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2024-05-17 14:26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长林霍山县油茶树

李 林

(安徽省霍山县下符桥镇林业站 安徽 霍山 237200)

油茶是一种耐贫瘠、抗污染的木本植物,在多种土壤上均可生长[1]。油茶籽中提取的茶油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市场上售价可达400 元/kg,种植油茶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

霍山县地处我国油茶中心产区的北缘,大别山区独特的小气候及立地条件为油茶生长提供了优越环境。20 世纪70 年代霍山县开始了油茶的人工种植,由于未形成产业化、品种老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油茶林处于低产状态,因此,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进一步探索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1 选地及整地

1.1 造林地的科学选择。油茶种植的地块以红壤、红黄壤、黄壤为好,要求土层深厚(超过60 cm)、土壤肥力高、疏松、有良好的排灌条件;地下水位1 m 以下,海拔100 ~500 m,坡度<25°,地势开阔,有充足光照条件的朝东或者朝南半阳或者阳坡,pH 值5 ~6[2]。

1.2 提前规划林地。结合选择的造林地实际开展全面、合理的规划设计,要求尽量集中连片,结合造林地的地形、地貌等进行林班、小班等的划分,并就林间的道路、作业区等进行规划,条件允许的区域还需要对排灌设施进行提前规划。

1.3 整地施肥。造林前半年或者1 年进行整地,以夏秋季为好。先将林地上杂灌、根系、石块等清理干净,之后进行整地,结合林地的条件、坡度等实际采取适合的整地方式,整地方式有全垦、穴垦、带垦三种。每穴施入有机饼肥1 kg 或者复合肥300 ~500 g,之后将挖穴时的表土填入到穴底,最后覆土比地面高10 ~15 cm,呈馒头状[3]。

2 良种壮苗的选择

油茶建园时要求选择经过国家或者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优良品种,要求至少达到Ⅰ级苗的规格。对于嫁接苗,1 年生壮苗标准:高7 cm、地径超过2 mm;2 年生壮苗标准:高30 cm、地径超过3 mm。对于实生苗,1 年生壮苗标准为:高15 cm,地径超过2 mm。目前霍山县种植的油茶品种主要有长林53、长林23、长林3 号、长林4 号等长林系列以及大别山1 号、湘林56 等。

3 造林技术

3.1 适时栽植。油茶造林后的成活情况很大程度上受到栽植季节的影响,霍山县适合在冬末到春初、土壤较为湿润的时间栽植,一般在12 月底到第2 年3 月初。此阶段雨水相对较多,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满足油茶树栽植时对水分、温度的要求,且此阶段山区处于劳动力相对充足的时期,可以满足栽植油茶的用工需求。

3.2 合理控制密度。结合造林地的实际、选择的造林油茶树品种、造林经营目的等确定适合的栽植密度。在地势较为平坦、有肥沃土壤的山脚处,适合的种植密度在1 111 ~1 333 株/hm2(株行距2.5 ~3.0 m ×3 m),且在造林后的前几年可选择低秆的花生等作物进行套种。在坡度较大、土壤肥力水平不高的区域,适合的种植密度为1 333 ~1 665 株/hm2(株行距2.0 ~2.5 m×3 m)。密度控制的整体原则是避免对油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当油茶林大量结果时控制林间覆盖度在0.6 ~0.8。

4 造林后的抚育

4.1 幼林阶段的管理

4.1.1 补植。造林后及时查看,一旦有缺株、病株等情况,及时选择规格一致的幼苗进行补植,并做好管理,确保补栽的幼苗与林间其他幼林长势一致。一旦发现幼苗歪斜或者根系裸露,则要扶正、适当培土[4]。

4.1.2 施肥管理。油茶造林的当年,幼苗的长势弱,对肥料需求量少,因此当年一般不需要施肥。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在幼苗缓苗后的6 ~7 月选择稀薄人粪水浇入,也可选择专用肥或者尿素25 g/株左右施入。造林后第2 年,油茶树体萌动前2 周左右施入速效氮肥100 g/株,11 月施入越冬肥,可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 kg/株。随着油茶树的生长,每年施肥量逐渐增加。

4.1.3 抚育。油茶林栽植结束后前3 年要连续按照每年2 次的频率进行抚育,主要的工作包括松土、除草、培土、扩穴等。每年分别在5 ~6 月、8 ~9 月进行抚育。对于新栽植的油茶林,以耕代抚,如间种作物等。

4.1.4 合理间作。油茶栽植后林间适合间作的作物类型多样,需要因地制宜选择。一般要求长势矮小、地下部分根系范围小、吸肥能力弱、耐干旱贫瘠、病虫害与油茶树病虫害类型不一致。结合霍山县实际,春季、夏季、冬季适合与油茶间作的作物分别有马铃薯、花生、蚕豆,所有间作的作物与油茶树之间的距离要求达到60 cm 以上[1]。

4.1.5 修剪管理。油茶树高约为1 m 时,在基部上50~80 m 的树干上进行短截,促使新枝的萌发,并从不同的方位、上下间距10 cm 左右选择4 ~5 个长势健壮的枝条保留下来作为骨干枝进行培养。油茶幼树的修剪程度易轻,以对旺长枝条进行控制,利于主侧枝的生长,培养出的丰产树形有开心形、自然圆头形[2]。当主枝之间有很大的间距时,可培养分枝作为副主枝,主副枝之间控制60 cm 左右的间距,确保侧枝接受到的光照资源充分。

