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剖析

2024-05-17 10:27刘征兵
山西青年 2024年7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网络安全互联网+

刘征兵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6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对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进行明确,并把握“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积极探索安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全面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全新的安全教育模式,保障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取得良好发展成效。鉴于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科学定位安全教育工作的需求,从不同的视角积极探索安全教育改革创新的措施,切实凸显安全教育指导成效,使人才培养工作的效能得到系统性的优化。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系统探究,能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安全教育问题已经逐渐引发广泛重视,科学构建安全教育体系,成为新形势下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问题,不利于安全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和人才培养工作效能的显著改善。具体问题如下:一是安全教育目标不明确,缺乏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视,难以合理化发挥安全教育目标的积极导向作用,会严重影响安全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二是安全教育资源不够丰富,教师对网络在线平台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相对比较少,没有重点针对网络资源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造成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三是安全教育技术比较陈旧,在当前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仍然以主题教育活动、理论教育为主,对虚拟体验教育模式的开发力度不足,无法展现信息时代教育优势;四是安全教育管理相对比较少,对教育管理预防指导的探索不够全面,难以形成预防管理机制,不利于安全教育体系的科学创新。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改革创新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成为大学生教育中的重点,有效探索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促进完善教育管理支撑体系的科学构建,成为教育实践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应该准确定位安全教育改革的需求,从多角度对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撑。

(一)明确安全教育需求,科学设定安全教育目标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挑战。因此,明确安全教育需求并科学设定安全教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第一,需要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了解他们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和需求痛点。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大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根据调研结果,科学设定安全教育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包括传统安全教育的内容,如防火防盗等,同时也要适当纳入网络安全教育目标,如信息安全、个人隐私保护等,确保通过明确安全教育需求和设定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后续的安全教育改革和创新工作。例如,在开展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有效突出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借助合理化的目标引领安全教育的系统实施。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根据教育工作的需求,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融入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内容,对课程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目标进行系统优化和创新,有效支撑安全教育工作的合理化实施。

在自觉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课程教学中,安全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五方面抓起。1.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2.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课程教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教授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识别网络风险,预防网络犯罪,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3.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避免违法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学术不端、抄袭、作弊等行为。4.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能力:课程教学应该帮助学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教授他们如何辨别和预防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如诈骗、网络钓鱼、电信诈骗等,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5.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课程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操作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对法律问题,预防违法犯罪。这样基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对安全教育目标进行科学的设定和规划,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网络安全意识、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使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呈现出相对科学的发展趋势[1]。

(二)整合安全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指导综合内容

为了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安全教育内容,需要整合各类安全教育资源,并筛选出具有特色的教育案例。首先,可以整合各类安全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建立安全教育资源库。这些资源包括教材、课件、视频、演示文稿等多种形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和传播。其次,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和评估,选择出具有特色和实用性的教育案例。这些案例可以是真实的安全事件,也可以是模拟的情景演练,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最后,需要综合这些资源和案例,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指导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确保通过整合资源和丰富内容,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高校社会实践安全教育课程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社会实践安全方面的教育需求和教育内容,探索网络教育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构建完善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促进教育活动的创新推进。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在线学习资源,整合相关的安全教育课程、教材、案例分析和视频教程等,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随时随地获取安全教育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实践安全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安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使用。同时,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安全教育资源的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社会实践安全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在线讨论、提交作业和参与安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此外,在安全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还可以尝试引入虚拟实验和模拟训练,通过虚拟实验和模拟训练技术,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和应急演练,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并且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软件,模拟各种安全场景和危急情况,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这样借助“互联网+”的支持促进安全教育资源的整合,结合具体课程教学的要求和课程教学的要点,不断对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能形成针对性、广泛性的安全教育指导,在教育活动中显著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为他们的社会实践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使安全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效能得到充分发挥[2]。

(三)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构建安全技术在线平台

为了提供更加真实和生动的安全教育体验,可以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构建虚拟体验安全技术在线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技术方法,模拟各种安全场景和危险情况,确保通过这个平台能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各种安全威胁和挑战,学习如何正确应对和处理。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模拟网络钓鱼、网络诈骗等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让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应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引入先进教育技术,构建虚拟体验安全技术在线平台,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例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问题的预防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就可以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促进在线教育平台的开发,全面提高安全教育工作的综合有效性。在教育实践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心理问题的预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带领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度。然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创设虚拟体验情境的方式,构建在线学习平台,让学生能在虚拟体验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情绪管理方面的虚拟情境,在在线虚拟情境体验空间中学生将扮演一个虚拟角色,该角色在生活中遇到各种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让学生通过与虚拟角色的对话和互动,帮助他们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习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又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压力管理的虚拟情境,让学生在虚拟体验情景中感受在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下与虚拟角色的互动,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深度了解到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发挥虚拟情境教育的作用,就能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的认识,有效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深度学习和系统探究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高效化的训练,保障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科学发展和系统贯彻落实[4]。

(四)开发数据支持技术,设计大学生安全预警干预机制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预防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可以开发数据支持技术,设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预警干预机制。首先,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大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监测和预警。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安全事件数据和学生行为数据,可以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问题。其次,需要建立安全教育管理系统,将监测和预警结果与学生信息进行关联,及时发现和干预安全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短信、邮件、APP 推送等方式,向学生发送安全教育提示和警示信息,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最后,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安全教育指导和建议,也可以开发数据支持技术和设计预警干预机制,可以提高安全教育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5]。

三、结语

对于“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改革创新,可以从明确安全教育需求、整合安全教育资源、引入先进教育技术和开发数据支持技术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促进安全教育体系的科学构建,从而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应全面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科学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措施,引领教育工作的创新推进,为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教育管理条件。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网络安全互联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