洋,經印度洋、非洲东岸,到达北岸……

古老的号子唱了起来。

横在那里的舟子,有白,有钴蓝,和天空的倒影组成了油画笔触里的光影之美。

她觉得吹着的风,是南国的风,南洋的风,西洋的风……那时,时间会凝固。她会发呆,做无边无际的梦。梦唤醒她潜意识中的种种意象,如流动的画卷,变换着色彩。但想着自己有朝一日终究也会待在这样的小渔村,做渔民的妻子,重复上一辈织网、卖鱼、撬海蛎的生活,她就会沮丧,觉得那太阳的灿烂也失去了温暖,她的心情跌落到了极点。

远处的大海那么诱惑又那么致命,变化莫测的波涛中有时暗伏着无尽的深渊。有人从这里出发,渔舟唱晚,满载而归;有人从此一去不复返。那时,有多少女子在归航的影子里寻寻觅觅,那缝补的渔网里有惊喜和眼泪,也有织满的悲欢离合。

穿过江边公路的地下通道可以进入街区。头上戴花的妇女骑着电瓶三轮车在街上匆匆穿梭。撬着海蛎的女人动作慢条斯理。螃蟹、龙虾、海鱼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鱿鱼、肠粉、蚵仔煎、炸菜稞……在沿街店铺的铁板上铺得满当,刺啦刺啦回响不绝。热烈和烟火气仿佛都是顺着春风鱼贯而入。

蚵壳厝

街面向两侧逸出许多胡同,地势呈梯度上升。村子藏匿于茂盛的绿林之中,有别墅,也有石头或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还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民居:蚵壳厝(蚵壳,是海蛎的壳;厝,是闽南沿海地区和台湾人对房屋的称呼)。妈祖庙前有几棵古榕,开枝散叶,东西横斜,铺天席地的气象。她记得在榕树下避过雨,树很大,那时十来个孩子抱不过来。其枝干弯曲伸展,如龙蛇蜿蜒。下雨时,枝条上挂满的气根又像竖琴的弹奏。有一个正午,她把自行车靠在了树根,躺了一会,那种感觉和躺在祖父怀里一样。

村子位于闽南晋江下游入海口,离泉州城十公里,三面环水。

有亲戚和朋友来,她会带他们去看看村里的蚵壳厝。那种最原始的蚵壳厝剩下不多了,现在更多的人家用于装饰。

蚵壳呈水泥灰色,外表看上去和河蚌有点相像,表面没有河蚌那样光滑,层次较多,且不规则。此种蚵壳产于非洲东海岸。据史料记载,当年海上贸易兴盛,出海的船只返航时,怕重心不稳,将这些蚵壳用于压舱,靠岸时,船员们将它们随意卸在了海边。元末明初,泉州数度受到倭寇侵扰,劫难过后,先民们缺少财力重建房子,就因地制宜捡拾碎砖石砌成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拌着海泥垒砌。

沿着石级向下,蚵壳俯仰之间均可见。房屋山头以下的三角区嵌着的蚵壳,经风雨洗刷,呈现的洁白和层级如云朵轻盈缥缈。沿三角的外形,再配上湖蓝和白色花卉纹样镶边,看上去整个墙面圆润如珠。有些整墙都是蚵壳,远看宛如崇山峻岭之间形态各异的石头分布,近看又如自然界馈赠的珍珠,蕴含朴实无华和原始的气息。

蚵壳厝雨天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成了适合海边潮湿气候居住的建筑。

节日的鞭炮声响彻在村子上空,烟雾弥漫在妈祖庙金碧辉煌的屋顶,庙前的古榕树宽广而蓬勃。这一切和蚵壳厝交融在一起,让人感觉村子有着神秘和独特的魅力。

是哪个老师傅的巧手,竟然将整面墙壁的蚵壳叠得如此错落有致,如色彩渐变的鱼鳞,神韵仿佛都在那线条和块面的律动里,一如流水之清扬。那蚵壳墙面配上的红色窗框里曾有一双眼睛,透过高大的榕树,望向碧空。那墙是岁月铺成的沧桑,是一条宁静的时光流淌之河,散发着闪闪光芒。它辨识过你轻微的脚步,听过你在墙根的悄悄话。那墙角的苔痕也知晓你曾为一场恋爱而爱恨交织。

和煦的春风唤醒了色彩斑斓。它轻轻地吹,带着清新自然的芳香,拂过蚵壳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凝聚着时光的美感,如南音丝竹里的深情。

簪花引

云想衣裳花想容。

她识凤尾、牡丹、辛夷、稻春、马缨丹……

自古以来,花有吉祥、美好的隐喻。人们认为将花朵插于发髻或冠帽,可以避邪,带来好运。在蟳埔街巷行走,无论拍照的姑娘,还是街边忙着撬海蛎的银发阿婆,都盘发簪花。

关于簪花最初的记忆,应是那幅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画中女子个个雍容华贵,发髻高挽,头簪大朵花卉,极具气派。

梳头、扎辫、扎花、插花……村里保留着簪花这门古老的手艺。她实在想不通,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来到她的村子寻觅蚵壳厝?还有她眼里习以为常的簪花怎么就成了非遗了呢?

有人说,她们村是阿拉伯后裔,簪花来自中亚传统;也有人说,蟳埔女工作繁重,将头发盘起来,便于滩涂劳作。但古诗文里“醉里簪花倒著冠”“游女花簪紫蒂桃”……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簪花在中国自古有之。

像她一样先前出去的年轻人又回归了故里。

登上十几个台阶可以进入她家小院,她把小院取名为巷子口。院子外墙上写着:“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院内挂着《百年大榕树》《妈祖庙》《蟳埔码头》《吴府古厝》等大照片。墙顶的平台上放置了虎皮兰、多肉、无根草、杜鹃等盆景,大红灯笼映衬着小院的花团锦簇。坐在小院栏杆边的高脚凳上,底下的风景一览无余。镜子、线头、剪刀、梳子……都是她簪花的家当。她和妈妈忙着在为客人簪花,她爸负责整理外拍租赁的服饰。听到付款码上微信到账多少元的声响,老爷子的眉眼里闪烁的全是笑意。

按照程序,平时她会去挑选花材。在春天,她听出花卉吮吸雨水的动静,花溅泪地回旋,千朵万朵压枝低的声息……不过现在基本都用假花,她也会去网上挑选。她先是剪出花瓣,用细线或绸带将花瓣编织成项链一般的花环,再用线穿过花环的中心,将花环固定在发髻上。排列花瓣时,需要根据颜色、大小、形状,格外用心才能呈现出最美的效果。固定花瓣时得确保花瓣不脱落,簪花时还要根据各类服饰进行色相配搭。她用巧手完成的手作,真像一件艺术品。

屋顶的三角梅火焰般灿烂,繁密的玫红挤满了枝头,花瓣如灯笼,层层叠加,散发出迷人的气息。还有那炮仗藤,似烟花攀缘,肆意快活地盛开,橙红花朵累累成串,颇有张灯结彩之势。“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像是说着她的生活。

她想起做过的那些梦来,和海有关,和花有关。大海和花海,总是交错进入她的梦乡。

梦里花开,那热烈的色彩,诚然炫过古今。

猜你喜欢
海蛎簪花花瓣
云鬓簪花入画来
霓裳掩春心——周昉《簪花仕女图》品鉴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故乡的海蛎
家乡的那一片海蛎
海蛎献给你的情菜
海蛎献给你的情菜
郁金香花瓣
簪花仕女图
花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