4.1.6 病虫害防治。①油茶炭疽病。油茶炭疽病主要为害油茶树的枝梢、叶片、果实、花蕾等,一般在温度高、湿度大的5 ~8 月常发,大量发生期集中在7 ~8 月。油茶成林后如果发生炭疽病可导致果实、叶在8 ~9 月大量脱落。防治方法:在营林的基础上加大栽培管理,降低林间病原菌基数,并将发病枝叶、果实等清理干净并集中运到林外无害化处理。春夏季喷施硫酸铜与生石灰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1%波尔多液,刚发生炭疽病时选择内吸性杀菌剂进行防治,如50%多菌灵溶液等[3]。②油茶根腐病。根腐病主要为害1年生苗木,一般多发于4 ~5 月、9 ~10 月,重发的油茶在7 ~8 月死亡居多。防治方法:建园时科学选择地块,结合排灌条件、土壤质地等进行选择;油茶树发生根腐病后及时将病株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在病株栽植穴上覆盖1 层熟石灰与土的拌合物;也可选择药剂对准病株根茎进行浇灌,如50%多菌灵、50%退菌特溶液等。③油茶软腐病。油茶软腐病主要在油茶的枝梢、叶、果实、芽上发生,导致果实、叶片的大量脱落,一般多发于3 ~6 月、10 ~12 月,常年气温较高的区域甚至全年均可发生。防治方法:加强营林管理,将地面上的病叶、病果及时清理干净,降低林间病菌越冬的基数。油松发病后,选择1%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④主要虫害。油茶林间可导致损失的害虫主要有茶毒蛾、油茶尺蠖等食叶害虫,油茶绵蚡等枝梢害虫,蓝翅天牛等蛀干害虫。防治方法:加强营林管理,做好发病枝条、长势弱枝条的修剪,对林间的天敌生物进行保护。对于食叶害虫,如鞘翅目等,可在其处于2 ~3 龄时选择50%辛硫磷乳油等进行防治;对于刺吸式害虫,如蚜虫等,可选择40%氧化乐果乳油等进行防治;对于钻蛀性害虫,如茶梢蛾等,可在卵刚孵化、成虫大量发生等阶段选择渗透内吸作用强的药剂进行防治,如40%氧化乐果乳油。

4.2 成林阶段的管理

4.2.1 垦复。油茶成林后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垦复,如穴垦、带垦、阶梯式垦复等,其中以阶梯式垦复便于操作,有明显地增产效果。阶梯式垦复,即在做好深挖垦复、杂灌清除的同时进行等高梯地(外高内低)的修建。结合坡度实际确定梯地的宽度,如果坡度约为15°,则梯地宽度以3 ~4 m 为好。垦复在冬季、夏季进行均可,冬季深度一般在20 ~25 cm、夏季10 ~15 cm 均可,垦复时将深层土翻出来。垦复一般每3年开展1 次深挖,每年进行1 次浅锄。

4.2.2 肥水管理。春季时施入速效肥500 g/株,冬季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土杂肥30 kg/株,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速效肥、叶面肥等喷施。施肥时在树冠投影边缘位置挖30 cm 深的沟(长方形、圆形均可),宽度以30 ~40 cm 为好,施肥后盖土。油茶树在冬季挖山、夏季中耕的基础上施肥效果更好。油茶产量大年时增加氮磷肥的施入量,小年时增加磷钾肥。在一些保水能力不强的土壤上,或者油茶建园后的前2 年,遇到较为严重的干旱情况可在6 ~8 月人工灌溉1 ~2次,一般在清晨、傍晚进行。

4.2.3 因树修剪。果实采收后到萌发新梢这段时间进行修剪,霍山县一般在11 月到翌年2 月,主要对旺长枝、干枯枝、互相交叉的枝条等进行修剪。按照幼树修剪程度轻、老树修剪程度重,大年修剪程度重、小年修剪程度轻的原则进行修剪。修剪的方法结合油茶树的实际合理开展,一般先对下部枝条进行修剪,之后再修剪中上部,先对树冠内的枝条进行修剪,之后再修剪树冠外的枝条。确保均匀修剪、枝条互相重叠程度轻。留桩不可过高,且修剪口稍微倾斜,要求平滑,可用黄泥或者蜡涂抹1 层。

5 适时采收

控制好油茶采收的时间,才可将良种的增产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5]。对于寒露籽,采收适宜的时间在寒露节前后,对于霜降籽,以霜降后采收为好。结合霍山县实际就油茶的采收制定统一的采收时间,避免茶农无序采收。

猜你喜欢
长林霍山县油茶树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A FRACTIONAL CRITICAL PROBLEM WITH SHIFTING SUBCRITICAL PERTURBATION*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胡先煦 昔风起长林 今主角三连
油茶树不结果?有一点原因要注意
小小书画廊
茶耳
大力推广油茶树种植 发展健康优质食油
‘长林’系列油茶良种的品种配置优化
高寒山区水稻科学施肥的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